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825|回复: 0

长乐闽剧历史

[复制链接]
剧团二伯 发表于 2012-11-19 00: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末清初,闽剧流行于长乐,有“泗海”、“新泗海”、“旧泗海”、“厚福党”、“厚福发”、“乘哥”、“石头姆”、“假刘”、“草索”、“七子”等闽剧戏班,均属“儒家班”(儒林班前身)。清末,城关郑茂环捐纳知府后,建儒家班演唱自娱,有时到福州官门送演。民国3年,下洋乡建儒林班“乐大观”,招徒40余人,聘名师教练,培养出一批卓有成就的艺术名人,如老生程德旺、青衣李奕棠等。琅尾乡亦办有“高乐天”儒林班。

  民国29年,青桥乡陈建于东关建“航艺”闽剧班,演员30余人。陈斗南编剧兼主鼓,在村里神诞庙会时演出《双钉判》、《吴汉杀妻》、《浪子回头》等剧目,农闲时还受聘外演,民国35年停办。民国33年,城关张善樵建“航光”闽剧社,演出《狸猫换太子》、《红蝴蝶》等历史剧,解放前夕停演。

  1950年12月,以航联、航光两个班底为基础,吸收高跷、十番班以及民间艺人,成立长乐县工农商业余剧团。其时,全县有3个业余剧团、2个文娱队,主要上演《九命沉冤》、《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逼上梁山》、《兄妹开荒》等剧目。1953年2月,工农商业余剧团改名大众业余剧团,演职员50余人。是年,县举办春节观摩演出,有10个农村剧团、223名演员参加。1955年,县业余剧团增至53个,有文娱队7个,大部分能演出大型剧目。1956年5月,整顿大众剧团,成立地方国营长乐县闽剧团,演职员47人,保留剧目54本,新排剧目7本。当年,闽剧团招收10~15岁少年学员12人,由团长兼班主任,老演员数人任教师分别传艺。一年后,学员班首演《白雪阳春》,以后随团陆续演出《田螺姑娘》、《姑伴嫂眠》、《沉香破洞》、《梅燕风云》等33本古装剧和《芦虾记》、《负姑脱火》、《变尸奇案》3本时装剧。

  1958年,建立8个公社文工团,由县闽剧团排演的闽剧《穆桂英挂帅》入选省戏剧会演。1959年,解散2个,其余6个转为亦工亦艺的半专业性闽剧团。时全县有农村剧团54个,其中前董业余剧团被评为省文化艺术先进单位。同年,创办县艺术学校,聘请中小学音乐教师2人担任艺校教员,半年后首演古装剧《少林寺》。1960年艺术学校并入县闽剧团。1963年,由王起顺创作、县闽剧团排演的现代闽剧《逃不了》入选省戏剧会演。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县闽剧团解散,业余剧团大多停演,或改演“革命样板戏”。1971年,以原艺校学员9人、演员11人为骨干,组建长乐文艺宣传队,多演出“样板戏”。1973年,恢复长乐县闽剧团,演职员56人。是年《杜鹃山》参加地区“样板戏”会演,获演出奖。1976年,由林道通创作的现代闽剧《海外一封信》、《半截牡丹烟》被地区观摩团推选参加省戏剧会演,获得剧本奖,演员陈淑惠、余锡仁被评为优秀青年演员。1979年,闽剧团创作组改编的古装闽剧《三凤求凰》和《状元与乞丐》誉满榕城,被省电视台录成电视片,唱段制成录音带在海内外发行。同年,由县文化局干部吴建新创作、县闽剧团排演的现代闽剧《为了下一代》参加全省戏剧会演,获好评,演员陈淑惠、张性贤被省文化厅授予“福建省青年优秀演员”称号。

  1980年初,县闽剧团成立闽剧培训班,由名老艺人冯艳芳等授徒。1981年,选送闽剧二队演员3人参加福州市闽剧师资培训班深造。同年,施祖永、邹宗耀、王宪政合作编写的新编历史剧《玉弓奇缘》参加福州市戏剧会演,获得演出奖、演员奖;陈红参加全省戏剧唱腔汇演,获三等奖。1984年,《为了下一代》参加省第十六届戏剧会演,获创作奖,演员陈淑惠、张性贤获优秀奖。1986年全县有业余剧团25个,从业人员750多人。1987年,陈元挺创作的新编历史故事剧《遗恨姑苏台》参加福州第十四届戏剧会演,获剧本创作一等奖,4名演员获演员奖;8月15日,该剧参加省第十七届戏剧展演,获剧本创作三等奖,演员陈宝美、张性贤获演员奖;该剧还荣获华东地区“田汉杯”优秀剧本二等奖,并在《福建戏剧》上发表。1989年1月至1991年12月,县文化局、财政局与闽剧团订立创作、演出和经济承包合同。1992年,县新大众闽剧团排演的现代闽剧《心灵的呼唤》(陈元挺编剧)在省第四届民间剧团展演中,获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优秀演员奖(卢香农、卢文殊、余建宁)、演员奖(郑长青、陈红),囊括所有奖项第一名;参加福州市第十六届戏剧会演,一举夺得7项奖,居参演剧团之首,县闽剧团排演的新编历史剧《金薯传奇》也获6项奖。为此,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表彰大会。1993年7月4日至8月2日,长乐县举办首届民间闽剧艺术节,全省4个地市17个市县(区)的27个闽剧团来航献艺献技。一个县单独举办这样全省性一个剧种的大规模艺术节,在全省尚属首次。1994年,全市有国办闽剧团1个、职业闽剧团7个。是年,市闽剧团实行第三轮承包,其改革成功经验分别被《福建日报》、《宣传半月刊》报道,并在全国演出团体体制改革会议上推广。

  长乐被誉为闽剧故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涌现出一批长乐籍著名戏剧导演和闽剧表演艺术家。已知主要有:郑亦奏,戏剧艺术大师,与梅兰芳齐名,有“北梅南奏”之誉;李小白,国家一级演员,著名闽剧小生演员;陈表贵,国家二级编剧;陈怀凯,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李铭玉,被誉为“风流小生”;陈春轩,工武生,人称“南方盖叫天”;陈可清,著名丑角表演家;陈乃春,全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曾光萍,名旦,能文善武,后为省闽剧团导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12-31 01:35 , Processed in 0.18327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