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600|回复: 0

第一部分 广播情缘

[复制链接]
剧团二伯 发表于 2017-11-7 21: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部分 广播情缘

我的戏曲广播情结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转眼间,我们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难忘历程,迎来了五十周年台庆的光辉节日。
    忆往昔,多少往事涌心头,看今朝,悠悠岁月不饶人。想当年,我来电台的时候,只是个年轻的姑娘,可如今却已年近花甲,双鬓花白,这真是“人生有涯,白发无情”。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在我的生命里有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情结,那就是“戏曲广播”。
“一进宫”——初当戏曲广播编辑
1964年7月,我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随即被分配到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不久,我们这些刚来的大学生都下乡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直到1966年2月才调回电台。由于我父亲陈春轩是闽剧艺术大师,所以我一回电台就被调到文艺部戏曲组工作。从此,我与戏曲广播结下了不解之缘。
    戏曲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戏曲广播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可以这样说,广播离不开戏曲,戏曲也离不开广播,作为现代化的宣传媒介之一,广播在传播戏曲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当时省电台领导黄明、陈方、吴徕等同志都非常重视戏曲广播,戏曲广播一直是省电台文艺广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艺广播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那时省电台膠带库戏曲节目丰富多彩,应有尽有。戏曲组共有六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摊工作,大家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编排节目、观摩演出,到剧场录戏曲实况,在电台专录戏曲节目,选材、构思、写稿、采访、审听、复制、合成到播出,一环接一环,每一环都要付出巨大的劳动。而这一切的一切,我都得从头学。 由于自己的勤学苦练,加上组里老同志的热心帮助,不久我就开始独挡一面的工作。除了负责福州方言戏曲外,还负责农村俱乐部节目和群众文艺节目。曾先后到莆田、龙岩等地采录文艺会演和戏曲会演节目,为丰富电台的戏曲节目而尽力尽责。记得那时每到晚上文艺部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大家经常加班加点,勤勤恳恳,从不计报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加班费”。现我每当想起这些,心里总是乐滋滋的。
广播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宣传工具之一。作为电台编辑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广播历来讲究“新”与“快”,要紧跟时代,反映时代,要热忱地讴歌我们伟大的时代。由于职业的关系,当时文艺那些老同志不仅思维敏捷,而且能编会写,他们一听到中央台播出什么重大新闻,当晚就伏案台灯下作词谱曲,直到深夜,甚至到天亮,第二天就组织文艺团体来台演唱录音并播出。为了办好文艺广播,他们不知放弃了多少个星期天、节假日,又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们这种任劳任怨、沥尽心血、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一直在鞭策着我、激励着我……
“二进宫”—— 再当戏曲广播编辑
文革期间,省电台绝大多数干部都被下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1969年11月,我和爱人史宗毅,怀抱刚满周岁的儿子史荣也踏上了下放之路——到上杭县通贤公社最边远的农村安家落户,直到1973年7月才调回省电台文艺部戏曲组“重操旧业”。这时的戏曲组只剩下我一人(其余四人均下放至今未调回,一人调到音乐组)我只好一人身兼数职,不仅负责福州戏的编辑工作,还负责全国戏、闽南戏和相声等曲艺的编辑工作,同时还负责文艺部所有节目的编排工作。
当时省电台膠带库所有的戏曲节目均被销毁,只剩下八个样板戏。我整天与八个样板戏打交道,无论是看戏、排节目、听节目还是录节目都离不开八个样板戏,真是单调、枯躁得很!那时地方戏也全部移植革命样板戏,为了增加地方戏曲节目,1974年我与技术部林枢机同志乘汽车(当时电台还没有录音车)到漳洲采录芗剧“龙江颂”“沙家滨”等。1975年与赖蒙同志带着小录音机到浦城采录赣剧“红灯记”、“平原作战”、“智取威虎山”等,回台后写了录音报道“红梅报春花满园”和录音通讯“武夷山下东风传送”。1976年我只身一人背着小录音机到永泰、罗源、屏南、周宁、福安、霞浦、宁德等地采录闽剧“ 白毛女”、“杜鹃山”、“海港”、“红色娘子军”、“ 奇袭白虎团”等,以上这些节目至今有的还保留在膠带库里。
回想起那些年电台工作条件实在差,每逢盛夏,办公室连个电风扇都没有,更不用说空调了,电台发给每人一把扇子,我们在办公室汗流夹背地边打扇子边工作,有时实在受不了,就在走廊里工作。尽管这样,大家还是克服重重困难,毫无怨言、勤奋工作、彼此之间相处融洽,配合默契和谐,很少发生不愉快的事,这些情景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三进宫” ——主持创办《空中闽剧院》
几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一个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只能是个“匆匆过客”,也许岁月的流逝会冲淡我的许多记忆,但我主持创办的《空中闽剧院》却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常常拨动我的心弦……
《空中闽剧院》是省电台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1982年元旦,它在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诞生了。它一诞生就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受到广大听众的热情赞扬!它是一道熔新闻性,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于一体、可听性较强的戏曲栏目。每周广播两次,共五小时。它的听众遍及福州,闽东、闽北等地区的二十多个县市和台湾省、港澳地区以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侨居住地。
《空中闽剧院》自诞生之日至1994年5月1日文艺台开播,历时13载。为了办好这个栏目,我努力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和“努力办好广播、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为宗旨,注重社会效益,努力发挥戏曲广播的教育、认识、欣赏、娱乐、 审美、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千方百计、努力探索、积极寻觅、艰苦跋涉,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亮点,在那一串串闪光的脚印里不知蕴含着几多艰辛,几多汗水,几多心血!
一、经常看戏、精心选材、积极采录
“文革”期间,省电台的闽剧节目均被销毁。粉碎“四人帮”后,我省的闽剧舞台繁花似锦,欣欣向荣。为了抢救闽剧遗产,我不得不白手起家。常看戏,勤采录,这已成了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那时每逢闽剧团演新戏,我都去看。看戏,在别人看来是一种享受,可对我来说却是工作、是任务,是一种思想负担。不管是刮风下雨、严寒酷暑,还是路途遥远、身体欠佳或家里有事,不想去也得去。经常是看完戏已深更半夜。这时我一个人回家,路上静悄悄的,心里真害怕,总是提心吊胆急匆匆往家赶,到家却是一身冷汗。所以说任何一种娱乐,当它成为职业的时候,那就不是单纯的消遣,而更多的却是辛劳。
闽剧是我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拥有1000多万听众。闽剧剧目浩如烟海,但绝不是舞台上演什么就录什么,必须通过看戏进行鉴别和选择。如何选材这是一项政治性、艺术性、科学性和群众性都比较强的工作。在选材中,我始终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及无产阶级新闻的党性原则,努力把好节目的政治思想内容和艺术质量这两道关。对于录回来的节目都要认真审听、辩析,因为闽剧广播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括文学(唱词)、音乐(唱腔、曲牌)、音响等,其中只要有一个方面不好,就不能采用。
勤于采录,不断地丰富剧目,是办好《空中闽剧院》的基础。那时,除了到福州各剧场采录实况外,还到闽侯、连江、长乐、福清、平潭、罗源、古田、屏南、周宁、宁德、霞浦 、福安、尤溪、南平等地采录实况或专录。还经常请各剧团来电台专录。专录节目期间,我都忙得无法回家吃饭,经常是啃面包,一天工作10多小时甚至通宵达旦。经过不分昼夜地大量采录,填补了“文革”后省电台闽剧节目的空白,保证了每星期26道1750 分钟闽剧节目播出的需要,做到了每星期《空中闽剧院》都有一出新戏播出,广大听众很满意。长乐听众来信说:“为了收听《空中闽剧院》,我们这里的收音机供不应求,全卖光了。”霞浦林佳期听友来信说:“《空中闽剧院》在闽东倍受青睐,它成了闽东中老年人最美好的文化生活享受,宁可少吃饭,也要赶上听。”福清听友翁振龙(残疾人)来信说:“这十多年来是《空中闽剧院》伴随着我,使我才度过今日。”每当我收到一封封热情洋溢的听众来信时心里都很激动……我惟有以默默无闻、勤勤恳恳的工作来报答每一位听众对《空中闽剧院》的厚爱。
《空中闽剧院》节目内容健康,丰富多彩,雅俗共赏,寓教于乐。13年中, 它共播出近600 本闽剧、评话、伬唱节目,其中有全剧,也有选场;有专录,也有实况录音;有录音剪辑,也有精彩唱段;有专题、讲座介绍,也有唱腔荟萃、集锦播出。全省30多个专业闽剧团、曲艺团演出的大部分剧目都在这个栏目中播出过。 此外,还播过10多个业余闽剧团演出的剧目,这对振兴闽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3年中,凡省里闽剧界举办的各种重大文艺活动,如全省地方戏曲、曲艺会演、调演、 艺术节、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陈春轩、刘小琴、李小白,董小孤等从艺庆贺活动,省市闽剧团赴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演出盛况,省闽剧老艺人之家举办的各种活动等,都在《空中闽剧院》作专题文艺报道,在社会上影响广泛。明溪县听友潘启斌来信说:“《空中闽剧院》经常播出闽剧名老艺人演出的节目,这不仅使长期在外乡工作的老一辈父老乡亲更加思念故土,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精神食粮。”福州听友黄自明来信说:“《空中闽剧院》经常播出闽剧荟萃,十分动听,令人喜爱。”福州听友陈宜杰来信说:“听了《空中闽剧院》播出的15首闽剧曲牌音乐介绍,真是欣喜之至,感谢陈淑英,您深知听众心。” 听众的一封封来信象股清泉,点点滴滴滋润我的心田,让我感到莫大的欣慰!
二、为了争取更多的听众,开办闽剧唱腔广播讲座
闽剧唱腔绚丽多姿,优美动听,深受广大听众喜爱。为了有意识地引导广大听众在欣赏闽剧唱腔的同时,增加对闽剧艺术的兴趣与理解,我于1984年在《空中闽剧院》中开办了闽剧唱腔讲座,共办22讲,每讲30分钟。我力求做到言之有物,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雅俗共赏,以满足不同层次听众的需求。讲座循序渐进地向听众介绍闽剧唱腔概况、分类、曲牌特点和每支曲牌的速度、节奏、旋律、板眼、用途以及伴奏乐器等。每一讲座均配上著名演员声情并茂的精彩唱段,增强了讲座的艺术感染力,使听众在审美享受中获得了丰富的闽剧唱腔知识。
讲座播出后,听众纷纷来信称赞这个讲座办得好,并一再要求重播,因而我不得不重播了10多次。如三明20多位听众联名来信说:“这个讲座是闽剧艺术的珍品,百听不厌,是讲座帮助我们认识并爱上了闽剧。我们已将它全部录下来以不时欣赏,并像对待艺术珍品一样永远保存下来。”一些专业闽剧音乐工作者说:“我们搞了几十年的闽剧音乐,虽然对闽剧音乐很熟悉,但没有时间系统地总结它,也没有人有这个水平去做理论上的探讨,你们电台替我们总结了,做了一件我们想做而没能做成的事,真不知如何感谢你们才好。”他们建议将讲座出版、出盒带,供省艺校闽剧班教学使用,供广大闽剧爱好者学唱。
三、发挥广播优势,办好闽剧专题节目
闽剧专题节目主要是向听众介绍闽剧表演艺术家和闽剧中青年演员的演唱艺术、舞台生涯和经验体会,同时也向听众介绍闽剧团的改革成就等。它的采编与制作是一种“综合艺术,”这就需要戏曲编辑具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较高的文艺理论水平和较丰富的闽剧专业知识,较熟练的复制合成技术等。我在办这类专题节目时,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广播是一种听觉艺术,是声音的世界。闽剧广播是经过对闽剧唱腔、音乐、念白等声音系统的广播化处理和艺术创造,再借助听众丰富的联想来实现闽剧艺术的完美性的。因而它可以巧妙地调动一切声音的素材,进行声音的艺术创造,进而把艺术家的唱腔、道白等声音实况再现于听众的耳际,给听众以亲切感和现场感。比如在介绍某位艺术家的演唱艺术时,立即播送他的优秀唱段,立竿见影,很有现场感和说服力,这就是广播的优势,也就是闽剧专题节目的独特性。
13年中,我在《空中闽剧院》共办70多道闽剧专题节目,对100多位闽剧、评话、伬唱表演艺术家和优秀中青年演员以及剧团的成就等作了专门介绍,受到广大听众和演员的交口赞誉。闽剧专题《继承传统、勇于创新》1980年参加全国首届戏曲广播工作会议,与全国30多个电台交换。1985年春节,我采制的录音通讯《正是流芳吐艳时》 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受到好评。中央台来信说:“该篇通讯层次分明,有条不紊。”1986年我录制的闽剧专题节目《洪深唱腔艺术介绍》被中国唱片总公司编入《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第99集,并制成盒带,畅销海内外,反响强烈。1989年该节目又被北京音乐出版社编入《中国戏曲艺术家唱腔选》一书中。1989年我录制的《空中闽剧院》特别节目《婉紫嫣红芳华园》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天鹅杯”全国戏曲节目展播评比一等奖,这是福建台戏曲节目首次获此殊荣。这个一等奖来之不易。当时正逢1989年春夏之交动乱时期,而我能站稳立场,明辨是非,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守工作岗位,积极采访、录音、写稿、找各种音响,认真制作这道专题节目。广大听众和兄弟台同行都普遍赞扬这道节目主题鲜明、突出时代主旋律,编辑手法新颖,音响效果好。1991年春节我采编的闽剧专题节目《闽江两岸乡音浓》参加河北省电台举办的全国地方戏曲节目展播,获得好评。1993年我录制的闽剧专题节目《悲壮激昂质朴深沉》荣获“昆仑矿泉杯”全国戏曲节目展播评比二等奖,并在中央台和全国42个省市电台播出,均受好评。
四、注重听众的参与,办好闽剧、评话广播电视大奖赛
《空中闽剧院》联系着千家万户,拥有教授、干部、工人、农民、学生和城镇居民等众多听众。听众在编辑心目中是崇高的,戏曲编辑无论是在编排节目,制作节目,还是在构思、撰稿、采访等都不能忘掉听众。为了满足听众的需求,进一步调动听众参与《空中闽剧院》的积极性、密切电台与听众的联系,省电台与省电视台于1986 、1987、1988、1992年先后四次联合举办闽剧新秀、闽剧中青年演员、福州评话广播电视大奖赛。我积极参与了这项工作。这四次大奖赛在《空中闽剧院》播出后引起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它牵动了成千上万听众的心。广大听众对大奖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除了踊跃投票外,还寄来了许多热情洋溢的信件。南平叶金梅听友来信说:“这次闽剧新秀广播电视大奖赛是省电台解放后第一次成功的创举,是闽剧广播改革创新的新成就。”《福建戏剧》主编袁荣生说:“想不到你们电台有这么大的威力。你们这次大奖赛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我们办刊物所起的作用。”霞浦兰国兴听友来信说:“《空中闽剧院》播出闽剧中青年演员广播电视大奖赛的四场决赛,我都听了,欣喜之极!在此衷心感谢省电台又为听众办了一件大好事。贵台举办这次规模空前的闽剧大奖赛是一次高水平的艺术较量。它行当齐全,生、旦、净、末、丑、济济一堂,唱、念、做、打,各有千秋,我被他们精彩的表演和优雅的唱腔所深深吸引,我为闽剧事业人才辈出,后继有人而无比高兴!”
通过对这四次大奖赛的精心制作与广播,进一步提高了听众的收听兴趣,增强了听众对闽剧广播的参与感,扩大了《空中闽剧院》的社会影响。
1992年元旦,《空中闽剧院》迎来了它的10岁生日。为了举办《空中闽剧院》开播10周年的联欢会,我忙得不可开交,从策划、筹备到组织节目、撰稿等都是我一人操办。联欢会开得很隆重、成功、会上收到了许多领导同志和省内广播电视系统、文化艺术界单位寄来的贺词、贺匾、贺信、锦旗等(全文另发)老台长陈方、吴徕和省市新闻界、文化界的许多领导都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空中闽剧院》都给予很高的评价。(全文另发)
联欢会后,《福建广播电视报》、《福建日报》、省电台、省电视台、《福建艺术》、《福建剧谈》、《福州晚报》等都作了宣传报道,对《空中闽剧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好评?(全文另发)
这些贺词、贺信、讲话、报道等都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与鞭策,激励我努力办好《空中闽剧院》节目。
在与《空中闽剧院》朝夕相处,风风雨雨的13年中,我逐渐认识,熟悉并更加爱上了闽剧,对闽剧基本上做到了“通晓”,成了一个被闽剧界朋友认为的“内行”。同时我也逐渐认识、熟悉了那些闽剧艺术家和演员们,他们那些动人的事迹已深深地印入我的心底,我与他们逐渐成了好朋友。他们都亲热地叫我“淑英姐”,每当此时,我心中就充满了一种自豪感、幸福感。
“四进宫”——主持创办《戏曲天地》、《戏迷乐园》等
为了适应戏曲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满足广大听众的需求,1988年5月5日我又开办了《戏曲天地》栏目,每期20分钟。这是一道综合戏曲节目,它注重与听众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心灵,了解听众对戏曲节目的喜爱与要求,并播送他们点播的戏曲节目,以此来增强戏曲广播的活力。我在办这个节目时,力求做到根据听众的来信要求而精心编排制作,做到了急听众之所急,想听众之所想,因而受到听众的关注与赞赏。在短短时间里我共办58道《戏曲天地》节目,每一道播出后都收到听众的来信,他们有赞扬,有感想、有批评、有要求,读着这些信件,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办好戏曲节目。
1994年5月1日,福建文艺广播电台开播,作为文艺台惟一戏曲编辑的我又积极创办《戏迷乐园》、《南北梨园》、《欢歌笑语》三个栏目。
《戏迷乐园》每期30分钟。它是一道熔新闻性,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于一体、可听性较强的戏曲节目。它又设“戏曲信息”、“ 唱段欣赏”、“曲牌荟萃”、“戏迷点播”、“戏迷之声”、“演员介绍”、“看词听唱”、“知识讲座”、“为您伴奏”、“剧坛人物”、“戏曲故事”、“剧目评介”、“艺海拾贝”等小栏目。我力求把它办成与听众互相沟通的戏曲生活园地,让戏迷们在这块乐园里尽情地遨游,去寻觅更多的知音。
《南北型园》每期60分钟。在这个栏目里,有南北戏苑的奇葩,有八闽剧坛的瑰宝,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有脍炙人口的唱段,有悠扬动听的韵律,有哀怒缠绵的倾诉……让听众朋友随着那轻柔委婉的开始曲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戏曲世界,让戏迷们心灵踩着无线电波去领略我国300多个戏曲剧种的无限魅力和风采。
《欢歌笑语》每期30分钟。它是相声的世界,是笑的殿堂。它荟萃了我国著名笑星的精彩段子。笑星们用相声、小品、激发您的笑声,让您的笑颜大展、乐不可支,让您忍俊不禁捧腹弯腰,让您心中叠起无数明丽醉心的遐想……听众朋友,愿《欢歌笑语》与您相伴,愿您的生活永远充满笑声!
在短短的一年半中,我共制作90多道《戏迷乐园》、90多道《南北梨园》、100多道《欢歌笑语》节目,不但采录播出了闽剧、评话、伬唱,还录制播出了南音、南词、京剧、越剧、锡剧、沪剧等,同时还制作了10多道戏曲专题节目,为丰富文艺台的戏曲节目尽了自己的一份力。
往事如烟,弹指一挥间,回顾自己与戏曲广播相伴30多年的生涯,真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30多年来我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电台采录制作近一万小时戏曲曲艺节目,撰写1500多篇(200多万字)论文、通迅、报道、特写、专题等各类文章,为我国的广播事业和戏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与戏曲广播结缘。结下不解之缘,这是我一生的荣幸!我的戏曲广播情结非笔墨所能尽叙!
(原载海峡文艺出版社回眸50年——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成立50周年纪念文集,发表时有删节,现恢复原样,题目与部分地方有更动。)
我与福州评话唱广播
福州评话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明末清初,由柳敬亭先生创始。它是一种以福州方言说唱,富有独特风韵的曲艺形式之一,流行于福州地区的八大县和古田、南平等地。
福州评话曲调丰富多彩,有“高山流水”、“渔樵吟唱”、“滴滴金”、“浪淘沙”、“节节高”、“诉牌”等。它语言通俗生动、讲究音韵、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的表演溶喜怒哀乐于一炉,集唱做念白为一体。评话的道具比较简单,只用一个小铜钹,一粒玉斑指,一根竹筷子,敲起来铿锵动听。它在街头巷尾,陌上田间,随时随地都可以演出。所以评话又有“文艺轻骑兵”的光荣称号,深为福州方言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并在港、澳、台以及海内外福州籍乡亲中拥有广泛的听众。
 伬唱,也叫伬艺,也是福州方言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它与闽剧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在历史悠久的流传发展中,互相借鉴,互相吸收。它植根于福州地区的民歌小调,是旧社会贫苦市民和逃荒农民卖唱糊口的产物。由于逃荒农民有从江淮一带来的,所以它的唱腔和表演形式也受到“莲花落”等外来曲种的影响。伬艺曲调丰富,除了具有与闽剧相同的洋歌、江湖、逗腔等曲调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一些小调,如“贺年歌”、“采莲鼓”、“螃蟹歌”、“莲花落”、“十番伬”等。它的演唱吐音清晰,节奏明快,有表有唱,灵活多样。它的特点是一人多角色,艺人手持乐器,说表弹唱。三、五个人就能演一场,甚至一个人自拉自唱,也能吸引许多观众。伬唱语言通俗生动,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在港、澳、台以及东南亚一带华侨中拥有相当多的听众。
省电台的福州评话伬唱广播在戏曲广播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每周平均播出3—5小时,尤其是1983年元旦我开办了《评话伬唱》栏目,每周固定在第二套星期日15:00播出一次,时间为1小时。为此,每周播出评话伬唱4—6小时,比原来增加1小时。
《评话伬唱》是一道以欣赏为主的曲艺栏目。它的听众遍及福州、闽东、闽北地区的二十多个县、市和台、港、澳以及海外华侨居住地。
10年来,《评话伬唱》栏目已播出福州评话伬唱300多本,其中现代评话伬唱100多本,传统评话伬唱200多本,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题材都很广泛。有提倡计划生育晚婚题材的,如《婚事新风》,《婆婆假媳妇》、《会亲家》、《鸭姆喜娶亲》、《特别喜事》等。
有反映海峡两岸同胞盼统一望团圆题材的,如《清明会》、《海上会亲》、《相思树》、《望乡楼会子》、《团圆》、《急电红心》、《一封信》、《乡情》、《谢知音》、《万里乡音万里情》、《白云飞少校》、《萨镇冰起义》、《回归曲》、《罗星相会》等。
有歌颂革命战争时期军民鱼水情题材的,如《女红军送信》、《风雪台儿庄》、《战斗小英雄》、《湖上战歌》、《战斗里成长》、《上海时事》、《鱼水亭》、《秋夜送亲人》、《崖山海战》、《痛说革命家史》、《红色娘子军》、《接电话》、《战斗英雄鲁灿新》等。
有描写中国妇女悲惨命运题材的,如《慈母泪》、《冠玉家史》、《半夜鸡叫》、《虾米俤》、《罗汉钱》等。
有歌颂尊老敬老题材的,如《考验》、《三兄弟》、《真假孝心》、《桌面做生日》等。
有歌颂新人新事新风尚题材的,如《五讲四美赞》、《新来书记》、《追夫记》、《马路一》、《真情假意》、《炉子搬家》、《耳聋听鸭姆叫更》、《金不换》、《红心铁姑娘》、《撞车记》、《一字值千金》、《求医记》、《闲事风波》、《五县寨风情》、《从小到大》等。
有描写风土人情题材的,如《福州名胜路景》、《福建古蹟》、《长乐景致》、《八盏灯》等。
播出的传统评话内容也十分丰富,有歌颂民族英雄题材的,如《林则徐》、《郑成功》、《戚继光斩子》、《文天祥》、《李自成》、《司马迁》、《于谦》、《凯旋恨》、《郑和开航太平港》等等。
有歌颂清官不畏强暴、敢于为民昭雪题材的,如《海瑞打严嵩》、《狄仁杰》、《朱奎斩侄》、《唐太宗访贤》、《杨志巧遇鲁智深》、《海瑞卖红袍》、《陈若霖斩皇子》、《余定九》、《马●一日君》、《张都记》、《包公案》、《高宗醉酒》、《十五贯》、《开封府》、《鲁达除霸》、《罗城庆功》、《巡按斩状元》、《郭子仪大闹长安城》、《大闹京城》、《火烧博望》、《包公判纸伞》、《金包公怒打马国舅》、《桐油煮粉干》、《秦琼卖马》《乾隆帝二次下江南》、《千金买骨》、《马越檀溪》、《死尸挟灯笼》、《嵩口司》、《秦香莲》、《东汉演义》、《斩附马》等。
有歌颂青年男女忠贞爱情题材的,如《梁祝》、《百花白绫帕》、《雪中梅》、《八骏马》、《新郎逃婚》、《无瑕替嫁》、《奇女姻缘》、《喜脉奇案》、《琵琶记》、《玉蝙蝠》、《龙凤呈祥》、《乐昌破镜》、《西厢记》、《雌雄鸳鸯篮》、《鱼肠剑》、《金头御葬》、《双珠球》、《洞房变》、《龙凤金耳扒》、《龙楼封宫》、《风雪奇缘》、《金钗玉菊仔》、《真假附马》、《渔船花烛》、《八仙渡新娘》、《三珠缘》、《杨贵妃后传》、《火烧百花楼》、《门前赠钿》、《盗珠鬓》、《飞刀奇案》、《柏玉霜哭墓》、《胭脂托夫》、《宝刀奇案》、《大破卧龙湖》、《瓜园招亲》、《八巧珠》、《孟丽君》、《朱砂痣》、《秦瑞云》、《追月还珠》、《公堂诉》、《寡妇哭夫》、《三元传》、《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碧桃花》、《五朵金花》、《长生恨》、《钱塘会擂》、《荔枝换绛桃》、《龙凤配》、《丹青泪》、《苏小妹戏秀才》、《宝玉哭灵》、《郑堂戏题百鸟朝凤图》、《三戏过其祖》、《三会桃花剑》、《送钗巧姻缘》、《鸳鸯戏水帕》、《庵堂会母》、《咬脐郎》等。
有歌颂爱国主义题材的,如《战潼关》、《文姬归汉》、《王昭君》、《李宗仁归来》等。
有歌颂劳动人民勇敢聪明智慧题材的,如《担水伯闯法场》、《渔郎骂贪官》、《水浒传》、《郑堂烧火炮》、《神偷手》、《铁臂膀大闹菊仙院》、《智取生辰纲》、《七巧楼》、《智擒玉麒麟》等。
  有抨击封建社会丑恶现象题材的,如《媒人婆》、《一计害三贤》、《韩月娘》、《状元杀手》、《三女抗夫》、《咬奶头》、《连升三级》、《中国四大美女》、《贻顺哥烛蒂》等。
省电台播出的伬唱主要有《和尚讨亲》、《招姐做新妇》、《三斩薛仁贵》、《秦香莲卖唱》、《正德帝食菱角》、《庙告》、《十不亲》、《紫玉钗》、《祝英台哭灵》、《钗头凤》、《邹忌讽谏》、《祥林嫂》、《白毛女》、《韩英见娘》、《真情假意》、《梁祝》、《红灯记》、《龙年颂》、《风波》、《最后的呐喊》、《洪湖赤卫队》、《打铜锣》、《崇福奇缘》、《一帧照片》、《向秀丽》、《莲花湖》、《望江亭》、《春草闯堂》、《渔船花烛》等。
10年来,《评话伬唱》栏目对省里举行的曲艺会演、调演和福州市举行的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曲艺会演以及福州市曲艺界青年演员比赛等活动都加以宣传报道。 1988年省电台还与省电视台、省群艺馆、省曲协、福建日报联合举办福建省首届民间评话大选赛,参加大赛的有来自南平、福清、连江、长乐、平潭、闽侯、福州等地,市、县的11个代表队的39位演员。省电台在这次大赛中采录了三十九个评话节目,并对大赛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作了宣传报道,在社会在引起强烈的反响。
10年来,《评话伬唱》栏目还播出许多曲艺专题节目,如《师徒同台争芳斗艳》——介绍著名评话艺术家陈春生和他的学生林木林。《德润春风声绕梁》——介绍著名伬唱表演艺术家陈润春的唱腔。《绘声绘色,声情并茂》——介绍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吴乐天的演唱艺术。《异彩纷呈、各领风骚》——福州评话名老艺人艺术欣赏会。《百花聚汇、五彩缤纷》——福建省评话艺术技巧交流大会节目欣赏。《曲苑新葩竞妍》——介绍获奖的几位评话优秀青年演员。省、市曲艺会演节目欣赏。福州市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曲艺会演节目欣赏。福州市曲艺优秀青年演员比赛节目选播等等。
此外,《评话伬唱》栏目对评话伬唱名老艺人叶神童、陈长枝、黄益清、毛钦铭、唐彰文、王东曦、苏宝福、郭天元、郑小秋、金可开、王琴、陈必进、张文祥、陈金木、钱振华、张兆年、原淑英和优秀青年演员王秋怡、陈如燕、刘民辉、魏惠珍、方民忠、郑玲仔、叶如珍、吴怀碧、陈贻潮、陈春风、庄美娇、吴丽娟、张彬官、林荣光、叶捷官、刘安海、杨礼明、吴德泉、石启勇、方晓君、黄民天、赵美美、陈宝童、黄建兴、邱崇灵、张赛娇、李其云、林长春、树功、刘木开、林可灼、 刘春榕、陈贵英、高玉英、郑兰金、刘德金、江美英、丁珠、刘光亮、郑依钗、林艳红、林萍、林剑平、薛茂金等进行了介绍,受到了广大听众的欢迎与好评。例如福建省水利电力厅农村电气化局的陈奕增、刘沁、王芳听友于92年3月13日来信说:“淑英我们在紧张的工作后,蒙您给我们按排了一小时的评话伬唱节目,给我们精神上带来了轻松。我们希望您每个星期能安排三个晚上评话节目多广播吴乐天讲的有关历史题材的节目”。又如福建省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计划科陈铭听友于92年5月4日来信说:“陈淑英同志,您好!我是一位福州评话爱好者之一,本想能在市上音像书店买到评话的录音带或评话唱版本,但长久以来,均无着落,仅靠你们播出的评话节目太难满足了,虽然星期天能听到一小时的评话,但也太不够!还好从省电视报知悉您专门负责介绍评话的,所以只好向您冒昧写信,望能提供这方面信息,帮助欣赏,若能所助不胜感激!谢谢!祝好!”
总之,10年来省电台播出的300多本评话伬唱节目内容健康、题材丰富、主题鲜明、结构严谨、立意新颖、形象生动、都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与鲜明的地方特色,长期以来都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与好评。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评话伬唱这一民间艺术,它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一定会更深入地根植于听众的沃土之中。
(原载1995年3月《福建广播电视史料汇编》(2)发表时有删节,现恢复原样题目与个别地方有更动》)(写于1993年元旦)










写在《空中闽剧院》开播十周年之际

伴随着92年元旦宏亮的钟声,省电台《空中闽剧院》迎来了开播十周年的纪念日。
   《空中闽剧院》是文艺广播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1982年元旦,它在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诞生了。它一诞生就受到八闽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与好评。
《空中闽剧院》是一道熔新闻性、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于一体。可听性较强的戏曲栏目。它的听众遍及福州地区,闽东、闽北等二十多个县市和台湾省以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侨居住地。
十年来,《空中闽剧院》努力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和“努力办好广播,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为宗旨,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听众以及各界朋友的积极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它已成为广大闽剧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艺生活,满足了不同层次听众的欣赏要求,同时还给人们传播了戏曲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使人们从中受到心灵美的启迪和教育。
十年来。《空中闽剧院》节目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内容健康。形式多样,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它先后播出500多本闽剧,评话、伬唱,其中有全剧,也有选场,有专录,也有实况录音,有录音剪辑,也有精彩唱段,有专题介绍, 也有集锦播出。全省20多个专业闽剧团演出大部分剧目都在这个栏目中播出过。除外,还播过10多个业余闽剧团演出的剧目,对振兴闽剧,弘扬民族优秀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十年来,凡闽剧界举办的重大活动,如省里举行的戏曲会演,戏曲调演、唱腔汇演,艺术节,省里举办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陈春轩从艺庆贺活动,省、市闽剧团赴香港、新加坡、日本演出盛况,省闽剧老艺人之家举办的各种活动等等都在《空中闽剧院》加以报道宣传,在社会上影响广泛。
十年来,《空中闽剧院》已对100多位闽剧、评话、伬唱老前辈和优秀中青年演员进行了专门介绍,受到广大听众和演员们的普遍赞扬。
前几年《空中闽剧院》曾多次播出闽剧唱腔广播讲座《共二十二讲》,受到良好的社会效果,广大听众纷纷来信来电赞扬这个讲座办得好。近几年,《空中闽剧院》曾多次播出闽剧新秀、闽剧中青年演员广播电视大奖赛和评话大奖赛的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回顾过去,《空中闽剧院》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广大听众以及各界朋友的关心与支持,值此《空中闽剧院》开播十周年之际,谨向大家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新年新岁,《空中闽剧院》开始翻开了新的一页,走上了一个新的起点。在新的一年中,我决心把它办得更加光彩夺目,我衷心希望广大听众与各界人士对这个栏目以更多的厚爱,愿我们再度相逢在这五彩缤纷的《空中闽剧院》。
(原载1992年《福建广播》第1期)




我们相聚在《空中闽剧院》

1992年元旦迎来了《空中闽剧院》开播十周年。在开播十周年联欢会上,省电台收到了黄明、许怀中、李联明、张锦才、吴徕、柯子铭、丁仃、卓青、陈贻亮等同志题写的贺词和许多单位送来的贺匾、锦旗、贺礼、贺电等。著名演员吴乐天、胡奇明、陈楠、张升营和歌手胡薇等人在会上作了精彩的表演,省电台1月1日①14:00,1月6日①14:00《空中闽剧院》将播出,欢迎收听。
(原载1991年12月25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亲爱的听众朋友,今天是《空中闽剧院》开播十周年纪念日,又是1992年元旦。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请接受我的祝福,祝大家新年快乐,事事如意,岁岁平安!
十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2年元旦,《空中闽剧院》在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诞生了,它一诞生就受到八闽大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十年来,《空中闽剧院》认真贯彻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以“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事业”为宗旨,在各级领导和广大听众以及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值此《空中闽剧院》开播十周年之际,谨向大家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掌声)
《空中闽剧院》是一道熔新闻性、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于一体,可听性较强的戏曲栏目。它的听众遍及福州地区、闽东、闽北等二十多个县、市和台湾省以及东南亚一带的华侨居住地。
十年来,《空中闽剧院》节目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内容健康,形式多样,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已成为广大闽剧爱好者的良师益友,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艺生活,满足了不同层次听众的欣赏要求,同时还给人们传播了戏曲知识,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
为庆祝《空中闽剧院》开播十周年,本台特举办这次联欢会。
收音机旁的听众朋友,在座的各位领导,朋友们,由福建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空中闽剧院》开播十周年联欢会现在开始。(掌声)
参加今天联欢会的有省电台老台长吴徕,陈万,省剧协主席柯子铭,省艺术研究所所长钟天骥、福州市文联主席卓青、福州市文化局局长马国防、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付总编王志强,《福建艺术》主编袁荣生等领导。还有各新闻单位的记者和各剧团的演员们,让我代表省电台对您们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掌声)
现在请福建人民广播电台付台长林祥熙同志致词。(掌声)
下面请我们省电台老台长吴徕同志讲话。(掌声)
现在欢迎我们省电台另一位老台长陈方同志讲话。(掌声)
下面欢迎省剧协主席柯子铭同志讲话。(掌声)
现在请福州市文联主席卓青同志讲话。(掌声)
下面请福州市文化局局长马国防同志讲话。(掌声)(所有讲话全文另发)
听众朋友,今天我们收到了许多领导同志寄来的贺词……(具体名单在另一份文稿上)。(掌声)
对上面这些领导的关怀与鼓励,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掌声)
下面请省著名评话表演艺术家、全国劳动模范吴乐天为大家表演一段评话,这段评话是他在百忙中特地为今天的联欢会编写的,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表演。(掌声)
现在请著名闽剧演员胡奇明来一段。胡奇明被海外侨胞称为闽剧皇后,她的嗓音清亮甜美,现在请她为大家反串一段黄梅戏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大家热烈欢迎。(掌声)
戏曲艺术渊源流长,戏曲发展到现代,现代戏代表着当代戏曲的新动向。下面请福州闽剧院一团付团长林培新和福州十佳青年之一的张建斌一起为大家演唱闽剧现代戏《君兰恋》选段,大家热烈欢迎。(掌声)
著名闽剧演员陈楠的演唱早为大家所喜闻乐听,但她还有一招拿手好戏,那就是越剧,现在请她为大家反串一段越剧《红楼梦》选段“金玉良缘”,大家以掌声欢迎。(掌声)
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的陈则平是近年来脱颖而出的后起之秀,他唱腔隽永,表演洒脱,现在欢迎他和陈小芳一起演唱闽剧《曲判记》选段。(掌声)
听众朋友,这次联欢会收到了不少单位寄来的贺电、贺礼、贺匾、锦旗等。(具体名单在另一份文稿上)
在此,我谨代表《空中闽剧院》全体编播人员向以上单位表示由衷的谢意!谢谢大家!(掌声)
二十多年前,闽剧《红灯记》曾轰动剧坛,当年的铁梅现在就在我们身边,她就是福州闽剧院红旗剧团的导演曾光萍,现在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演唱闽剧《红灯记》选段。(掌声)
刚才曾导演的演唱十分精彩,不减当年。下面再请红旗剧团的著名演员张升营演唱闽剧《御前待医》选段!大家欢迎!(掌声)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是陶冶人们性情的熔炉。今天福州二中的林沁同学也来到了我们中间,她愿为大家献上一首《北国之春》,相信她的歌声能给大家带来一缕春的春的温馨!(掌声)
 林沁同学的父母亲都是闽剧一团的演员,她受父母的影响,不但能歌善舞,而且还十分喜爱戏曲,接下来请她为大家献上一段越剧选段“桑园访妻”,大家欢迎!(掌声)
听众朋友,这次联欢会得到了福建闽艺文化贸易有限公司、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福州闽剧院一团,福州闽剧院红旗剧团、福州市曲艺团、尤溪县闽剧团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福建电视台、福州人民广播电台也给我们以大力支持,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掌声)
下面请福州闽剧院一团团长、省劳动模范黄则霖讲话。(掌声)
现在欢迎福州闽剧院红旗剧团团长林中讲话(掌声)
听众朋友,今天的联欢会是闽剧界的大盛会,名家荟萃,异彩纷呈,参加今天联欢会的除专业闽剧团外,还有一支长年累月活跃在广播战线上的“轻骑兵”,那就是福州人民广播电台业余闽剧团。下面就请他们团的林秀珍、张明华为大伙儿表演一段闽剧清唱,大家热烈欢迎!(掌声)
福州方言歌曲是近年来崛起的一种艺术品种。它一问世就焕发出迷人的霓彩,受到人们的青睐,下面请我省著名青年歌手许云为大家演唱一首福州方言歌曲,大家掌声欢迎!(掌声)
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的黄愿亭是大家所熟悉的著名演员,今天他也来参加这个联欢会。现在请他为大家演唱闽剧《六月雪》选段,他的演唱情真意切,韵味醇厚,听他的唱,常常令人心驰神往,大有一曲难忘之感。好,请大家热烈欢迎。(掌声)
听众朋友,下面请省艺术研究所所长钟天骥给我们讲几句话,大家欢迎!(掌声)
现在请海峡之声广播电台副总编王志强为我们讲话,大家热烈欢迎!(掌声)
接下来,请福州闽剧院一团优秀青年演员陈乃春、张青为大家献上一段,他俩演唱的是闽剧《凤凰山》选段,大家欢迎!(掌声)
刚才陈乃春和张青配合得十分默契,演唱也十分精彩,让我们再一次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俩。(掌声)
下面请福州闽剧院红旗剧团的著名演员林天梓和林武华为大伙儿演唱闽剧《御前待医》选段,大家欢迎!(掌声)
京剧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请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讲师、福建省卡拉OK中华大家唱一等奖获得者胡薇老师为大家演唱一首京腔十分浓郁的歌曲《故乡是北京》,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她演唱。(掌声)
下面请福建电视台文艺部主任胡兴平为我们说几句话,大家欢迎!(掌声)
现在欢迎省电台文艺部主任林良实讲话。(掌声)
回顾过去,《空中闽剧院》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广大听众以及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让我代表“空中闽剧院”全体编播人员再一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年新岁,《空中闽剧院》开始翻开了新的一页,走上了一个新的起点,在新在一年里,我决心把它办得更加光彩夺目,我衷心希望广大听众与各界人士对这个栏目以更多的厚爱,愿我们再度相逢在这五彩缤纷的《空中闽剧院》。
联欢会到此结束,祝各位身体健康,新年快乐,财源茂盛,事业发达!(掌声)
(写于1992年元旦)





闽剧唱腔广播讲座的尝试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不断进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也随着不断提高。广大听众《特别是青年听众》在精神生活方面也有着新的追求,他们喜欢电影、电视、歌舞等姐妹艺术,而对戏曲艺术不感兴趣。这里既有审美趣味、审美习惯的变化,也有对戏曲艺术不了解、不熟悉,缺乏戏曲知识等原因。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戏曲编辑应以改革的精神为动力,努力开创戏曲广播新局面,全面系统地介绍戏曲艺术知识,尤其要介绍戏曲艺术的精华部分——唱腔。有意识地引导广大青年听众,使他们在欣赏戏曲唱腔美的感受中,增强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爱好。为此,我们于去年开办了闽剧唱腔广播讲座,一共办了二十二讲,每讲半小时,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听众纷纷来信赞美我们为广大听众办了一件大好事,称赞这个讲座办得好,办得及时。下面我就以办这个闽剧唱腔广播讲座谈些粗浅的体会,以就教于各位专家与同行。
一、以“知识性”为主线,贯穿“讲座”的始终,使听众在审美享受的同时,得到较为丰富的知识。
“知识”就是指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从本质上说知识是属于认识的范畴。一个人生活的全部意义应该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所谓“知识就是力量”正是这个道理。闽剧唱腔知识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它是经过无数前辈艺人的千锺百炼,不断创造加工而总结流传下来的,因此它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为了使广大听众,尤其是青年听众了解、熟悉、增加更多的闽剧知识,并从中得到教益,我们就在“讲座”中,尽量给听众传授闽剧唱腔知识。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在第一讲向听众介绍闽剧和闽剧唱腔概况,介绍闽剧的发源、形成、发展和闽剧唱腔的分类、曲牌、特点等。然后在每一讲中逐一介绍闽剧唱腔每支曲牌的速度、节奏、旋律、板眼、行腔、用途、曲调结构、调性变化、感情处理、伴奏乐器等。并结合精彩唱段加以具体分析,让听众熟悉、了解闽剧唱腔曲牌。闽剧是福建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其源远流长、支脉繁衍,流行于福建省二十多个县、市,拥有一千多万的观众。这就是说我们开办的闽剧唱腔广播讲座有广泛的群众性,它可以活跃在一千多万听众中间,使一千多万听众在欣赏闽剧唱腔的同时,获得一定的闽剧音乐知识,从而增进他们对闽剧艺术的熟悉、理解和热爱。作为一个戏曲编辑,为此感到无比欣慰。
二、加强趣味性,适应听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
趣味性的含义很广,它与娱乐性、节目的艺术性、艺术魅力、美感以及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心理等是紧密相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承认趣味是历史地产生的,是人通过社会实践,首先通过生产建设活动而产生的一种能力。审美趣味的特点是:它表现为对现实事物和现象,对艺术作品进行不同于理论判断的直接评价。那当前听众的审美趣味,审美心理是什么呢?总的一句话是为了追求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二者是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也就是说听众收听戏曲广播,是为了寻找娱乐,是为了追求艺术享受。列宁曾把艺术作品所提供的欢乐看成作品艺术性的重要标志。敬爱的周总理早也就提出“寓教育于娱乐之中”。“乐”而无“教”不行,“教”而不“乐”也不行,应该在娱乐中给人们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我们的广播要使听众受到教育,首先要使听众得到娱乐,也就是说要给听众两种喜悦,一种是知识性的喜悦,一种是感觉性的喜悦(包括种种美的感觉)我们戏曲编辑要千方百计满足听众这两方面的喜悦。至于知识性理论性的喜悦上面已介绍过了,下面我着重谈谈感觉性的喜悦,即要以唱腔的美感,广泛吸引听众。唱腔没有美感,就不成其为唱腔,因为美是一切艺术的特征。“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鲁迅:《摩罗诗力说》)。所谓“美感”就是指对美的感觉或体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很注意艺术的美感特点,马克思说:“人类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形”(《经济学——哲学手稿》第59页),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感的主要特征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快感。《美学论文选》“美感也就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它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例如孔夫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是由于他完全沉醉于音乐美感之中的缘故。又如白居易隐居江洲,听到琵琶女弹奏的曲子,感怀心动,禁不住泪湿青衫,这是因为他在审美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的缘故。还有著名诗人海涅曾这样称赞肖邦:“他坐在钢琴前即兴弹奏时所给予我们的享乐,是任何东西所不能比拟的。”这些都说明了音乐的美感作用,而唱腔的美感作用也是如此。歌德有句名言:“显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实的艺术。”中国戏曲艺术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唱、做、念、打来塑选人物形象的,其中唱居首位,唱腔是戏曲音乐的核心,是体现剧种特色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有着深厚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闽剧唱腔绚丽多姿,优美典雅,悦耳动听,有着无穷无尽的美感。它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四大类曲牌体系,那就是粗犷激越的“江湖”、通俗流畅的“洋歌”、典雅婉约的“逗腔”和清新活泼的“小调”,这四大类唱腔曲牌共二百多个,各具独特的色彩与风格,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都善于表达福州方言地区的乡土人情和节仪习俗,因而都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深为广大听众所喜闻乐听。
闽剧唱腔的美感作用还在于它能生动表现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加上作曲者在唱腔上独具匠心的设计和著名演员声情并茂的再创造,给广大听众以赏心悦目的满足。广大听众可以从优美的闽剧唱腔中,从丰富的闽剧唱腔内容里寻找到生活的趣味,寄托着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并从中受到启迪,得到陶冶,消除疲劳,从而激发他们对闽剧艺术的热爱和对闽剧音乐的爱好,提高他们对艺术的鉴赏能力。艺术的命运和群众的鉴赏是辩证地互为作用的,艺术提高了群众的审美趣味,而提高了的群众审美趣味则反过来要求并促进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是闽剧唱腔美感的效益作用。
为了适应广大闽剧听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我们采取了如下几点做法:
A、在讲座中尽量选择在群众中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剧目(例如《陈若霖斩皇子》、《紫玉钗》、《珍珠塔》、《夫人城》、《莫愁女》、《曲判记》等)和脍炙人口的著名演员的优秀唱段(例如郑奕奏、洪深、 郭西珠、李铭玉、林玉枝、李少华、胡奇明、林宝英、林聪中、林秀英、林淑英等名演员唱段)这样就使听众听来倍感亲切,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B、在讲座中尽量加强唱词的文学性和语言的生动性。众所周知,凡是最精炼、最亲切、最有光彩的文学语言,都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至少是从群众语言中脱胎出来的,作家老舍的语言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为他大量吸收了群众语言中的精华,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的语言也是从人民群众中来的,它生动朴素、通俗口语,保持着中国民间语言的本色,所以它有血有肉,富有生命力,而闽剧唱腔曲牌中的语言大多数是来自民间,来自人民群众,它通俗易懂,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的语言意蕴丰富,韵味无穷,能激起听众无比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不过也有一些唱词的语言枯燥无味,干巴巴的,而且还有不少病句和错别字,对此,我们一定要加以润色,增添其光彩,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听众的无比乐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C、在讲座中尽量采用深入浅出的介绍方法:为了照顾到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修养和不同欣赏习惯的听众都能听得懂,都能接受,我们在介绍时,有的就讲比较深透,详细些,有的就讲比较浅显、简单些,这样才能达到各臻其妙、各得其所的播出效果,也就是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例如我们在第五讲介绍闽剧《洋歌》类唱腔中的“赏花”曲牌时,就介绍得比较深透,详细些。我们是这样介绍的:“赏花”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在开头的散板引子部分,主奏乐器二胡用●定弦,1=C,接着在主要部分的上下句反复中,转●定弦,1=F。由于调性上的对比,加上在曲调进行中,经常短暂的调性变化,所以使整个音乐更富有色彩变化,它适合于表现较为丰富的感情。在传统剧目中,多用在老旦、青衣对唱的相争场面。它的引子和每句唱腔的后半部分,一般都用唢呐伴奏,以此来烘托气氛。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由于演唱处理的速度、行腔等变化,也可以表现多种情绪。又如我们在第十五讲介绍闽剧《小调》类唱腔中的“秋江怨”曲牌时,就介绍得浅显、简单些。我们是这样介绍的:“秋江怨”的旋律流畅舒展,一字多腔,并且在平稳的咏叹中,间插以高音衬腔,具有奇峰突起的艺术效果,使人物内心的思恋情绪不时掀起激动的浪花。
三、采用系统性的介绍方法,适应听众的欣赏习惯,加强与听众的情感交流。
系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系”者“联系”,“统”者“统一”,“系统”即统一联系之意,即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钱学森下的定义是:“系统是指依一定秩序相互联系着的一组事物,世界万物皆成系统,一个事物就是由一组更小的事物按一定联系组成,这就是一个系统。”我们了解到闽剧听众的欣赏习惯一般都喜欢按顺序、系统收听。为此,我们采用了序列性的介绍方法,即按闽剧唱腔的四大类顺序和每类曲牌的顺序逐一加以介绍。闽剧唱腔四大类顺序是:江湖、洋歌、逗腔、小调。江湖类曲牌顺序是江湖、江湖叠、滂子叠、柴牌叠、阴调、改良诉牌叠等。洋歌类曲牌顺序是:清言词、金湘、花鼓、花鼓相骂、一枝花、双蝴蝶等。逗腔类曲牌顺序是:宽板、宽板吟、宽板叠、急板、急板叠、倒板等。小调类曲牌顺序是:茉莉花、五更寒、更鼓、更打、小小鱼儿、铁断桥等。有时我们在一场戏中也按剧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介绍曲牌。例如在第十四讲中,我们就以《夫人城》中的“胁降”一场为例,从这场戏的剧情发展顺序来介绍逗腔类中几个曲牌的联接运用。我们一共介绍了一百多首曲牌。只有这样按顺序介绍,才能使“讲座”自始至终与听众的情感紧密连结在一起,不时激起听众心底的涟漪。也只有这样序列性的介绍,才能使听众得到完整的闽剧唱腔知识,扩大了知识领域,陶冶了生活情趣,提高了欣赏能力。
由于我们在整个介绍中,力求做到了“知识性、趣味性、系统性”三者的结合与统一,也就是使这三者犹如三位一体水乳交溶。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播出效果。听众来信反应强烈,要求重播,至今我们已重播了十几次,还不能满足,前不久又来信要求重播,他们赞美这个讲座是“百听不厌”,是“闽剧艺术的珍品”,“给他们以丰富的知识”等等;他们还建议这讲座拿去出版、出盒带、供“省艺校闽剧班教学之用”,供“广大闽剧爱好者学唱”等等;一些闽剧专业曲作者反应说:“我们搞了几十年的闽剧音乐,对闽剧音乐虽然很熟悉,但就没有时间去系统地总结它,也没有人有这个水平去做理论上的探讨,你们电台替我们总结了,真不知如何感谢你们才好……”三明市糖业烟酒公司陈其官等十几位职工来信说:“自从贵台播送闽剧唱腔广播讲座以来,我们欢喜异常,收听后,觉得非常好,因为有许多唱腔是闽剧名演员的唱段,听了仿佛可使人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真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且在这讲座里,各种各样的闽剧唱腔都具备,我们想,即使录制几十片的闽剧磁带,也不一定能包括全部的曲牌,因此,我们准备录制闽剧唱腔广播讲座,要把所有的闽剧唱腔都录下来,以供欣赏,并象对待艺术珍品一样,永远保存下来。”三明市第二塑料制品厂吴孝明等十几位闽剧爱好者来信说:“我们特别喜欢贵台办的闽剧唱腔广播讲座这一节目,自从贵台播出闽剧唱腔广播讲座以来,深受广大闽剧爱好者的欢迎,我们更是无限欢喜,如获至宝,因为这一整套包括了全部的闽剧唱腔曲牌,听了这些不但可以知道每一种唱腔的运用场合和曲调的差别,更可贵的是这讲座中的闽剧曲牌很多,有的曲牌平时很少听到,听了这节目,可使我们增加了不少知识,消除了疲劳,得到了美的享受,所以我们不但收听,而且还录下这个节目,不管有多少讲全部都要录下,并作为资料片永久保留,并随时欣赏,随时学唱、学奏。希望贵台再重播一次闽剧唱腔广播讲座,如能满足我们这一要求,我们在此向贵台表示最衷心的感谢……”。限于篇幅,我们不能把热情的听众来信一封封都抄录下来,但仅从以上两封来看,也足以说明听众的需求了:他们不仅乐于欣赏,而且还如饥似渴地乐于学习演唱和演奏,以便从中得到艺术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寄托。
当然,闽剧唱腔广播讲座能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好评,是与广播特点分不开的。
所谓唱腔广播,顾名思义,兼有唱腔和广播两个特点,这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统一。唱腔是戏曲艺术的精华,戏曲是文艺的一部分。凡是文艺都具有三种社会职能: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这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并列关系。闽剧唱腔广播讲座作为文艺广播的一种形式,同样也具有这三种社会职能:给人以知识,给人以精神食粮,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这三种社会职能是通过上面所说的加强知识性、趣味性、系统性的介绍中而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广播的能动作用而体现出来的。那么,究竟什么是广播的能动作用呢?广播的能动作用是“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闽剧唱腔广播讲座能发挥广播“扬独家之优势,汇天下之精华”的能动作用。例如闽剧唱腔广播讲座中的每一个曲牌都是抽选最好演员演唱的最精彩的唱段,而且都是经过精心专录制作而成的,然后又通过广播的特点之一——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而派生出来的,因而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最能吸引人。听众反映说:“同样都是一个演员演唱的选段,通过你们电台广播后觉得特别好听。”连演员本人也是这么说。可见广播具有独家之优势和巨大之威力,这就是广播的特长,也就是作为听觉艺术的闽剧唱腔广播讲座所具有的其他艺术所不可代替的美学特征。
办好戏曲广播,是我们戏曲编辑责无旁贷的重任,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创新的、腾飞的、竞争的时代,我们要跟上这个时代的要求,要密切注视发展变化中的历史潮流和生活的趋势。歌德曾说过:“时代给予当时的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歌德自传》)黑格尔也说过:“每种艺术作品都属于它的时代和民族。”(《美学》)。戏曲广播要开创新局面,首先我们要发扬敢于创新、勤于进取和勇于开拓的精神。生命在于运动,变则新,不变则腐,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规律。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曾经说过:“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所以我们的戏曲广播要与这个时代的脉膊相呼应。同时我们要全心全意为听众服务,要热爱听众、熟悉听众,急听众之所急,想听众之所想,要热爱本职工作,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努力钻研业务、熟悉业务。我深深体会到熟悉业务、了解听众,是办好闽剧唱腔广播讲座的前提。我是出生在一个闽剧表演艺术家的家庭,从小受到闽剧的熏陶,耳濡目染了各种闽剧音乐,对优美动听的闽剧唱腔有着炽热的爱好,加上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由于不断摸索,对闽剧唱腔有了逐渐了解、逐渐熟悉。同时通过深入调查和从听众的来信中,了解到广大闽剧听众的心理,知道他们爱听什么节目,不爱听什么节目,而且知道他们近几年来新的审美趣味:广大闽剧老听众(包括中年以上的听众)最喜欢听闽剧唱腔广播,尤其爱听著名演员的唱腔广播,而广大青年听众对闽剧艺术感到陌生,不熟悉闽剧唱腔……所有这一切,都促使我去努力办好闽剧唱腔广播讲座。
广播事业的前程是无量的,戏曲广播也是如此,让我们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办好戏曲广播,争取更多的戏曲听众!尤其是青年听众。我相信伴随着改革的步伐,我们的戏曲广播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在这腾飞的时代里让我们的戏曲广播也腾飞吧!
以上是我们开办闽剧唱腔广播讲座的几点尝试,是否正确,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多加斧正。
(写于1985年7月23日)
(该论文1985 年参加第五次全国戏曲广播工作会议被贵州人民广播电台编入《繁荣发展戏曲广播》一书中)












“天鹅杯”戏曲展播
△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福建省芳华越剧团,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正喷发出一阵阵迷人的芳香。省电台10月2日①10:00、10月7日②14:00的展播节目将播出本台制作的戏曲专题《姹紫嫣红芳华园》——介绍永葆青春的福建省芳华越剧团。
(原载1989年10月2日《福建广播种电视报》)

《姹紫嫣红芳华园》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各位听众,现在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天鹅杯”全国戏曲节目展播时间,播送由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戏曲专题节目:《姹紫嫣红芳华园》——介绍永葆青春的福建芳华越剧团。
(放越剧音乐①混播)
(女)在风光绚丽的武夷山下,在滔滔奔流的闽江水畔,遥对着茫茫的台湾海峡,有一座充满南国风情的开放城市——福州。这里人杰地灵,艺坛鼎盛,戏曲艺术,异彩纷呈。其中最引人注目,令人神往的还是那永葆青春的“芳华园”。
(男)芳华越剧团成立于1946年2月,原来叫上海芳华越剧团。1959年1月,这个团的演职人员怀着对福建前线军民的深情厚谊,在尹桂芳团长的卒领下,来到福州安家落户,并改名为福建省芳华越剧团。从此,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艺术,以它夺目、光彩的浓郁的芬芳,在福建生根、开花、结果,成为福建人民的骄傲。
(女)建国四十年来,尤其是最近十年来,芳华越剧团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和“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为出人才、出好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成功地演出了《玉蜻蜒》、《西厢记》、《林祥谦》、《屈原》、《团圆之后》、《碧水赞》、《江姐》、《盘妻索妻》、《沙漠王子》、《红楼梦》等数百出优秀剧目,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为我国的艺术海洋增添了许多闪光的珍珠,在时代浪潮的冲刷下正闪耀着五彩缤纷的波纹……
(出一阵海涛声,混播)
(男)人生易老,岁月无情,随着时光的流逝,一批批名老艺人已相继退出舞台,许多曾经名噪一时的剧团也在观众们的记忆中慢慢淡忘。然而,这个经历了几十年风风雨雨的“芳华园”,现在依然是繁花似锦,一派生机,而且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正喷发出一阵阵迷人的芳香。
(女)为了寻觅“芳华园”那神奇般的魅力,为了领略“芳华园”的风采,我们来到期了“芳华园”。
(出鸟叫声,混播)
(女)这是一个晨曦刚露的清晨,当我们刚踏进这座高雅的“芳华园”大门时,就看到许多青年演员在吊噪、练功、练唱……
(出一阵吊噪声、练功声、练唱声、混播)
(男)你瞧,他们一个个汗水淋淋的,练得多带劲!
(女)是啊,他们的基本功都很扎实,他们都是“芳华”的第五代青年演员。
(男)唉,对了,你经常到芳华采访,对他们一定很熟悉,不妨给我介绍介绍,好吗?
(女)好吧,我们边看边聊吧!
(放“洞房静静悄悄”3′24″)
(女)你看,刚才在排练厅演唱(盘妻索妻)选段的那位小姑娘你知道是谁吗?
(男)不知道,看她长得眉清目秀,婷婷玉立,唱得委婉动听,扣人心弦。我想,她一定是芳华的主要演员。
(女)你猜得很对,她是芳华的佼佼者,她叫王君安,今年18岁,是尹派第五代弟子。你别看她年纪小。但接受能力很强,学戏又格外用心,在尹团长的悉心指导下,演技日见长进,成功地塑造了《盘妻索妻》中的梁玉书、《沙漠王子》中的王子、《滕玉公主》中的绪子鱼等艺术形象,获得好评。去年在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荣获荧屏奖,被聘为中央电视台特邀演员。
(男)噢,真不简单!
(放“黛玉葬花”9′24″混播)
(男)你听,那里有一位姑娘在唱“黛玉葬花”,悠扬凄凉的旋律,仿佛将我们带到了愁云紧锁的大观园,使人感到这个叛逆女性的命运犹如暮春落花,从她微弱的叹息声中,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她那不屈的反抗心声。唉!这位姑娘唱得真棒,她叫什么名字?
(女)噢,她叫李敏,与王君安同时考入“芳华”,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她有一付明亮婉转的嗓音,唱腔韵味浓郁,运腔咬字很象王文娟。近年来,她曾扮演过《白蛇传》中的小青,《盘妻索妻》中的谢云霞,《滕玉公主》中的滕玉,去年在全国越剧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荣获优秀演员奖。
(男)她真走运!
(女)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你看,那个正在练台步的青年演员叫徐建莉,她专攻老生,唱腔高亢激昂,声情并茂。她旁边的就是徐派小生陈雪华,陈雪华的唱腔洒脱奔放,清新流畅。你听,陈雪华正在那里演唱“金玉良缘”。
(放“金玉良缘”2′42″)
(女)唉,你瞧!现在正在那里练靶子功的几个姑娘,她们的名字分别叫魏月芳、宋晓艳、郭丽英、董绘、杨红玲等,她们都是“芳华”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蓓蕾。
(男)啊,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芳华园”的确是人才济济,“芳华园”的蓓蕾真可谓“色彩缤纷、姿态各异。”
(女)是的,有人说:“人生犹如舞台”,而她们的生活则比舞台更加绚丽多彩。今天,她们与时代雄浑的节拍同步,已扬起冲浪的白帆,正溶进那旋转,升腾的新世界。
(放越剧音乐(2))
(男)听说由“芳华”新演出的《红楼梦》不仅保持了浓厚的尹派艺术特色,而且大胆改革,力求新意,特别在表演手法和音乐设计方面都有不少创新,因此受到了老观众的青睐和新观众的欢迎,尤其是王君安演唱的“宝玉哭灵”,更是受到观众的热情赞赏。
(放“宝玉哭灵” 7′42″)
(女)王君安的这段唱腔缠绵委婉,感情真挚,听来令人荡气回肠,肝胆欲裂。
(男)听说前年和去年,她们分别赴上海、江苏、南昌等地演出《红楼梦》,盛况空前,轰动上海、南昌、这是真的吗?
(女)那还用说,听说上海一位越剧爱好者看完《红楼梦》后即兴赋诗一首,我给您●一●:“芳踪华迹四十春,呕心沥血育新雏,德高望重孺子牛,尹派艺术传千秋。南昌晚报则以“芳姿绰约惊鸿影,华音缠绵催泪落”尹派第五代弟子演出《红楼梦》轰动洪城为题,概括报道了演出盛况。
(男)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今天“芳华”年轻一代的成长,确实离不开尹桂芳的扶持,我想这些赞美对尹桂芳来说一点也不过份。
(女)嘿,说曹操,曹操到。当我们即将离开“芳华园”时,迎面碰见了尹桂芳团长,趁此机会,我们请她给大家说几句话。
(放尹桂芳讲话录音)
(尹)“我这次回来是来导演《玉蜻蜒》的,看到“芳华”在改革中迈出了新的一步,我非常高兴!“芳华”的老同志有一颗老而不朽的心,甘为后辈做人梯。中年同志正在承上启下作不懈的努力。一批新苗正在茁壮成长。过去的四十年,“芳华”曾有过自豪的一页。今后呢,振兴“芳华”已成为每位同志心底的呼声,我寄厚望于新的一代,“芳华”的未来是属于她们的,我希望她们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要继续发扬“芳华”的优良传统,努力吧,同志们,我相信几年后重睹“芳华”,她定会更加光彩夺目。”
(放越剧音乐(3)混播)
(男)重睹芳华洗俗尘,辛勤不负劫余人,
   春秋四十匆匆过,闽海苍茫暑色新。
这是“芳华”建团四十周年时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俞振飞寄来的贺词。的确,四十多年来,“芳华”走过了一段坎坷的路。如今她已经从荆棘中走来,为振兴越剧事业,她正在改革中努力开拓、奋进,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描绘出一幅幅多彩多姿的画卷,谱写出一首首可歌可贺的诗篇。
(放“九里桑园”5’25”)(陈雪华演唱)
(女)是的,芳华正在改革中起飞、拼搏。然而,他们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特别是目前我国的戏曲艺术受到了商品经济的冲击, 正面临着日感萧条、观众冷落、不太景气的困境。在这情况下,“芳华”改革的步伐也显得更加艰难,但是他们并没有泄气,他们决心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开拓中求发展。我们高兴地看到他们在艰苦的搏斗中已迈出了新的一步。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谈到该团的团长郭继武同志,他既是一团之长,又是中外合资闽艺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男)(惊讶地)怎么?郭团长还是闽艺公司的董事长?“文人经商”这可是新生事物啊!
(女)是啊!的确是新鲜事。由于当前演出上座率下跌,事业经费不足,为了扶植艺术生产,解决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如何用“以付养文”来促进艺术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文艺界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走,我们去访问一下郭继武同志和付团长叶佩华同志。
(放采访录音)
(女)郭团长,您好!听说贵团的文艺体制改革搞得很出色,您能不能给我们谈谈这方面的经验?
(郭)过奖了!我们剧团是1959年从上海来支援福建前线的。我们老团长尹桂芳同志现在是我们的名誉团长。这几年,我们剧团的文艺体制改革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也遇到了一些困难。1986年,我们本着“搞活经济、支持剧团”的方针,办起了中外合资福建闽艺文化贸易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就盈利九万多元,第二年又盈利三十多万元,成为芳华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后来,我们又把竞争机制引进剧团,使全团演职员感到发展多种经营、以付补文、以商补文的迫切性,一方面扶持艺术生产,另一方面让有经营才能的青年人承包其他分公司。这样,既解决了剧团富余人员的出路,又节省了团里的开支。1987年剧团排练尹派名剧《红楼梦》,需用经费7.8万元,当时剧团连工资都发不出去,哪里去筹划这笔资金?公司当即垫付六万元作《红楼梦》的排演经费,还借支1.5万元给演员发工资。去年我们公司支持剧团总共14多万元。我认为文艺体制改革要把社会效益作为最高准则,要出人出戏、走正路,搞多种经营也是为了搞好艺术生产,发展越剧事业。从今年3月份起,我们开始搞优化组合,主要是精简队伍,打破铁饭碗, 打破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女)郭团长,你们是如何搞优化组合的?
(郭)首先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细则,定了聘用、续聘、解聘和未聘的办法,也定了提前离退休和带薪离岗以及未聘安置等办法。还采取了几个步骤:第一步是人才结构,也就是设岗方案;第二步是岗位职责,第三步是个人申报。在这些步骤的基础上实行全团人员的定岗、定位、定编。我们还把所有多种经营的收入归剧团,搞些演员的奖励资金。这样,一方面能促进艺术生产、促进演员练功、排演、演出,另一方面能提高艺术质量、提高演员的生活水平。总之,我们的文艺体制改革是在我们领导同志和全团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进行的,我们也没什么经验,是边干边学总结经验的。
(女)好,谢谢!叶团长,请您也介绍介绍,好吗?
(叶)好吧!近几年,我们芳华越剧团无论在剧目题材开拓方面还是青年演员培养方面都作出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并赢得广大观众的赞赏。我觉得越剧具有典雅抒情、音韵优美的特点,得到观众的喜爱,我们就应该继续发挥这个优势,进一步提高艺术质量,以吸引更多的越剧观众。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开拓剧目题材,越剧不仅要演好抒情的正剧、悲剧,也可以排演一些欢快的喜剧和带有戏、歌、舞三位一体的新型越剧,这就要求演员学习掌握丰富的戏曲知识和多元基本功能,充分发掘她们潜在的艺术创造力,排练出丰富多彩的剧目为观众服务。至于艺术人才的培养,我认为既要抓才的培训,更不能忽视人的培育。演员是舞台综合艺术中的主体,她们是最直接的艺术生产力。我们要调动她们的积极性,要保护她们两个层次的价值,一个就是艺术劳动的价值,还有一个就是在思想上对文艺事业前途信赖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青年演员的特长。我相信,在艺术百花园中,越剧之花一定会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女)谢谢您的介绍,再会!(放越剧音乐(4))
(女)生活在变革,开拓的时代五彩缤纷,正在崛起的戏曲歌努力追寻时代的旋律,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霓彩。“芳华”的新秀们在坚守戏曲舞台的同时也涉足歌坛,以自己那优美悦耳的歌声款款拂荡着听众的心田。该团优秀青年演员王君安前不久演唱了一首越剧歌《我和你》,很受听众的欢迎。(放“我和你”3’10”)
(女)“芳华”优秀青年演员李敏演唱的越剧歌《十五那月半》,也深受听众的好评,这段唱充分表现了闽台同胞情深意长,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迫切心情。(放“ 十五那月半”2’13”)
(女)人们常以“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来形容艺术界的新陈代谢。其实,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是不能等同的。如果“芳华园”能不断地撒下晶莹的良种,注入新的养料,并都能以他们的活力去淀开艺术的春天,那么“芳华园”中姹紫嫣红的花朵一定会更加焕发,更加灿烂芬芳……
(男)啊,“芳华园”,你就象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福州闽江岸边,我们衷心祝愿你万紫千红春常驻!祝愿你在党的明媚阳光照耀下绽放出更媚丽的笑靥!
(放越剧音乐(5)混播)
(男)刚才播送的是由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制作的戏曲专题节目:《姹紫嫣红芳华园》——介绍永葆青春的福建省芳华越剧团。撰稿:陈淑英、吴斌。编辑:陈淑英。这次“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天鹅杯’全国戏曲节目展播”就播送到这里。谢谢收听。

全国40多个兄弟台的评价
   这是一道通讯性的戏曲专题节目,编辑手法新颖、音响效果好。整篇以现场采访的形式,给听众以身临其境的亲切感;以主持人自然、朴实的对话展开情节,体现报道的思想内容。节目主持鲜明,流畅,结构严谨、清晰;叙述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夹叙夹议,以点带面,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节目中适时穿插优美动听的配音音响和代表性的唱腔,达到了熔新闻性、评论性、知识性、欣赏性于一体,声情并茂、相互辉映的艺术效果。
(写于1989 年6月,该节目荣获1989年全国戏曲节目展播评比一等奖)



悲壮激昂   质朴深沉
(女)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昆仑矿泉杯》全国戏曲节目展播时间,今天播送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编制的节目:戏曲音乐专题《悲壮激昂、质朴深沉》——介绍闽剧《林则徐充军》音乐。
(男)闽剧是福建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福建省福州语系地区的二十多个县、市和台湾、港澳以及东南亚一带,深受海内外观众的欢迎与好评。
(女)闽剧唱腔音乐绚丽多姿、悠扬典雅、悦耳动听,主要有江湖、洋歌、逗腔、小调四大类,这四大类中都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曲牌,这些曲牌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男)福州,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故乡,1985年,为纪念头林则徐诞辰二百周年,福州闽剧院一团创作演出了闽剧《林则徐充军》,并晋京演出,受到首都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女)闽剧《林则徐充军》是一出宣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优秀历史剧。它写的是:虎门销烟后,林则徐被朝廷贬戍伊犁。途中,林则徐目睹黄河决口,民不聊生的惨景,毅然不顾艰险留下治河。治河成功后,那些失职官员均被提升,而呕心沥血、为民消灾的林则徐却仍被钦定再戍伊犁。新编、配、制作的闽剧《林则徐充军》音乐即以这段感人的历史为素材,全曲分七个部分。它热情歌颂了林则徐刚毅无畏、兴利除弊、爱国忧民的高尚品格。
(男)先请听第一段《路漫漫》
路漫漫,千里荷戈,云障日华九重高,才忧东南寇氛恶,又痛中州浪滔滔。这段音乐的前奏部分是悲壮激昂的主题音乐,紧接着采用了闽剧江湖类中“滂子叠”转“江湖调”再转“滂子叠”曲牌。“滂子叠”曲牌旋律质朴深沉,节奏一板一眼,而江湖调“曲牌旋律高亢激昂,多用散板,常以紧凑的伴奏音型来增强音乐的悲剧气氛,加上运用迷笛(MIDI)录制,突破了传统的配器手法,赋予传统音乐以新的面貌,新的气息,以更加丰富的音乐色彩,衬托出林则徐在被贬途中见到黄河决口,民不聊生时无比忧愤沉痛的心情。
(放第一段音乐5’6”)
(女)第二段《访步月》
林则徐不顾个人的安危留下治河。当他知道东河工正高步月对黄河水势了如指掌时便亲自登门拜访。但高步月不愿见他,他就坐在那里耐心等待,并与步月女儿巧周旋。这段音乐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待定的环境。它采用闽剧“改良江湖叠”曲牌,通过迷笛(MIDI)录制,旋律清新流畅,灵活多变,以丰富的色彩烘托出林则徐为了治河求贤若渴的心情。
(放第二段音乐3’58”)
(男)第三段《治黄河》
这段音乐运用闽剧曲牌音乐的片断加以扩充发展,经曲作者的重新编曲和配器处理,以二胡为主奏,配以弹拨乐器、笛子和鼓板等,以激昂有力的旋律展现了林则徐率领群众抗灾治河的情景。
(放第三段音乐1’36”)
(女)第四段《喜合龙》
雨过天晴飞彩虹,山欢水笑喜合龙。这段音乐以福州地区民间音乐“十番”为素材,配以闽剧洋歌类曲牌“一枝花”等,用吹奏乐辅以打击乐,展现出林则徐治河成功,大坝合龙时中州人民那种喜庆欢腾的气氛。
(放第四段音乐2’42”)
(男)第五段《谢神灵》
今日工成谢神灵,各村各户喜盈盈。这段音乐用的是闽剧洋歌类曲牌“弥陀寺”。其节奏一板一眼,旋律跳跃欢快。运用迷笛(MIDI)录制后音乐形象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弹性,表现了中州百姓重获生机后那种无比欢乐的心情。
(放第五段音乐1’28”)
(女)第六段(谁不羡)
谁不羡华发相偕游林下,谁不喜儿孙绕膝夜课诗。这段唱腔音乐采用闽剧逗腔类中的“板下闯”转“宽板”再转“板下闯”曲牌。“板下闯”和“宽板”节奏都是一板三眼,旋律都比较深沉委婉,运用迷笛(MIDI)录制后既保持了原曲牌深沉婉约的成份,又增添了舒缓质朴的风韵,大大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从而更强烈烘托出林则徐再戍伊犁时那种感慨万千的心情以及他的“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一代伟人的坦荡胸襟。
(放第六段音乐4’07”) 
(男)最后请听第七段《尾声》
君来民乐去民悲,轮台孤月照征衣。这段音乐是全曲音乐最强烈最感人的部分,二胡的快弓演奏,琵琶的扫弦独奏和乐队的全奏,将音乐一步一步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州人民对林则徐再次被贬离去的悲愤心情。最后以悲壮激昂的主题音乐作为结束,与第一段的前奏音乐遥相呼应。从而把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展现在听众的面前,以深沉凝重的悲剧的美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放第七段音乐1’44”)
(女)以上您听到的是《昆仑矿泉杯》全国戏曲展播节目:戏曲音乐专题《悲壮激昂质朴深沉》——介绍闽剧《林则徐充军》音乐,由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编制,撰稿编辑:陈淑英,这次节目播送完了。
(该节目荣获1993年全国戏曲节目展播评比二等奖)



闽剧专题《丝竹雅韵溢情中》
介绍十五首闽琴串音乐
闽剧琴串音乐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深为广大听众所喜闻乐听。在闽剧中,它主要是用作文场的伴奏,伴奏乐器是以丝竹为主,有时也配用打击乐,对渲染戏剧气氛和衬托演员的表演动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闽剧琴串音乐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编曲、配器演奏等各方面都在不断革新发展,以适应戏曲改革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欣赏的要求。省电台将播送闽剧专题《丝竹雅韵溢情中》——介绍十五首闽剧琴串音乐,由陈淑英、陈德忠写稿,欢迎到时收听。
(原载1988年3月7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朋友,现在播送闽剧专题节目《丝竹雅韵溢情中》——介绍十五首闽剧琴串音乐。
在闽剧中,琴串音乐主要是用作文场的伴奏,它以丝竹乐器为主,有时也用于打击乐,对宣染戏剧气氛和衬托演员的表演动作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闽剧琴串音乐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具有浓郁的福州地方特色,深为广大听众所喜闻乐听。
听众朋友,您一定很熟悉“一枝花”这首曲牌吧。“一枝花”本是一首闽剧小调曲牌,由于它曲调优美抒情,也常常被作为琴串音乐使用,并且经过曲作者的加工,层次对比更加鲜明,情绪更加热烈奔放。好,下面请大家欣赏这首琴串音乐。(放)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金钱串”。“金钱串”是一首别具风格的乐曲,由于它节奏时松时紧,旋律时起时伏,环绕紧扣,好象金钱一串连着一串,所以取名为“金钱串”。它一般多用在轻松欢快的场面。(放)
听众朋友,现在再请您欣赏“上酒楼”。“上酒楼”原是一首民间鼓吹乐曲。在闽剧中,也常常被作为琴串音乐使用。它一般以唢呐为主奏,旋律欢快激昂,节奏流畅明丽,常常用于祝寿婚礼等喜庆场面,例如闽剧《珍珠塔》、《梅玉配》中的拜寿等,场面都是用这首乐曲伴奏的。(放)
下面再请大家欣赏“拜香”。“拜香”这首音乐节奏跳跃明快,旋律柔美流畅。在闽剧中,常常用来配合演员欢快的表演动作。例如在闽剧《孟丽君》中,孟丽君兴趣勃勃地对镜自我作画时的表演动作就是用这首音乐来衬托的,生动地表达了孟丽君那种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放)
听众朋友,下面您将听到的一首琴串音乐叫“贺年词”。“贺年词”本是流行于福州闽江一带的渔歌,后被闽剧吸收改编成琴串音乐,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曲调朴实轻巧,多用来配合演员在渔船上的表演动作。例如在闽剧《渔女状元》中,渔女捕鱼的那场表演动作就是用这首音乐伴奏配合的,而且配合得非常吻合贴切。(放)
“道情”,原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小调,后被剧闽吸收作为琴串音乐使用,一般多用在抒情的场面。下面您听到的这首“道情”,曲调通俗优美,它通过各种乐器的轮流演奏,使音乐别有一番风味。(放)
听众朋友,近年来,闽剧琴串音乐随着时代的步伐,在编曲、配器演奏等各方面都在不断革新发展,以适应戏曲改革的需要和人民群众欣赏的要求。下面您将要听到的一首“喜洋洋”,就是经过曲作者的重新编曲和配器处理,使音乐节奏更加轻快,旋律更加流畅,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它适合用于较大的表演动作场面。(放)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水映月”。这首音乐旋律清新婉转,轻松活泼。它多由高音笛子领奏,以衬托人物喜悦愉快的心情。在传统闽剧中,它常常用来配合旦角在梳妆、端茶时的表演动作。(放)
现在大家听到的是“脑厦”。“脑厦”这首音乐生动风趣,短小精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因而常常被采用于各个传统闽剧中。例如在闽剧《孟丽君》中,通过这段音乐的伴奏,生动地将那位风流倜傥的皇帝那种轻浮的心理状态刻划得淋漓尽致,起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放)
“月美人”,这首音乐节奏欢快,旋律流畅,有一气呵成之感,适合用在欢乐喜庆等场面。例如在闽剧《珍珠塔》中,当那位爱夸耀势利的陈夫人领着前来祝寿的女眷们步入兰云堂时,后台就奏起了这段音乐,从而加强了舞台热闹欢快的气氛。好,现在请大家欣赏。(放)
《恋残春》。“恋残春”这首音乐诙谐风趣,生动活泼,多由三弦主奏,一般多用在讽刺喜剧中,以配合喜剧人物的表演动作。例如在闽剧《甘国宝》中,甘国宝师傅无情地讽刺王莲莲势利眼时的表演动作下面再请大家欣赏就是采用了这段音乐伴奏,从而使剧中人物更富有喜剧性。(放)
“花园会”,这是一首新创作的琴串音乐。它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深情,耐人寻味,适合用来表现传统戏中青年男女在花园相会时那种含情脉脉、互相爱恋的情景。那笙箫与二胡之间构成的复调音乐,恰如其分地把这种情景表现出来。例如在闽剧《珍珠塔》中,陈翠娥与方卿在花园相会时就是采用这段音乐来伴奏的。好,下面请大家欣赏。(放)
“江东串”,这首音乐旋律缠绵起伏,意境开阔,只要在节奏上稍加变化,就能表现各种情绪,所以被广泛运用在舞台上,是闽剧中最常用的一首琴串音乐。下面您听到的这首“江东串”,演奏手法较新颖,听来别有一番情趣。(放)
听众朋友,观在再请欣赏“三首串”。这是一首带有江南丝竹风格的琴串音乐,它幽雅、柔和,给人一种甜美、舒适的感觉。它常常用在吟诗作画等抒情场面,偶而也用在欢乐场面。(放)
最后,请大家欣赏“菊花串”,这是一首比较原始的闽剧琴串音乐,它旋律和谐流畅,节奏欢快跳跃,善于表达人物的乐观情绪和烘托剧中的喜剧气氛。例如在闽剧《三搜幻化庵》中,申贵新与王志贞有一段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戏,采用了这段音乐伴奏,使舞台气氛更加活耀。(放)
刚才播送的是闽剧专题节目《丝竹雅韵溢情中》——介绍十五首闽剧琴串音乐,是由陈淑英、陈德忠,听众朋友,这次节目播送完了,谢谢大家收听,再会!
(1988年3月11日、13日省电台播出)







《闽江两岸乡音浓》
俗语说:“最亲切的莫过于骨肉情,最动人的莫过于故乡音。”对广大闽剧爱好者来说,闽剧就代表着故乡音。闽剧也叫“福州戏”,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的二十多个县、市和台湾省以及东南亚等海外华侨旅居地,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那悠扬的闽剧音乐不知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给多少人带来欢乐与幸福。近几年,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闽剧宛如一朵瑰丽的山花迎着和煦的阳光斗艳盛开,把闽江两岸装点得更加娇娆多姿。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省电台录制了这道专题节目。届时,您将在欣赏纯朴动人的乡音中度过美好的时光。省电台《戏曲天地》节目将播出。
(原载1991年1月30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戏曲天地》节目时间,播送戏曲专题节目《闽江两岸乡音浓》——介绍福建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闽剧”。
(放闽剧音乐“一枝花”,混播)
福州,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古城,位于闽江之畔,是福建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福州有着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孕育出五彩缤纷的闽剧之花。
闽剧,也叫“福州戏”,是用福州方言演唱的一种地方戏,是福建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拥有一千多万观众。它发源于福建中部和东部的沿海地区,流行于福州、莆田、宁德、南平、三明等地区的二十多个县、市。五四运动后,它还曾流传到闽南、上海、台湾和东南亚一带,深受海内外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闽剧从发源到现在,大约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其形成过程相当复杂。它是从明朝末年以后,逐渐吸收了“平讲班”、“江湖班”等本省地方戏曲曲调和“儒林班”的弋阳腔以及“唠唠班”的昆曲和徽调而发展起来的。辛亥革命后又吸收了京剧的表演艺术,到二十世纪初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戏曲剧种,解放后定称为闽剧。
(混播音乐渐止)
闽剧的音乐唱腔绚丽多姿,悠扬典雅,悦耳动听,主要有江湖、洋歌、逗腔、小调四大类。这四大类中都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曲牌。
江湖类曲牌是由闽中一带的民间歌谣和由闽南传来的傀儡戏四平调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傀儡戏唱腔和江西弋阳腔有着渊源关系,所以江湖声腔世接受了弋阳腔的●的影响,具有粗犷激越,高亢朴实,通俗而口语化的特点。江湖类主要曲牌有“江湖”“江湖叠”“柴牌”等。下面请大家欣赏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陈楠演唱的闽剧《小姑贤》中的一段“江湖叠”唱腔。这段唱腔朴实流畅、活泼风趣、通俗而口语化,富有鲜明的福州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放4”)
洋歌类曲牌的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由江西传入福建的傀儡戏所唱的曲牌,如“鳌头金柱”、“锁南枝”、“香罗带”等;二是来自浙江流入福建的“江浙女唱班”所唱的曲调,如“沙窗外”“看相”,“银柳丝”等。这些曲牌特点是:通俗流畅、短小简炼、生动活泼而富有生活气息。下面大家听到的是福州闽剧院一团张青演唱的闽剧《卖洋桃》中的一段“看相”唱腔,这段唱腔短小精炼,轻松活泼、优美动听,加上电声乐队的伴奏,更增添了不少情趣。(放38”)
逗腔,是闽剧中最富有特色最主要的唱腔类别,其主要曲牌有“急板”、“急板叠”、“宽板”、“宽板叠”、“泪透”、“自掏岭”等。这些曲牌常常带有“哎”、“●” 的尾腔和后台帮腔。其特点是典雅婉约、长于抒情,节奏变化多样。在大段唱腔中,常常由散转慢、由慢渐快的板式变化。例如在闽剧《反皇城》中,陶三春为了主持正义,为夫报仇,带兵反上皇城时,见到昏君的苦苦哀求,内心无比悲痛,霎时间往事历历在目,她悔恨交加、怒斥昏君。这时陶三春有一段“急板叠”唱腔,前半部分节奏缓慢,唱腔委婉深沉,叙述了她对往事的回忆;后半部分节奏逐渐加快,旋律简朴有力,表现了陶三春内心的激愤。下面请听福州闽剧院红旗剧团林淑英演唱的这段唱腔。(放)
小调类曲牌,数量比较多,来源比较复杂,有的是吸收外来的戏曲曲牌发展变化而成,如“琵琶怨”、“新茶花”等是来源于昆曲,有的是吸收外来的民间小调发展变化而成,如“更打”“茉莉花”“牡丹亭”等是来源于南词。这些曲调被闽剧吸收后,经不断变化发展,已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福州的地方特色。它们具有清新活泼、优美抒情、流畅动听而易于歌唱的特点。例如“牡丹亭”虽来源于南词,但经闽剧艺人的不断传唱,已逐渐闽剧化。其唱腔旋律根据福州方言的声韵平仄进行变化,具有浓郁的福州泥土芬香,在闽剧表演中,衬以婀娜多姿的身段、舞步、载歌载舞,轻盈优美,听来令人心旷神怡。好,下面请大家欣赏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林锦芳演唱的一段“牡丹亭”唱腔。(放3’14”)
闽剧伴奏乐器分“软爿”和“硬爿”两种。“软爿”伴奏以丝竹为主,主要乐器有京胡、二胡、柳胡、三弦、月琴、笛、笙、逗管、唢呐等。“硬爿”的伴奏以金革为主,主要乐器有清鼓、堂鼓、大小锣、大小钹、鱼鼓等,基本上与微班、京剧相似。
(放闽剧音乐“喜洋洋”混播)
闽剧由于源远流长,支脉繁衍,所以传统剧目比较丰富,共有两千多出。大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历史演义或古代传奇、杂剧等。抗日战争时期,闽剧曾改编演出时装戏和历史剧。解放后,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闽剧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1952年闽剧《钗头凤》参加全国首届戏曲观摩演出,荣获演出奖和演员奖。1954年闽剧《炼印》、《荔枝换绎桃》、《渔船花烛》参加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均获奖,其中《炼印》荣获剧本一等奖、优秀演出奖、导演奖和演员奖。1955年《炼印》被拍成电影,在全国各地放映,影响广泛。1959年闽剧《夫人城》、《六离门》、《紫玉钗》赴京参加建国十周年献礼演出,受到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近年来,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闽剧之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闽剧《魂断燕山》荣获1982-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奖;1985年闽剧《林则徐充军》赴京演出,受到一致好评;1990 年闽剧《天鹅宴》荣获第五届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并赴京参加第二届中国戏剧节献演,受到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赞扬。
闽剧的表演以做工细腻和感情真挚见长。半个多世纪以来,闽剧曾经涌现了一批著名表演艺术家和著名演员,如郑奕奏、陈春轩、黄阴雾、林芝芳、李铭玉、郭西珠、林赶三、林务夏、洪琛、詹剑峰、胡奇明、李少华、林瑛等,他们在艺术上孜孜以求,锐意进取,使闽剧艺术焕发出灿烂的异彩。
(混播音乐渐止)
闽江两岸乡音浓,悠扬的闽剧曲调,在八闽的艺苑中宛如一朵瑰丽的山花,正迎着和煦的春风斗艳盛开,把福州装点得更加娇娆多姿。下面请听闽剧联唱《福州美》,由胡奇明、李少华、林瑛等演唱。这首联唱荟萃了闽剧“一枝花”、“银柳丝”“弥陀寺”“铁断桥”、“习山腔”等曲调,加上电声乐队的伴奏,使曲调更加热情洋溢、轻松欢快、优美动听。”(放4’32”)
闽江两岸春色美,让春风捎去人们心头的喜悦,让春雨播下闽剧的丰收之果,在这古老而又年青的土地上,到处荡漾着春的色彩,春的旋律、春的芬芳!
刚才播送的是戏曲专题节目《闽江两岸乡音浓》——介绍福建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闽剧”、撰稿、编辑:陈淑英,播音:刘薇,复制合成:赵连香,听众朋友,这次节目播送完了。
(该节目1991年春节参加河北省电台举办的全国地方戏曲节目展播获得好评!)






闽曲悦耳动人心
闽剧音乐悠扬典雅,悦耳动听,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深为广大听众特别是福州语系的听众所欢迎。省电台1月1日10:00将播送由陈淑英编写的闽剧专题节目,介绍十五首闽剧曲牌音乐。愿这充满乡音的闽剧曲牌音乐能给您增添节日的快乐!
(原载1987年12月25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朋友,现在播送闽剧专题节目《悠扬典雅 悦耳动听》——介绍十五首闽剧曲牌音乐。
闽剧曲牌音乐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悠扬典雅、悦耳动听,深为广大听众所喜闻乐听。它基本上分为江湖、洋歌、逗腔、小调四大类。这四大类中有许多各具特色的曲牌音乐,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这四大类中的部分曲牌音乐。
江湖类曲牌是由闽中一带的民间歌谣和闽南傀儡戏中的四平调相结合而发展形成的。它具有高亢朴实、通俗上口的特点。现在就请大家欣赏江湖类中的一首主要曲牌“江湖叠”。这首曲牌旋律流畅,曲调明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放)
洋歌类曲牌种类较多,具有通俗流畅、短小简炼、生动活泼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特点。它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江西传入福建的傀儡戏所唱的曲牌;二是来自浙江流入福建的“江浙女唱班”所唱的曲调。
下面我们先请大家欣赏洋歌类中的一首主要曲牌“沙窗外”。它来源于江浙戏曲中的曲调,旋律悠扬,曲调质朴,适用于诉说和自赏等场面。(放)
接下来,我们再请大家欣赏洋歌类中的另一首主要曲牌“看相”。“看相”也是来源于江浙戏曲中的曲调,被闽剧吸收后,现已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性闽剧曲牌。它的曲调轻松活泼,优美动听。(放)
洋歌类中的主要曲牌之一“一枝花”,福州话又叫“真鸟仔”。它曲调抒情婉转,旋律舒展欢快,给人一种愉快、欣悦的美的感受。好,下面请大家欣赏这首曲牌音乐。(放)
下面再请大家欣赏“山坡羊”。“山坡羊”也是洋歌类中的一首主要曲牌。它经常用在争辩的场面,适合表现比较严肃的争论。(放)
“摇葫芦”又叫“亲母闹”,也是洋歌类中的主要曲牌之一。它多半由彩旦演唱,曲调风趣诙谐,活泼开朗,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现在请大家欣赏。(放)
“双蝴蝶”,经常用在争辩,相骂等场面。它也是洋歌类中的主要曲牌之一。它的曲调酣畅轻佻,活泼风趣,生活气息浓厚。下面请大家欣赏这首曲牌音乐。(放)
接下来,再请大家欣赏洋歌类中的“弥陀寺”曲牌。这首曲牌节奏跳跃,曲调欢快,旋律跌宕,听来令人心旷神怡。(放)
听众朋友,上面您欣赏的是闽剧洋歌类中的几首主要曲牌音乐。下面我们请您继续欣赏逗腔类的曲牌音乐。
逗腔,是闽剧的主要唱腔。它的音乐典雅婉约,长于抒情,节奏变化起伏跌宕。“板下闯”是逗腔类的主要曲牌之一,它旋律古朴典雅,曲调委婉深沉,适合表现缠绵悲伤的感情,现在就请大家欣赏“板下闯”这首曲牌音乐。(放)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逗腔类中的另一首主要曲牌“宽三眼”。这首曲牌旋律从容舒展,曲调悠扬动听,常常用在叙述性的抒情场面。(放)
亲爱的听众朋友,下面我们请您欣赏的是小调类中的几首曲牌音乐。小调类曲牌,数量比较多,来源比较复杂,有的是吸收外来的戏曲曲牌发展变化而成,有的是吸收外来的民间小调发展变化而成的。它的特点是清新活泼、优美抒情、流畅动听而又易于歌唱。现在先请大家欣赏小调类的主要曲牌“茉莉花”。“茉莉花”曲调流畅欢快,旋律质朴柔美,适合表现轻松愉快的感情。(放)
“铁断桥”, 也是小调类主要曲牌之一。它旋律轻盈飘逸,曲调优美流畅,常常用在轻松活泼、欣悦抒情等场面。好,下面请大家欣赏这首曲牌音乐。(放)
现在我们再请大家欣赏小调类的另一首曲牌“小小鱼儿”。这首曲牌节奏自由灵活,旋律欢快跳跃,适合表现喜悦欢快的心情。(放)
“四大景”,也是小调类中的一首主要曲牌。它曲调幽雅婉转,旋律华丽多姿,常常用来表现春天美丽的景色。好,现在请大家欣赏。(放)
最后请大家欣赏小调类中一首十分精彩的曲牌“望春烟”。这首曲牌节奏轻松俏丽,旋律清新甜美,适合表现载歌载舞时的欢快心情。(放)
刚才播送的是闽剧专题节目《悠扬典雅 悦耳动听》——介绍十五首闽剧曲牌音乐,是由陈淑英写稿,听众朋友,这次节目播送完了,谢谢大家收听,再会。



榕城春色好  闽曲更葱笼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朋友,现在播送闽剧专题节目《榕城春色 好闽曲更葱笼》——龙年迎春闽曲演唱会
亲爱的听众朋友,在这龙年新春来临之际,首先让我向大家拜年,祝大家新春快乐,吉祥如意,家家幸福,事业发达!
东海之滨的榕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古老的城市有着古老的文化,古老的文化孕育出五彩缤纷的闽剧之花。当温馨的春风吹绿了榕城的山山水水,升平之年,闽曲更盛。
现在先请著名闽剧演员李少华和林聪中一起为大家演唱一段闽剧《荔枝换绎桃》中的“茉莉花”曲牌,由福州市歌舞团电声乐队伴奏。(放)
榕城美,春意浓,一年四季郁葱葱。高楼浮在绿浪上,长街漫在浓荫中。
榕城美,迷游人,八方宾客请光临。有福之人游福地,古榕招手迎嘉宾。
让闽剧艺术家们用最甜美的嗓音歌唱在改革开放中欣欣向荣的榕城吧!
下面请听林聪中,李少华、林瑛、胡奇明、林培新、张青等演唱的闽剧联唱“话说福州。”这首联唱荟萃了闽剧中的“一枝花”、“银柳丝”“弥陀寺”、“铁断桥”、“习山腔”等曲调,加上那电声乐队的伴奏,使曲调更加热情洋溢,轻松欢快,优美动听,别有一番风味。(放)
听众朋友,俗语说:“最亲切的莫过于骨肉情,最动人的莫过于故乡音。”接下来,我们请闽剧优秀青年演员张青为大家献上一首纯朴的乡音——闽剧“卖洋桃”选段。“卖洋桃”也叫“看相”,是闽剧洋歌曲牌之一。它旋律轻松活泼,优美动听,加上那电声乐队的伴奏,更增添了不少情趣。(放)
春天的榕城,繁花似锦,美不胜收!那悠扬的闽剧曲调,在八闽的艺苑中宛如一朵瑰丽的山花,正迎着和煦的春风斗艳盛开,把榕城的夏天装点得更加美丽。听众朋友,下面您将要听到的是一首优美动听、令人心旷神怡的“牡丹亭”曲调,由闽剧青年演员林锦芳演唱,福州市歌舞团电声乐队伴奏。(放)
榕城春色好,闽曲更葱笼,那缭绕的闽剧曲调,为您展示了一幅榕城秀美的风光。下面请听林丽娟演唱的闽剧“四大景”曲调。这首飘逸幽雅、意境深远的曲调将给您留下无穷的回味。(放)
接下来,我们再请著名闽剧演员林宝英为听众朋友献上一首幽默风趣、耐人寻味的闽剧《珍珠塔》中的“双蝴蝶”曲调,它采用了电声乐队伴奏显得更加珠圆玉润,余音绕梁,愿它能为您增添节日的快乐。(放)
听众朋友,您听过著名闽剧演员林瑛和林天梓演唱的闽剧《王贵与李香香》选段吗?他俩的演唱相得益彰,各有特色,深受听众好评。好,下面就请林瑛和林天梓为您演唱这出戏中的一段“盘关”曲牌。
(放)
闽曲,散发出泥土的芬芳。闽剧《小姑贤》富有浓厚的福州地方色彩,早在福州地区群众中广为流传,这次采用了电声乐队伴奏,听来新颖别致。现在请大家欣赏著名闽剧演员陈楠演唱的《小姑贤》中的一段“江湖叠”曲牌。(放)
闽剧曲调,流动着美的旋律,无论是欢快的、轻松的,还是悠扬的、典雅的,都给榕城的春天带来绚丽的色彩。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悠扬动听的闽剧“葡萄架”曲调,由闽剧优秀青年演员林秀萍演唱,福州市歌舞团电声乐队伴奏。(放)
闽剧《江姐》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它的唱段更是脍炙人口。现在请著名闽剧演员胡奇明和林培新一起为大家演唱《江姐》中的“弥陀寺”曲调。这首曲调经过电声乐队的烘托,更加欢快舒展,更富有时代感。(放)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闽剧《一文钱》中的一段“美貌娇容”唱腔,由闽剧优秀青年演员张青演唱。这一结构短小、曲调活泼优美的唱腔,中间运用了“弹舌”过门,更增添了艺术的感染力。(放)
闽剧优秀演员陈乃春演唱的闽剧《林则徐充军》这段,也深受广大听众的赞赏。这次采用了电声乐队伴奏,突破了传统的伴奏方式。它以丰富的色彩来烘托声腔,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好,现在请他为大家演唱其中的一段唱。(放)
最后请著名闽剧演员王梅芬为大家演唱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如梦令·元旦》,由福州市歌舞团电声乐队伴奏。(放)
榕城春色美,让春风捎去人们心头的喜悦!让春雨播下闽曲的丰收之果,在这古老而又年青的土地上,到处荡漾着春的色彩,春的旋律,春的芬芳!(混播音乐)
 刚才播送的是闽剧专题节目《榕城春色好,闽曲更葱笼》——龙年迎春闽曲演唱会。是由陈淑英撰稿、编辑,听众朋友,这次节目播送完了,谢谢大家收听,再会!
(1988年2月17日春节省电台播出)






闽剧音乐  散发出泥土的芬芳
新春闽曲欣赏会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愿那充满泥土芬芳的闽剧音乐似一股清泉点缀您的生活,给您送去春天的温暖,给您增添节日的快乐!省电台2月5日②15:00、2月8日②22:00广播,欢迎到时收听。
(原载1989年1月30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听众朋友,新年伊始,到处充满春的旋律,春的笑声。在这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首先让我向大家拜年,恭祝大家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在这辞旧岁迎新春之际,愿那充满泥土芬芳的闽剧音乐似一股清泉点缀您的生活,滋润您的心田,给您送去春天的温暖,给您增添节日的快乐!
下面先请大家欣赏福州十番音乐“秦楼月”,由福州市红旗闽剧团乐队演奏。(放)
“福州十番”又叫“十番伬”,是流行于福州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深为广大听众所喜闻乐听。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闽剧音乐“祝寿”,由福州市闽剧团乐队演奏。(放)
闽剧曲牌音乐绚丽多姿,丰富多彩,悠扬典雅、悦耳动听,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下面请大家欣赏闽剧小调类中一首十分精彩的曲牌音乐“望春烟”。(放)
下面再请大家欣赏一首脍炙人口、非常流行的闽剧洋歌曲牌“看相”。(放)
福州方言歌曲是八十年代产生的一种歌曲形式,是用福州方言编词演唱,以闽剧音乐为基调来谱曲的,具有浓郁的福州方言韵味。
下面请听林秀萍演唱的福州方言歌曲“小小茉莉花”,由林澍作词、史宗毅作曲,福州市歌舞团电声乐队伴奏。(放)
再请欣赏林秀萍演唱的另一首福州方言歌曲“榕城春”,由林澍作词、史宗毅作曲,福州市歌舞团电声乐队伴奏。(放)
福州民间音乐洋溢着深厚温馨的乡土美,听来令人心旷神怡,给您留下无穷的回味。好,下面请欣赏福州民间音乐“五凤吟”,由福州民间乐队演奏。(放)
闽剧《林则徐充军》音乐十分优美抒情,令人百听不厌。下面请大家欣赏这出戏第八场中的一段音乐。(放)
最后请大家欣赏闽乐合奏“灯夜”,由台江区文化馆业余民乐队演奏,愿这首轻松愉快的乐曲伴随您度过美好的时光。
刚才播送的是新春闽曲欣赏会节目,是由陈淑英编辑、撰稿,听众朋友,这次节目播送完了,谢谢收听,再会!
(1989年2月5日、2月8日,省电台播出)



闽剧新秀广播电视大奖赛决赛揭晓
《空中闽剧院》播送决赛实况录音
省电台和省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闽剧新秀广播电视大奖赛历时两个月,于五月八日揭晓:荣获一等奖的是:陈乃春、林培新、刘胜旗。荣获二等奖的是:张青、张建斌、曾光利、陈明森、林秀萍。荣获三等奖的是林锦芳、黄瑛、郑小玲、陈红、林红缨、何锋、谢晓洁。获得配角奖的是董爱民、黄敏惠。获得新苗奖的是郑杰、倪美秀。此外,省闽剧实验剧团、福州市闽剧院二团、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福州市红旗闽剧团、顺昌县闽剧团、长乐县闽剧团、连江县闽剧团、霞浦县闽剧团等八个单位分别获得奖状。电台《空中闽剧院》将播送这次决赛的实况录音。
(原载1986年5月19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空中闽剧院》节目时间,各位听众,在这个时间里播送闽剧新秀广播电视大奖赛决赛的实况录音。
(放现场实况)
各位听众,各位观众,你们好!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电视台联合举办的闽剧新秀广播电视大奖赛决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今晚参加决赛的有15名新秀,现在场内济济一堂。我们特邀在座的十一位闽剧老前辈担任这次大奖赛的顾问。
这位是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老先生,郑老今年83岁了。他从小勤学苦练,博采众长,并勇于创新。他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女性艺术形象,赢得了“福建梅兰芳”的美称,在闽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独树一帜,成为人们赞誉的闽剧四大名旦之首。(掌声)
众新周知,闽剧界有一文一武,文的是郑老,武的是陈老,这位就是陈老——陈春轩老先生。陈老今年81岁了。他是一位武功全面,长靠短打兼优,跌打翻滚俱精的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陈老有五十多年的舞台生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被人们称为“活赵云”、“活子都”、“活陆文龙”。早在60年前,他四次到台湾演出,台湾同胞先后赠给他八枚金牌和两面锦旗。(掌声)
     这位是闽剧四大名旦之一——黄荫雾先生。黄老先生专攻闺门旦。1952年和1959年他两次赴京参加全国戏曲会演,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掌声)
看过闽剧《贻顺哥烛蒂》的观众知道这位就是林务夏先生。1954年他在《炼印》中扮演李乙荣获华东区戏曲会演一等奖。(掌声)
这位是著名闽剧小生演员李铭玉先生。1952年他参加全国戏曲会演荣获演员一等奖。(掌声)
对了,闽剧界有“三小”。今晚“三小”都来了。这位就是刘小琴,这位是李小白,这位是董小狐。“三小”!“三小”!让我们祝愿他们永葆艺术青春。(掌声)
这位是著名闽剧男旦演员,省闽剧实验剧团的老导演陈平同志。(掌声)
这位是早在50年代就红极一时的男旦演员,福州闽剧院一团老导演李香君同志。(掌声)
这位是观众熟悉的著名闽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福建剧协付主席、福州闽剧院、一团团长胡奇明同志,她不但被特邀为这次大奖赛的顾问,而且还特邀担任今晚的讲解顾问,大家热烈鼓掌欢迎!(掌声)
担任这次大奖赛的评委会主任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省戏剧家协家付主席,省艺术指导委员会付主任陈贻亮同志。
在座的评委有:省闽剧实验剧团副团长兼导演陈小言同志,乐队指挥方忠同志,著名演员李少华同志,黄愿亭同志;福州市闽剧院一团老导演江东生同志,著名演员林宝英、詹剑峰、张品生同志,乐队指挥陈德忠同志;福州市红旗闽剧团团长兼导演林超平同志;福州市闽剧院二团团长扬铁城同志,省电视台文艺部副主任兼导演史宗毅同志;省电台文艺部戏曲组组长孔庆晋同志。评委介绍完了,大家热烈鼓掌。(掌声)
今天应邀到会的有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吕骥、副省长陈明义、省委副主任黄明、省新闻学会会长孙泽天、省文联党组书记杨滢、省广播电视厅厅长黄祖惠、省电台台长吴徕、省电视台台长黄岑等领导同志,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掌声)
今天到会的还有福州市委宣传部领导同志,福州市文化局领导同志和顺昌县、霞浦县、连江县、长乐县宣传部、文化局的领导同志以及十五名新秀所在的剧团的领导同志,对他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欢迎。(掌声)
今晚决赛后我们将当场给获奖者发奖,一等奖的奖品是华燕牌双卡收录机一台,二等奖的奖品是华燕牌单卡收录机一台,三等奖的奖品是神女钟一台,配角奖的奖品是石英钟一台,同时每位获奖者都获得霞浦县贝雕提供的贝雕工艺品一件。
我们特邀省闽剧实验剧团和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的乐队担任今晚的伴奏,预祝他们和演员合作成功!(掌声)
福建师大物理系为我们提供了计分、报分的电脑装置,还派来两位老师协助我们工作,为迅速、准确的计分、报分提供了方便,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掌声)
闽剧新秀英姿焕发,荟萃擂台试比高低,欲知谁是强中手,请看决赛便分晓。下面决赛开始。
第一号选手是顺昌县闽剧团的郑小玲,她今年23岁,演唱现代戏《苦竹泪》选段,扮演淑贞。(放)
现在评委正在评分,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闽剧概况。闽剧,也叫“福州戏”,是福建省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是用福州方言演唱的。它流行于福建省二十多个县、市、拥有一千多万观众。 五四运动以后,闽剧曾到上海、台湾、东南亚等地演出,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的热情赞赏!刚才郑小玲唱的是现代戏《苦竹泪》,这使我想起了我们闽剧在演现代戏方面是很有成绩的。解放后闽剧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表现现代生活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九命沉冤》、《海上渔歌》、《张高谦》、《无花果》、《彩云归》、《陶小兰》等。这些剧目无论在主题思想方面还是艺术质量方面都比较好,都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下面请看评委亮分。
第一号选手郑小玲得分×××。下面请第二号选手上台。
第二号选手是长乐县闽剧团的陈红,她今年21岁,演唱《金黾母》子选段,扮演母亲。
李:方洁,听说我们这次大奖赛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是吗?
方:是的,仅仅一星期时间,我们共收到2500多封听众与观众的来信, 对这次大奖赛给予极高的评价,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战士、教师、护士、有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有在职干部的和离退休干部……
李:他们都写些什么?
方:我念几封给您听,这封是邮电学校赵修中老师写来的,他说:这次大奖赛节目办得非常新颖别致,别开生面,它吸引着数以万计的闽剧爱好者…… 闽剧前程似锦,大有可为。这封是……这封是……(念信)
现在请看评委亮分,第二号选手陈红得分×××。
第三号选手是福州市红旗剧团的林秀萍,她今年25岁,演唱《南山梦》选段。(放)
现在评委正在评分,趁这时候,我们请郑奕奏老先生给大家说几句话,大家欢迎。郑:“省电台和省电视台请我担任这次大奖赛的顾问,我非常高兴,看到这么多的闽剧新秀在党的培养下茁壮成长,我感到无限欣慰,我祝这些新秀再接再励,更上一层楼”。
第三号选于林秀萍得分×××。
第四号选手是省闽剧实验剧团的林红缨,她今年19岁, 擅长彩丑旦,今晚她参赛的节目是《贻顺哥烛蒂》扮演道士婶。(放)
胡:闽剧《贻顺哥烛蒂》是一出妙趣横生的传统讽刺喜剧,是林务夏同志的代表作。当年林务夏同志以精湛的演技和传神的表演,细致地刻划了贻顺哥这个尖酸刻薄,爱钱如命的吝啬鬼的丑态,赢得了观众一阵阵赞赏的笑声。
“林务夏同志,您给大家说几句话,好吗?”
林:好,我记得那是1962年,我演这出戏时,我国著名的戏剧家郭沫若、周扬、阳翰笙、田汉、老舍等同志刚好来福建视察工作,他先后都看了我的演出,都给我很大的鼓励。
 下面请看评委亮分,第四号歌手林红缨得分×××。
第五号选手请上台,她是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的陈乃春,今年33岁,演唱《梨花》狱选段。(放)
现在请看评委亮分,五号选取手陈乃春得分×××。
第六号选手叫林培新,他也是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的演员,今晚他演唱《三搜幻化庵》中的一折,和他配戏的是著名闽剧演员林秀英。(放)
胡:趁现在评委正在评分的时候,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闽剧唱腔。闽剧唱腔悠扬典雅,优美动听。主要分四大类:(一),江湖(二),洋歌(三),逗腔(四),小调。这四大类的唱腔都具有不同的特点。江湖类唱腔粗犷激越,高亢朴实,通俗上口,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洋歌类唱腔具有通俗流畅、短小简炼、生动活泼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特点。逗腔类的声腔典雅婉约,长于抒情,节奏变化多样。小调类唱腔清新活泼,旋律优美抒情,流畅动听而又易于歌唱。下面请看评委亮分。
第六号选手林培新得分×××。
第七号选手是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的刘胜旗,他今年21岁,演唱《芦花荡》中的一折,扮演周瑜。(放)
《芦花荡》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折。刚才刘胜旆同志扮演周瑜,周瑜这个角色属于武生行当。武生也是闽剧生角当中的一种,它和其他行当一样,都是闽剧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我们祝愿这朵花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第七号选手刘胜旗得分×××。
第八号选手张青请上台,张青是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的演员,她今年21岁,演唱《珍珠塔》选段,扮演陈翠娥。(放)
现在请省电台台长吴徕和省电视台台长黄岑给大家说几句话,大家热烈鼓掌。(掌声)
第八号选手张青得分×××。
第九号选手是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的曾光利,他今晚演唱的剧目是《十五贯》选段,扮演况钟。(放)
现在请看评委亮分,九号选手曾光利得分×××。下面请第十号选手上台。
第十号选手是连江县闽剧团的何锋,他今年22岁,参赛的剧目是《王审知》,他扮演王审知。(放)
现在请在座的观众,中青年演员的代表林瑛给大家说几句话。
林:作为闽剧新老交替之间的演员,今天我能出席这个盛会,感到由衷的高兴。闽剧要振兴,闽剧要繁荣,必须推新人,出新意,这不仅是前辈艺术家的期望,同时也是广大群众的愿望,更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因此,省电台和省电视台举办这次大奖赛是一项极有意义的活动,是对闽剧事业的大力支持,是对闽剧新秀的热心扶植。在此,作为一个闽剧演员,我向两台领导和所有的工作人员表示深深的谢意!(掌声)
第十号选手何锋得分×××。
第十一号选手是福州市闽剧院二团的谢晓洁,她年22岁,参赛的节目是《英月起解》,扮演英月。(放)
胡:刚才谢晓洁演唱的是《英月起解》,这折戏至今已失传将近五十年了,感谢省电台和省电视台联合举办了这次大奖赛,使这折戏又重新登台,并且有了提高和发展。这折戏演于三十年代中期,当时的英月是由福州“赛天然”闽班中的名艺人朱水妹扮演的。后来名演员李旦也曾经演过这折戏,深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至今旅居东南亚一带的老华侨仍保存有当年的唱片。
第十一号选手谢晓洁得分×××。
第十二号选手是省闽剧实验剧团的林锦芳,她今年21岁,演唱《井边会》选段,扮演李三娘。(放)
刚才林锦芳演唱的是《井边会》选段,用的曲牌是《逗腔》中的“自掏岭”。逗腔,是闽剧中最富有特色的一种唱腔类别,它常常带有“哎”“●”的尾腔和后台帮腔。“捣岭”就是帮腔的意思,“自掏尽”就是不用后台帮腔,而将帮腔部分由演员自己唱出。它曲调悲哀凄凉,旋律深沉缠绵,节奏极为徐缓,唱腔字少腔多,把腔较长,具有一字三叹,如泣如诉的特点。
第十二号选手林锦芳得分×××。
第十三号选手是省闽剧实验剧团的陈明森、他今年21 岁,参赛的剧目是《芦花荡》,扮演张飞。(放)
闽剧行当和其他戏曲行当一样,丰富多彩、种类繁多。但大家对生旦丑比较熟悉,而对净这个行当还不大熟悉,现让我给大家介绍这个行当。净在闽剧中称为花脸,有大花、二花、改良花脸之分。大花又叫架子花脸,他威严气魁伟、凶残狡猾,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等。二花,多半是正面人物,他威武刚直,英勇矫健,象刚才《芦花荡》中的张飞就属于二花。改良花脸,多半是反面人物,他心狠手毒,如《白蝶香柴翁》中的吴锋侯等。
第十三号选手陈明森得分×××。
第十四号选手是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的张建斌,她今晚参赛的剧目是《一文钱》和她配戏的是著名闽剧小生演员李小白。(掌声)(放)
第十四号选手张建斌得分×××。
第十五号选手是霞浦县闽剧团的黄瑛,她今年23岁,演唱《状元与乞丐》选段。(放)
艺术需要才华,而才华来自于长期艰辛的生活磨炼。今天这些新秀之所以取得这些好成绩是由于他们平时勤学苦练得来的,我们衷心希望这些新秀继续刻苦钻研,锐利进取,努力攀登艺术高峰。现在请评委会主任陈贻亮先生给大家讲话,大家欢迎。(掌声)
陈:我首先谈谈这次评奖的标准。这次评奖分三个方面:第一是唱腔,包括是否发音正确,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第二是表演,包括基本功,行当特色,人物性格感情的刻划塑造以及身段美等,第三是扮相,这不单指漂亮不漂亮,而是包括化妆、服装、造形等人物的外部形象,今晚评分,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比较合理,可以避免某些个人因素,比较能反映多数评委的看法。但是,艺术不能用秤评,所以难免有不同的看法。下面我谈谈总的观感:这次两台举办闽剧广播电视大奖赛,在我省是个创举,在闽剧界和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它必将对闽剧艺术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两台为闽剧事业做了大好事。从这次大奖赛看,闽剧是后继有人,人才辈出,个个富有艺术的青春活力。闽剧前途大有希望,我们应感谢培养他们的老师们。这里,我想引用两句著名的古诗,来为新秀们祝贺!“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后的闽剧舞台,就要由这批新秀来“各领风骚”了。
现在请评委亮分,十五号选手黄瑛得分×××。
下面宣布获奖名单,荣获这次大奖赛配角奖的是省闽剧实验剧团的  董爱民和连江县闽剧团的黄敏惠。由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陈贻亮同志为他们发奖。(掌声)
荣获这次大奖赛三等奖的是省闽剧实验剧团的林锦芳、霞浦县闽剧团的黄瑛、顺昌县闽剧团的郑小玲、长乐县闽剧团的陈红、省闽剧实验剧团的林红缨、连江县闽剧团的何铎、福州市闽剧院二团的谢晓洁。现在请这些同志上台领奖。由省广播电视厅厅长黄祖惠同志,省文联副主席党组书记杨滢同志给他们发奖。(掌声)
荣获这次大奖赛二等奖的是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的张青、张建斌、曾光利,省闽剧实验剧团的陈明森,福州市红旗闽剧团的林秀萍。请省顾委副主任黄明同志,省委宣传部顾问,省新闻协会会长孙泽夫同志给他们发奖。(掌声)
荣获这次大奖赛一等奖的是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的陈乃春、林培新和省闽剧实验剧团的刘胜旗。请陈明副省长为他们颂发奖品和证书。(掌声)
现在请一等奖获得者陈乃春同志给大家讲话。(掌声)
各位听众,各位观众,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在这次闽剧新秀广播电视大奖赛中成绩优异,福州市闽剧院二团,福州市红旗闽剧团,顺昌县闽剧团、霞浦县闽剧团、连江县闽剧团和长乐县闽剧团在这次闽剧新秀广播电视大奖赛中获得较好成绩。现在由省电台台长吴徕同志和省电视台台长黄岑同志为以上八个剧团发奖。请这八个剧团领导上来领奖。(掌声)
现在宣布荣获这次大奖赛的新秀奖的演员名单:省闽剧实验剧团李榕、陈昭奇,福州市闽剧院一团叶蕾、林梦平、林健、尤华,福州市红旗闽剧团胡巧玉、杨冰藩,古田县闽剧团游晓琴,永泰县闽剧团郑则国,三明市闽剧团陈则平,南平市闽剧团连琼。(掌声)
各位听众,各位观众,闽剧新秀广播电视大奖赛决赛就到此结束。
刚才播送的是闽剧新秀广播电视大奖赛决赛的实况录音,是由陈淑英写稿,方洁、李志勤、胡奇明解说,曙光报分,各位听众,这次《空中闽剧院》节目播送完了,谢谢大家收听,再会!(1986年5月23日省电台播出)



新春闽剧荟萃演唱会
百花竞放辞旧岁,万众欢腾迎新春。为了让亲爱的朋友们快快乐乐地欢度新春佳节,省电台特地编辑了一道“新春闽剧荟萃演唱会”的专题节目,其中有新录制的《王贵与李香香》、《西施》、《牡丹亭》、《拷红》、《岳母刺字》、《霸王别姬》、《凤还巢》、《拾玉镯》、《千里送京娘》等精彩的唱段以及新录制的福州十番音乐、福州方言歌曲和闽剧《林则徐充军》音乐等。亲爱的听众,愿这道多彩多姿的节目给您带来节日的快乐。
播出时间:1月28日16:05和1月29日23:00、1月30日10:00(陈淑英)(原载1987年1月26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朋友,在这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首先让我向大家拜年,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百花竞放辞旧岁,万众欢腾迎新春。听众朋友,在这次为您编排的“新春闽剧荟萃演唱会”节目里,先请听福建省歌舞团乐队演奏的一段福州十番锣鼓。(放)
“十番”是属于福州语系地区的一种民间音乐,它的曲牌旋律健康优美、乐器具有地方特色,在演奏方法上(包括吹、打、拉等)富有独特的风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和“福州十番”一样,优秀的传统闽剧唱段也会令人陶醉的。好,下面就请著名闽剧演员曾光萍和林培新一起为大家演唱闽剧《千里送京娘》中的一段“双蝴蝶”唱腔。(放)
听众朋友,您听了上面的这段唱腔后,一定会为曾光萍和林培新这两位演员的配合默契和相得益彰的演唱而感到欣慰吧!好,接下来,再请他俩为大家演唱闽剧《王贵与李香香》中的“盘关”唱段。(放)
亲爱的听众朋友,从上面的两段唱腔中,您一定会感觉到曾光萍和林培新的唱腔都很有自己的特色。曾光萍的唱腔甜润俏丽,委婉动听;林培新的唱腔清亮华丽,玲珑流畅,他俩的唱腔都受到广大闽剧爱好者的好评与喜爱。现在再请曾光萍为大家演唱闽剧《拾玉镯》中的一段“宽板叠”唱腔。(放)
接下来再请林培新为大家演唱闽剧《拾玉镯》选段。(放)
《霸王别姬》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代表剧目之一,梅兰芳在这出戏里的唱腔令人赞不绝口。而著名闽剧演员王芬卿演唱的闽剧《霸王别姬》选段却另有一番风味,现在请大家欣赏她在《霸王别姬》中的一段“琵琶怨”唱腔。(放)
王芬卿的唱腔圆润委婉,韵味隽永,广大观众和听众都很赞赏,现在再请她为大家演唱一段闽剧《凤还巢》选段。(放)
西施是我国春秋时期越国的一位美女。相传越国被吴国战败沦为吴国附庸的时候,上大夫范蠡把西施献给吴王,使吴王沉湎酒色,放松了对越国的控制。越王勾践经过十年奋斗,终于战败吴国,光复了失地。下面请闽剧优秀青年演员张青为大家演唱一段闽剧《西施》选段。(放)
《西厢记》是一部不巧的名著,自问世以来,风靡了七百多年,历久不衰,尤其是“拷红”一折更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现在再请曾光萍给大家演唱闽剧“拷红”选段。(放)
《牡丹亭》和《西厢记》一样,自问世以来,也是久演不衰的剧目。它曲词优美,人物刻画细致入微。下面请闽剧优秀青年演员林秀萍给大家演唱闽剧《牡丹亭》中的“拾画”选段,唱词是:
凭栏仍是玉栏干,四壁颓垣不忍看。
想得当年好风月,万条烟罩一时干。
则见风月暗消磨,苍苔滑擦满墙攀。
园亭荒墟或残景,蝴蝶门闭尘斑斑。(放)
听众朋友,您一定很熟悉岳飞的故事吧,岳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闽剧《岳母刺字》是一出歌颂岳飞母亲的好戏。戏开始不久,岳母唱了一段“宽三眼”唱腔。下面就请扮演岳母的黄敏惠为大家演唱这段唱腔。(放)
听众朋友,您看过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移植演出的荒诞闽剧《潘金莲》吗?这出戏无论在导演、表演、舞美和音乐等方面都很有创新,尤其是领衔主演的林瑛在表演上下了很大的功夫,颇有看头。还有那闽剧音乐也配上了电声乐器,“土洋结合”,节奏快,在听觉上满足了观众特定环境的欣赏心理,颇值得一看。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林瑛演唱的荒诞闽剧《潘金莲》选段。(放)
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首根据闽剧“盘关”曲调写成的福州方言歌曲,歌名叫“身在福州真有福”,由林澍作词,史宗毅作曲,许云演唱。许云的音色甜美,唱得含蓄、深情、很有福州韵味。(放)
现在再请大家所熟悉的著名闽剧演员林宝英为大家演唱闽剧《珍珠塔》中的一段“双蝴蝶”唱腔,这段唱腔一定能让您一饱耳福,流连忘返。(放)
下面请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的乐队为大家演奏一首闽剧《林则徐充军》音乐,这首音乐节奏流畅,旋律柔美,它将给您美的艺术享受。(放)
最后请大家欣赏一首欢快流畅的闽剧琴串音乐“喜洋洋”。(放)
听众朋友,这次为您编排的“新春闽剧荟萃演唱会”节目就播送到这里,编辑撰稿:陈淑英,这次节目播送完了,谢谢大家收听,再会。
(1987年1月28日、1月29日、1月30日省电台播出)



福建文艺广播电台新录制
闽剧《不了情》
国庆期间,福建文艺广播电台在《南北梨园》和《戏迷乐园》栏目将播出新录制的由省闽剧实验剧团演出的闽剧《不了情》全剧和采访录音。
这出戏主题鲜明,情节跌宕起伏;演员阵容整齐;在表演、音乐、舞美、灯光等方面均有新意,让人耳目一新。这出戏将参加福建省第二届艺术节的演出。日前,省文艺广播电台记者陈淑英、林晓红采访了省闽剧实验剧团团长林瑛和该剧主要演员陈小芳、陈则平、林丽娟、林玉枝、陈新国等。详情请听该台的访谈。
(原载1994 年9月21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全新视角  耳目一新
(开始曲)
福建文艺广播电台,戏迷朋友,您们好!很高兴我们又在《戏迷乐园》节目中见面,今天的《戏迷乐园》节目请您欣赏戏曲专题节目《全新视角,耳目一新》——闽剧《不了情》访谈录。
戏迷朋友,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于9月7日晚在福州大戏院成功演出了闽剧《不了情》,它以全新的视角,耳目一新的感觉受到专家和观众的热情赞扬!这出戏是根据芗剧《疯女恋》改编的。它描写了——
少女柳玉贞被迫中断了与旧情人杨元诚的恋爱关系,嫁给年老的骆尚书。老尚书在洞房之夜暴病身亡,柳玉贞一进门就成了守寡的少夫人。
骆府是一个封建礼教之家,这里的女人几乎全是寡妇,一家之主的三姑婆既是一位老姑娘,又是一位老寡妇,更是一位老怪物,也是一个老可怜虫。她依礼教持家,管教甚严。
一个偶然的机会,杨元诚卖身到骆府来,并被招赘为婿。骆老尚书前妻的女儿骆秀芳是个疯女,患的是桃花疯,招赘杨元诚是为了给骆疯女祛疯冲喜。 就是这个偶然的机会,柳玉贞重逢了她旧日的情人,但现在却成了岳母和女婿的关系。
他们旧情未断,新恨又添,于是情与礼的冲突在这个礼教传家的骆府,引发了一场悲剧。最后,疯女骆秀芳好了,醒了,而柳玉贞却疯了!
疯了的不幸的柳玉贞进入了无拘无束的悲凉的另一个境界;而醒了的骆秀芳,她能幸福吗?
戏迷朋友,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演出的闽剧《不了情》,演员阵容整齐,而且年轻化,很有朝气。整出戏主题鲜明,情节起伏跌宕、表、导演、音乐、舞美、灯光等都很有新意,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9月8日,本台主任记者陈淑英和主持人晓红来到了省闽剧实验剧团团部、采访了该团团长林瑛和《不了情》的主要演员,下面就请戏迷朋友听听我们的采访录音。
(放林瑛林丽娟讲话略)
戏迷朋友,林丽娟女士唱腔圆润流畅,表演逼真自然,并善于扮演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这次她把三姑婆演话了,演得非常逼真,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下面请欣赏她表演三姑婆的一段唱腔。(放)
(放小芳讲话略)
戏迷朋友,陈小芳现是省闽剧实验剧团主要旦角演员,她扮相秀丽大方,造塑角色多姿多彩,内外和谐、松驰自然、唱腔优美隽永,这次她成功地扮演了柳玉贞的人物形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下面请欣赏她扮演柳玉贞的一段唱腔。(放)
(放陈则平讲话略)
听众朋友,陈则平现是省闽剧实验剧团主要演员,她扮相俊美潇洒,唱腔清亮明净、表演倜傥大方,这次他扮演的杨元诚形象也非常出色,能以细腻的表演刻划出这个人物复杂的心态,受到大家的赞扬!下面请欣赏她扮演杨元诚的一段唱腔。(放)
(放林玉枝讲话略)
戏迷朋友,下面就请您欣赏林玉枝在闽剧《不了情》中一段非常生动精彩的表演。(放)
(放陈新国讲话略)
戏迷朋友,下面请欣赏由陈新国创作的闽剧《不了情》的前奏音乐。(放)
戏迷朋友,9月8日本台记者陈淑英和主持人晓红一起来到省闽剧实验剧团团部采访了该团团长林瑛和《不了情》的主要演员外,还参加了他们召开的记者招待和座谈会,并采录了会议的实况,现将会议上各位专家的发言摘录如下:
首先发言的是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团长林瑛。(略)
接下来是《福建艺术》副主编潭华乎的发言。(略)
下面请听福建电视台文艺部主任,高级编辑史宗毅的发言。(略)
接下来是《福建文化报》主编蔡怀玉的发言。(略)
下面是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付主席兼秘书长林明的发言。(略)
接下来请听福建艺术研究所郭祖荣老师的发言。(略)
下面请听福建戏剧家协会付主席叶洪威的发言。(略)
接下来是福建省著名戏剧评论家陈贻亮的发言。(略)
下面请听福建省戏剧家协会主席邹维之的发言。(略)
听众朋友,从以上各位专家的发言中可看出他们闽剧实验剧团这次演出《不了情》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我们希望省闽剧实验剧团再接再励,为振兴闽剧作出更大的贡献!
戏迷朋友,下面请您欣赏闽剧《不了情》中柳玉贞和杨玉诚的一段对唱。(放)
戏迷朋友,今天的《戏迷乐园》节目就播送到这里,是由陈淑英编辑写稿,晓红主持的,谢谢您的收听,再会!
(1994年10月1日,10月2日省电台播出)

闽剧集锦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朋友,现在播送闽剧集锦。
先请听闽剧《辕门斩子》选段,由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洪深演唱。
《辕门斩子》是一出唱功戏,戏剧冲突是围绕对扬宗保的“斩”和“赦”这一中心事件展开的。洪深以他精湛的演技和宏亮的唱腔,出色地塑造了杨延昭的舞台形象,博及了广大观众的热情赞扬!(放)
听众朋友,下面再请听闽剧《紫玉钗》选段,由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陈仕心演唱。
《紫玉钗》是一出流行很久、很广的优秀传统闽剧,深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它是根据明代汤显祖著的《紫钗记》改编的。这出戏对李益的忘恩负义和卢太尉等人陷害善良的霍小玉的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揭露,而对被遗弃的霍小玉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剧中霍小玉唱的“倚娘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唱段。陈仕心演唱的这段唱腔感情真挚朴实,韵味浓郁,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放)
接下来请听闽剧《珍珠塔》选段,由福州市闽剧团林宝英,胡奇明演唱。
闽剧《珍珠塔》以辛辣的笔触深刻地鞭挞了嫌贫爱富的势利思想。剧中的陈夫人,也就是方卿的姑母趋炎附势,浑身充满着市侩的臭味。她原是一个相府千金,为了炫耀娘家的阔气,就在各官夫人奶奶小姐面前自夸。林宝英以她幽雅圆润的唱腔和细腻动人的表演深刻地刻划出陈夫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把陈夫人那种势利眼的丑恶面目表演得惟妙惟肖,揭露得淋漓尽致。现在就请大家欣赏林宝英的这段唱。(放)
胡奇明以她优美的造型和俏丽甜润的唱腔成功地塑造了陈翠娥这位丰采多姿、飘逸洒脱、翩翩多情的少女形象,下面请听她扮演陈翠娥的一段唱。(放)
闽剧《百蝶香柴扇》是优秀的闽剧传统剧目之一。近百年来,由于它含有精湛的表演艺术和优美的闽剧唱腔,早已誉满艺坛,受到群众的称赞。这出戏描写了一时青年男女——林英姐和浦霖的爱情悲剧。南平市闽剧团著名演员叶巧云成功地扮演了聪明、伶俐、机警、勇敢的林英姐。好,现在就请大家欣赏叶巧云在这出戏中的一段唱。(放)
下面再请大家欣赏闽剧《百蝶香柴扇》第七场“探监”,由南平市闽剧团叶巧云、邱太霖演唱。(放)
闽剧《红书宝剑》描写了知府高一维由于主观臆断,偏听偏信,几乎逼死了自己的妻子和盟弟。当真相大白后,他悔恨交加,桂冠进京请罪,并表示愿意痛改前非,最后他和妻子,盟弟重归于好。
听众朋友,下面大家欣赏闽剧《红书宝剑》第二场和第五场片断,由罗源县闽剧团郑灼琼、苏国爱、郑映荔、张雪钗等演唱。郑灼琼、张雪钗等人在演唱和表演方面都很有特色,颇见功力。(放)
听众朋友,一提起闽剧《贻顺哥烛蒂》,大家就会发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著名闽剧丑角演员林务夏,他那诙谐风趣的表演已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让人难以忘怀。在这出戏中扮演道士婶的周淑琴和扮演春香的林瑛在刻划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下面请大家欣赏闽剧《贻顺哥烛蒂》第三场,由福建省闽剧实验剧林务夏、周淑琴、林瑛演唱。(放)
闽剧《甘国宝》剧情生动,饶有风趣。它阐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对一个人不能只看一时一事就贸然下结论,应该从教育帮助出发,一个人不怕犯错误,只怕有错不改,若能及时悬崖勒马,迷途知返,则“浪子回头金不换”!听众朋友,下面就请大家欣赏闽剧《甘国宝》上集第八场“微服探望”,由连江县闽剧团林箐音、周宝华等演唱。林箐音、周宝华的唱腔和做派也很有特点,受到观众的好评。
最后请大家欣赏闽剧《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第四场“山寨结缘”片断,由闽侯县闽剧团林应榕、张升营等演唱。林应榕和张升营在唱、念、做、打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他俩的表演刚劲有力、潇洒自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放)
刚才播送的是闽剧集锦,是由陈淑英编辑写稿,听众朋友,这次节目播送完了,谢谢收听,再会。
(1980年春节省电台播出)


《戏曲天地》首播稿
(开始曲)
(女)   听众朋友,我是刘薇,欢迎您收听我和王伟主持的这次“戏曲天地”节目。
(男)   我是王伟,很荣幸在这次节目里与大家见面。喂,刘薇,请您先给大家谈谈,“戏曲天地”是一道什么样的节目?
(女)   好,听众朋友,“戏曲天地”这是我们的电台文艺部开办的一道熔知识性、欣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戏曲节目。它以反映本省戏曲工作的成就,繁荣本省戏曲事业为主要宗旨。它的开办是为了适应当前戏曲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要,也是为了满足广大戏曲爱好者多层次的需求,我们希望这道节目能办成与听众朋友互相沟通的戏曲生活天地。对了,这道节目设有“看词听唱”、“选段欣赏”、“剧坛人物”,“曲牌荟萃”“听众点播”“戏曲信息”“剧目评价”“知识讲座”等栏目。这些栏目分别由戏曲组的陈淑英、王宏、夏枫三位同志来轮办。
(放插乐一段)
男   听众朋友,下面我给您介绍一下轮办这道节目的三位编辑的情况:陈淑英是戏曲组组长,是戏曲组的一位老编辑,她从事戏曲广播工作已有20多年,是专门负责福州方言的戏曲节目,也就是说象闽剧、评话、伬唱等节目都属于她编辑的,比如本台设的《空中闽剧院》、《评话伬唱》等栏目就是由她一人负责办的。而王宏呢,他是专门负责闽南戏、莆仙戏、闽西汉剧等编辑工作,比如过去本台设的“闽南说书”栏目就是他办的。还有夏枫,她是专门负责全国戏曲的编辑工作,比如本台设的“越剧爱好者”、“京剧之友”这两个栏目就是她办的。对了,我们戏曲组还办一个“相声与音乐”栏目,这个栏目是由陈淑英与夏枫一起合办。听众朋友,今后您需要听哪些剧种?哪些剧目?喜欢听那一个演员演唱的节目?尽管与这三位编辑联系吧。
(放插曲一段)
(女)  听众朋友,在今天的这个“戏曲天地”节目里,我们给大家简单介绍福建的六大剧种,并请大家欣赏由电声乐队伴奏的这六大剧种的精彩唱段。
(放插乐一段)
(男)  大家知道,我们福建省被称为戏曲之乡,也就是说福建省的戏曲节目丰富多彩,剧种众多,而闽剧又是其中最大的地方剧种。它流行于福州方言地区的二十多个县、市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旅居地。它的表演多姿多彩,唱腔悠扬典雅,娓娓动听。近年来,闽剧新秀脱颖而出,福州闽剧院一团的张青就是其中的一个,下面请大家欣赏张青演唱的闽剧选段。(放)
(女)  莆仙戏是我省古老的剧种之一,它的表演古朴优雅,唱腔婉柔优美,现在您听到的是仙游县鲤声剧团青年演员杨美丽演唱的一段莆仙戏唱段。(放 混播)
(男)  梨园戏也是我省古老的剧种之一,流行于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语系地区。它的表演典雅细腻、唱腔委婉柔美。下面请大家欣赏福建省梨园实验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曾静萍演唱的一段梨园戏选段。曾静萍的唱腔甜美婉转,悦耳动听,相信她美妙的声腔会给您增添快乐。(放)
(女)   高甲戏是我省闽南戏中流播区域最广、拥有最多观众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它的表演幽默风趣,唱腔质朴流畅。现在您听到的是高甲戏青年演员陈茹演唱的一段高甲戏选段。(放 混播)
(男)  闽西汉剧原来名叫“外江戏”,抗日战争时期改称为汉剧,它流行于我省的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漳平等县、市。它的表演洒脱奔放,唱腔高亢激昂。下面请闽西汉剧新秀伍银莲为大家演唱一段闽西汉剧。(放)
(女)  芗剧,是我省较为年青的一个地方剧种,流行于我省漳州芗江一带和厦门地区以及台湾省和东南亚华侨居住地区。它的前身是台湾歌仔戏,其唱腔淳朴粗犷,曲调优美,富有很强的表现力和乡土风味。下面请听高纯演唱的一段芗剧选段,但愿这个属于南国情调的悠扬乐韵能给这道“戏曲天地”节目增辉添色。(放)
(男)   听众朋友,“戏曲天地”节目每周广播一次,重播两次。广播时间是每星期四的第二套13:10和每星期日第一套13:20、第二套22:40;欢迎大家收听,并多提宝贵意见。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是由陈淑英写稿、编辑,这次节目播送完了,谢谢大家收听,再会。


部分《戏曲天地》
(开始曲)
听众朋友,您好!我是刘薇。很高兴又在这次《戏曲天地》节目中与你们见面,希望我主持的这次《戏曲天地》节目能得到您的喜欢。
听众朋友,在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里。先播送一段闽剧《窦娥冤》选段,请爱好闽剧的听众认真看词听唱,这段唱词刊登在福建广播电视报第502期上,现在我将这段唱词再给大家念一遍。
见贤媳插斩标押出监牢,老残躯不顾死,赶赴市曹。
一路上两脚颤匐匍而进。心胆裂肝肠碎惨哭号啕。
苍天呀……
天昏昏,地黑黑,白昼如夜。风悲悲,云暗暗,虎噬狼嘷。
贤媳妇遭惨杀,有冤莫诉,抬泪眼问苍天,徒唤奈何?
贤叙……贤叙……
这是闽剧《窦娥冤》第八场开头蔡婆所唱的一段“江湖调”曲牌。它充分表现了蔡婆看到媳妇窦娥含冤受屈即赴刑场时那种无比悲痛的心情,加上复句末尾的帮腔,更衬托了剧中的悲剧气氛。使人听了潜然泪下。好,下面请听著名闽剧演员陈翠兰演唱的这段唱。(放)
听众朋友,《戏曲天地》节目刚开办不久,就收到许多听众热情洋溢的来信,对《戏曲天地》给予极大的关怀、支持和赞扬。例如厦门听众周火卢同志在来信中说:“也许是出于个人审美情趣的偏见作崇吧,说实话以往我对广播戏曲节目不仅颇多贬辞,甚至可以说是兴味索然,咔嚓一声关掉收音机了事。然而5月8日的《戏曲天地》首播时,尽管自己似乎漫不经心,但仍被节目的精彩、充实和地方特色所吸引,所陶醉。在20分钟的节目时间里,除了首播时必不可少的“开场白”以外,还结合剧种特点简介,分别播唱了我省的六大地方剧种选段,由于编排精巧,内容丰富,音乐优美,曲意求新,融知识性、欣赏性和戏曲性于一炉,实在令哪些象我这样的“陌路人”也情不自禁“一往情深”,与《戏曲天地》节目喜结知音。”又如福州第十四中学林芳同学在来信中说:“电台新办的《戏曲天地》我收听了,我觉得戏曲是有许多魅力的!我相信《戏曲天地》一定会受到大家的喜爱的。在这里我祝愿《戏曲天地》节目越办越好!现在我想点播王文娟演唱的越剧《红楼梦》中的“劝黛”选段,送给所有的越剧听众。”“听众热情的来信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在此,我代表《戏曲天地》所有工作人员向周火卢、林芳等热心的听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好,下面我们应林芳同学的要求播送越剧《红楼梦》中的“劝黛”选段,请林芳同学和所有越剧听众一起收听。(放)
听众朋友,《戏曲天地》每周播送一期,重播两次,欢迎您来信点播,并多提宝贵意见,来信请寄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戏曲组收,好,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就播送到这里,是由陈淑英写稿、编辑,听众朋友,谢谢您的收听,再会!
(1988年5月16日、19日省电台播出)
(开始曲)
听众朋友。您好!我是刘薇,又轮到我主持的《戏曲天地》节目时间了,希望我主持的这道“戏曲天地”节目能得到您的喜欢。
听众朋友,《戏曲天地》节目自5月5日开办以来,一直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听众点播”和“看词听唱”这两个栏目更到听众的青睐,许多听众纷纷来信来电点播。例如长乐县营前镇林月仙听众给责任编辑陈淑英的来信中说:“陈师傅,请恕我冒昧,我是一个酷爱闽剧的农村姑娘,自幼就想当一名闽剧演员,但尚未如愿,真遗憾!只好把这爱好寄托在收音机或电视的戏曲栏目中,特别是今年开办的“戏曲天地”栏目,真是机不可失。我总是定时打开来收听着,听着听着,自然而然地就跟着唱起来,现在我想点播“看词听唱”节目——闽剧《反皇城》中的“只见皇君泪盈襟”一段;好,为了满足林月仙听众的要求,下面就请著名闽剧演员林淑英来演唱这段唱。这段唱用的是“急板叠”曲牌,前半部分节奏缓慢,唱腔委婉深沉,表现了陶三春对往事的回忆;后半部分节奏逐渐加快,旋律简朴有力,突出表现了陶三春内心的激愤。这段唱词刊登在福建广播电视报第514期上,现在我再把这段唱词念一遍。
只见昏君泪盈襟,令奴怎样动起杀身?
黄土岗布衣结契,高平关舍命救兄。
在陈桥军兵大变,夫保护大宋再兴。
立功勋威名当世,他东荡西除北讨南征。
恨昏君沉迷酒色,宠妖妃斩断弟兄。
回忆前情如粪土,最恶妖妃起杀心。
难顾大逆罪,无奈反卞京。
碎尸万段,冥目甘心,冥目甘心么昏君。
(放  混播)
听众朋友,前不久我们还收到宁德一中彭星同学的来信,他在信中说:“我是宁德一中高一学生,对戏曲有着特殊的感情,尤其深爱越剧,我想戏曲这一艺术之宝随着深入广众之中,是一定会发出其万丈光芒的,我很喜欢你们主持的“戏曲天地”节目,知道还办有“听众点播”专栏,很高兴,现在我要点播越剧《盘妻索妻》中的洞房悄悄静幽幽一段”好,下面我们就请福建省芳华越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王君安来演唱,请彭星同学和越剧爱好者们一起欣赏。(放)
最后播送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周玉兰同学点播的越剧《何文秀》选段“千里方圆访兰英”。(放)
听众朋友,《戏曲天地》节目播出时间是:每星期四第二套13:10,每星日第一套13:20和第二套22:40,欢迎听众到时收听,这次由陈淑英写稿、编辑,刘薇主持的《戏曲天地》节目就播送到这里,谢谢您的收听,再会!
(1988年9月8日、11日省电台播出)
三中全会展宏图   福建戏曲结硕果
今年是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十年来,我省戏曲在贯彻编演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和整理、改编传统戏的“三并举”方针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好戏连台的繁荣景象,许多剧目在全国性戏曲评奖中获奖。省电台12月1日、12月4日《戏曲天地》节目将播送报道:“三中全会展宏图福建戏曲结硕果”, 同时还播送几段获奖的闽剧选段,欢迎收听。(陈淑英)
 (原载1988年11月28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开始曲)
听众朋友,在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里,首先给大家播送一篇报道,题目是:《三中全会展宏图,福建戏曲结硕果》。
今年是我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十周年,十年来,我省戏曲在贯彻编演现代戏,新编历史剧和整理、改编传统戏的“三并举”方针中,呈现出一派生机蓬蓬,好戏连台的繁荣景象。在1979年文化部举办的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中,莆仙戏《春草闯堂》荣获创作和演出一等奖;提线木偶《火焰山》荣获演出一等奖;提线木偶《千桃岩》荣获创作和演出三等奖;歌仔戏《戏双剑春》荣获创作和演出三等奖。除外,莆仙戏《戏元与乞丐》、《新亭泪》在文化部和中国剧协联合举办的1980—1981年全国优秀剧本评奖中获得奖誉。1981年京剧《东邻女》赴京参加戏曲现代戏汇报演出,获得奖状和奖金。1981年,布袋木偶《八仙过海》、《白龙公主》,提线木偶《馋猫》在参加全国木偶戏、皮影戏观摩演出中,均获得奖励。在文化部和中国剧协联合举办的1982—1983年全国优秀剧本评奖中,高甲戏《凤冠梦》、闽剧《魂断燕山》均获奖。1985年在全国首届农村业余戏剧创作评奖中,高甲戏《竹杠桥》获一等奖、《晚成求婚》获二等奖,《争牛》获丰收奖。同年在全国首届少数民族题材剧本评奖中,畲族历史传奇剧《浴血琵琶》获银杯奖。同年11月,莆仙戏《秋风辞》参加全国戏剧观摩演出,获剧本一等奖、演出二等奖及导演、舞美设计、道具、演员等多项奖。在中国剧协举办的1984——1985年全国优秀剧本评奖中,莆仙戏《秋风辞》、《鸭子丑小传》获得奖誉。1987年,木偶剧《太极图》、《大名符》、《两个猎人》、《画皮》赴京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均获得好评。同年,高甲戏的丑角表演艺术在上海首届中国艺术节(华东片)演出中,深受观众赞赏。1987年,闽剧《遗恨姑苏台》和梅林戏《贬官记》在首届“田汉戏剧奖”评奖中荣获二等奖。1988年,闽剧《武夷狐疑》、芗剧《煎石记》在第二届“田汉戏剧奖”评奖中获二等奖。同年,在中国剧协举办的1986——1987年全国优秀剧本评奖中,梨园戏《节妇吟》获得奖誉。还有,京剧《真假美猴王》、闽剧《林则徐充军》、梨园戏《枫林晚》等都在近几年内晋京或赴省外演出,深受专家,同行和观众的好评。
刚才播送的是报道“三中全会展宏图,福建戏曲结硕果”。接下来请大家欣赏几段得奖的闽剧选段。
先请听闽剧《武夷狐疑》第二场选段,曾斌、张品生、林娟演唱。(放 4’19”)
再请听闽剧《林则徐充军》第七场选段,陈乃春演唱。 (放7’44”)
最后请听闽剧《状元与乞丐》第一场选段,张性贤、陈宝美演唱。(放4’42”)
听众朋友,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就播送到这里,撰稿编辑陈淑英,播音刘薇,谢谢您的收听,再会!
(1988年12月1日、4日省电台播出)

《戏曲天地》
省电台12月8日、12月11日《戏曲天地》节目将播送连江县第六中学林青峰同学和福州市建新乡农村姑娘王秀兰给责任编辑陈淑英的两封来信,并回答这两位青年听众所提出的问题和播出他俩点播的闽剧《红楼梦》、《王有道休妻》选段,请林青峰、王秀兰听众和闽剧爱好者到时收听。
(原载1988年12月5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开始曲)
听众朋友,在这次《戏曲天地》节目里,首先给大家播送一位中学生的来信。不久前,责任编辑陈淑英收到连江县第六中学林青峰同学的来信,他在信中说:“淑英阿姨,您编的“戏曲天地”节目真令人欣慰极了!特别是闽剧,它是我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也是我省戏曲艺术的精华。有人说闽剧只是给老年人看的,青年人不会去看,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我虽是一个才十六岁的高中学生,却很喜欢闽剧艺术,至少对闽剧有那么一点点的研究。您在10月30 日《戏曲天地》编排的闽剧《红楼梦》选段,很吸引人。尤其是林聪中演唱的“金玉良缘把我骗”一段唱腔委婉动听,我都听得入了迷,听后不禁为之动情,这一段我已作了录音,但其中,有些唱词听不大清楚,希望您再重播一次,把唱词抄一份寄给我,深表谢意。”
听众朋友,现在我们应林青峰同学的要求,已将唱词抄一份寄给他了,下面我们再重播一次这唱段,请林青峰同学和闽剧爱好者们一起来收听。(放)
接下来,我们再播送另一位农村姑娘的来信,福州市建新乡王秀兰写给编辑陈淑英的信中说:“淑英编辑,您好!自从电台办了《戏曲天地》栏目后,深受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喜欢。作为闽剧爱好者的我,从小跟闽剧结下了不解之缘。陈编辑,我在9月11日《戏曲天地》栏目中,得知有一个叫林月仙的听众,跟我一样都是闽剧爱好者,又得知她很想当一个闽剧演员,但是没有如愿,使她深感遗憾,只好把这种心思寄托于电视台和电台所办的闽剧栏目中。听到这里我心中不免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她的遭遇怎么跟我如此相像呢?写到这里您大概已明白我指的遭遇是什么。陈编辑,我冒昧的请您帮一个忙,我想和这位长乐听众交一个知心朋友,但不知她的通讯地址,深感遗憾。陈编辑,您能否给我们之间架起一座友谊的桥梁,如果可以的话,请您在百忙中给我一个答复。最后我想点播闽剧《王有道休妻》和《吴山访友》选段,希望在《戏曲天地》栏目中播放。”
好,王秀兰同志,现在我就满足你的要求,先把林月仙的通讯地址告诉你:她家住长乐县营前镇黄石厝5号。在这里,我们衷心祝愿你和林月仙能成为知心朋友,祝你们友谊长青!
最后播送一段闽剧《王有道休妻》选段,请王秀兰和所有闽剧爱好者一起收听。(放)
听众朋友,这次《戏曲天地》节目就播送到这里,撰稿编辑陈淑英,播音刘薇。谢谢您的收听,再会!
(1988年12月8日、11日省电台播出)
(开始曲)
听众朋友,在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里,首先为您介绍1988年福建省属剧团创作会演的概况,然后为您播送参加这次会演的闽剧《花轿错》中的精彩片断。
听众朋友,由福建省文化厅举办的1988年福建省省属剧团创作会演于12月20日至25日在福州举行。参加这次会演的剧目有:省闽剧实验剧团创作演出的闽剧《花轿错》,省京剧团创作演出的京剧《围城记》和京剧折子戏专场,省越剧团创作演出的越剧《芳馨天涯》,省话剧团创作演出的话剧《寡妇村的故事》和课本剧《好梦》,省歌舞剧院、省杂技团创作演出的歌舞、交响乐、杂技等。闽剧《花轿错》构思独特,导演新颖,寓意深刻,情趣盎然。演员阵容强,音乐、舞美、灯光等均有独特之处。下面请您欣赏这出戏中的一段精彩片段,由林聪中、林瑛、李少华、杨木铨等演唱。(放)
听众朋友,这次“戏曲天地”节目就播送到这里,撰稿编辑陈淑英,播音刘薇,谢谢您的收听。再会!
(1988 年12月29日、1989年1月1日省电台播出)
(开始曲)
听众朋友,在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里,首先给大家介绍戏曲知识:“男扮女妆”与“女扮男妆”,然后请大家欣赏两段“男扮女妆”与“女扮男妆”的唱段。
我国古典戏曲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舞台人物是按照行当来分角色的。在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中,生角、净角、末角、丑角往往是由男性来扮演。旦角往往是由女性来扮演。
但是,在我国古代,最早的女性角色是由男性来扮演的,它开始于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国时代。当时有两个著名的男演员,一个名叫郭怀,一个名叫袁信,他们在芙蓉殿前扮成“辽车妖妇”,作滑稽逗乐表演,皇帝还亲临观看。根据《教坊记》记载。北齐时代有一个姓苏的酒鬼,每次酒醉后就回家殴打妻子。他的邻居是个男子汉,为此抱不平,就身穿妇女衣服,模仿那个被丈夫殴打的妻子的样子,一边表演一边叫苦,以引起人们的同情与共鸣。到了北周的时候,皇帝喜欢看歌舞,就从城市里挑选一些漂亮的少年入宫,穿上妇女衣服载歌载舞。
男扮女妆的风气兴盛于明清两代,我省解放前旧戏班普遍存在着这种现象。根据明万历年间《泉南杂志》记载,泉州有钱人家,常常在自己家里办戏班,用高价收买民间漂亮的男孩子,然后为他们涂脂抹粉,插上簪钗钗,打扮成女子演出。男扮女妆最有名的是现代的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他们被称为京剧的“四大名旦”。闽剧的郑奕奏、林芝芳、黄荫雾和黄铭卿也以男扮女妆而闻名,解放前也称他们为“闽剧四大名旦”。
根据记载,我国演员的“女扮男妆”开始于唐代,在唐肃宗年代,皇帝的宫廷里有女演员扮演官员角色的现象。元代的时候,演杂剧也多用女演员,当时著名的有珠簾秀,顺时秀、天然秀、燕山秀、忠都秀等。她们的艺名大都冠以“秀”字。在山西省发现的元代明应王殿的演出壁画文物上,写有“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的横幅,说明了女主角的重要性。
“女扮男妆”最突出的要算是越剧了。它的前身在“绍兴女子文戏”期间,不论什么行当全由女性扮演。根据1935年调查,当时戏班多达二百多个,女演员有二万多人,1942年绍兴女子文戏正式登上了上海舞台,由于绍兴是古代越国的所在地,所以取名为“越剧”。被誉为越剧“十姐妹”的尹桂芳、竺水招、徐玉兰、张桂凤、范瑞娟等,都以扮演梁山伯、屈原、贾宝玉、柳毅、张生等男性角色而闻名于国内外。
如今,我国北方的不少剧团还常用女演员来扮演男性角色,这除了取她扮相和身段俊美外,还因为女演员到了成年时,不会象男演员那样因身体发育而变声倒噪,使人听起来有不适之感。
 听众朋友,下面就请您欣赏两段“男扮女妆”和“女扮男妆”的唱段。
先请听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扮演英姐的一段唱《三杯酒》,这是“男扮女妆”的唱段。(放)
再请听著名闽剧演员林莦音扮演甘国的一段唱“师徒情深”,这是“女扮男妆”的唱段。(放)
最后请听一段闽剧音乐“望春风”。(放)
听众朋友,这次“戏曲天地”节目就播送到这里,撰稿编辑:陈淑英,播音:刘薇,谢谢您的收听,再会!
(1989年1月27日省电台播出)
(开始曲)
听众朋友,在这一期的“戏曲天地”节目里,首先向大家介绍各剧团在首届福建艺术节中献演的概况。然后请大家欣赏首届福建艺术节戏曲百花篇中的节目集锦。
听众朋友,首届福建艺术节,作为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分会场,已于9月14日在福州西湖拉开序幕。在这届艺术节中,戏曲节目丰富多彩,参加献演的有闽剧《花轿错》、高甲戏《玉珠串》、芗剧《易婚记》、《鸾凤配》、莆仙戏《涨潮》、越剧《玉晴蜓》等六台戏。除外,京剧梨园、评话伬唱、南音南词、十番锣鼓、十音八乐等也各展风姿,真可谓八闽戏曲、蔚为大观,好戏连台,佳节同庆!
高甲戏《玉珠串》是安溪县高甲戏剧团继《凤冠梦》之后,又一出受人赞赏的讽刺喜剧,观众朋友可以从中欣赏到高甲戏丑角独特的表演艺术。漳州市芗剧团演出的《易婚记》,是一出情节奇特、立意新颖、富有喜剧韵味、扣人心扉的歌仔戏。现代戏《涨潮》是莆仙戏一团新近创作演出的,它歌颂了农村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批评了束缚人们思想的旧的落后观念意识。
由福建省闽剧实验团演出的《花轿错》是一出寓庄于谐、涵理于谬的喜剧。它深入浅出地表现了生活中的哲理,构思巧妙,情趣横生,雅俗共赏。它参加首届福建艺术节献演后,已于9月28日离开福州,奔赴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华东分会场的演出,这是我省唯一赴外省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的艺术团体。
好,下面请大家欣赏首届福建艺术节戏曲百花篇中的节目集锦。(放)
最后请听合唱,《群星迎接未来》——献给首届福建艺术节,由胡强作词,史宗毅作曲,福建省歌舞团演唱,福建省歌舞剧院乐队伴奏。(放)
听众朋友,这一期的“戏曲天地”就播送到这里,撰稿编辑陈淑英,播音刘薇,谢谢收听,再会!
(1989年9月28日、10月1日省电台播出)
(开始曲)
听众朋友,我是刘薇,很高兴又与你们见面了。在今天的“戏曲天地”里,先播送一则戏曲信息——福建省闽剧艺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然后播送几段优秀闽剧唱段。
为加强对闽剧艺术的研究探讨,福建省艺术研究所、福州市文化局和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于年前在福州联合举办了福建省艺术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省、市、地、县的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和一些对闽剧有研究的学者、专家等40多位代表。他们向大会提交了二十多篇论文,会议开得生动活泼,与会代表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对闽剧艺术的源流、闽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闽剧表演艺术的特征、闽剧声腔的形成与发展、闽剧表演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如何振兴闽剧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探讨,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学术气氛十分浓厚,可谓盛况空前,是闽剧界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深受与会者的由衷赞赏。
刚才播送的是戏曲信息——福建省闽剧艺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下面请大家欣赏几段优秀的闽剧唱段。
选请听闽剧《包公下陈州》选段,古田县闽剧团优秀演员林丽华演唱。(放10’32”)
再请听闽剧《施智伯写状》,福州市闽剧院一团陈乃春演唱。(放)
下面请听闽剧《情海花》选段,古田县闽剧团赵守琼演唱。(放2’26”)
再请听闽剧《双凤争龙》选段,古田县闽剧团刘智南演唱。(放3’07”)
听众朋友,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就播送到这里,撰稿编辑陈淑英,播音刘薇,谢谢收听,下星期的这个时间再会。
(1990年1月17日省电台播出)
(开始曲)听众朋友,新年好!在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们“戏曲天地”全体工作人员谨向大家拜年!并祝大家新春快乐,吉祥如意!
在今天的“戏曲天地”节目里,首先给大家介绍福建省第二届“水仙花”戏曲唱腔演员奖的概况,然后给大家播送他们决赛时演唱的部分节目的实况录音。
听众朋友,由福建省剧协和各地(市)文化局、剧协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水仙花”戏曲唱腔演员奖评奖活动,经过初赛和复赛,已于年前在泉州举行决赛和授奖。参加决赛的有闽剧、芗剧、高甲、梨园、莆仙、潮剧、汉剧、越剧等八个剧种的三十名演员。通过决赛,评出10名最佳演员奖和20名优秀演员奖。荣获最佳演员奖的10名演员是:福州市闽剧院一团的林培新、陈乃春;福建省梨园戏剧团的林赋赋、李秀娇、陈雪红;泉州市高甲剧团的吴凤英、刘基德;漳州市芗剧团的洪秀莲;柘荣县越剧团的邢雅惠和龙岩地区汉剧团的刘东华。
荣获优秀演员奖的有:张青、林天梓、林丽华、李红、江丽丽、吴晶晶、施存义、董自恭、金爱珠、郑俊梅、戴振德、陆逸红、沈惠明、张丽艺、林金标、黄奇儿、王少媛、伍银莲、夏荣峰、庄晏红等。
好,听众朋友。下面就请您欣赏部分获奖演员的精彩唱段。
(放陈乃春、江丽丽、施存义、金爱珠、戴振德、林金标、刘东华、庄晏红唱段)
听众朋友,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就播送到这里,撰稿编辑陈淑英,播音刘薇,谢谢您的收听,再会。
(1990年1月28日省电台播出)








艺苑花卉
——介绍古田县闽剧团概况
古田县闽剧团是一个充满生机勃勃、深受广大听众好评的文艺团体,它组建于1951年。该团多次获得省戏曲会演奖,省文化厅曾授予它演现代戏“三联贯”特别奖。现在他们实行团长负责制的集体领导,优化组合,加强管理,坚持政治和文艺理论学习,演出收入在宁德地区名列前茅。该团还涌现了一批优秀演员,林丽华是其中的佼佼者。省电台3月18日《戏曲天地》节目将介绍古田县闽剧团的概况和播送林丽华等人的唱腔,欢迎收听。
(原载1990年2月28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开始曲)
听众朋友,在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里,首先向您介绍古田县闽剧团的简单情况,然后给您播送这个团优秀演员林丽华演唱的精彩唱段。
听众朋友,提起古田县闽剧团,你们一定不会陌生的,古田县闽剧团组建于1951年7月1 日。近四十年来,他们在县委、县政府关怀支持下,在县宣传部、文化局直接领导下,创作了不少较好的传统剧目和现代戏。比如《飞箭传书》、《好汉吃了眼前亏》、《小包断案》等剧目,在各地演出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
古田县闽剧团自建团以来,曾九次参加省戏曲会演,涌现了一批艺术人才,先后荣获省戏曲会演奖的有11名,其中有获编剧、导演、演员、音乐、舞美等多项奖。此外,获地区戏曲会演奖的有21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该团曾多次参加现代戏会演,省文化厅曾授予它演现代戏“三联贯”特别奖。这个团先后参加剧协的有19名演职人员,其是有全国剧协会员、有省剧协理事、省文联委员等,先后被评为高中级编导、中级演职员的有11名。
近几年来,古田县闽剧团实行团长负责制的集体领导,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比如优化组织、加强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演职员思想水平和艺术素质等。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振兴剧团,为县争光”。平时他们能坚持政治学习和文艺理论学习、坚持每日练功等。同时还能做到年年都有一至二本较好的剧目演出,演出收入在宁德地区各县剧团中名列前茅。可以这样说,古田县闽剧团是一个很有朝气,很有战斗力的县级剧团。
好,听众朋友,下面请您欣赏古田县闽剧团优秀演员林丽华的精彩唱段。林丽华是一位有三十多年艺龄的多才多艺的旦角演员,她戏路很宽,无论是老旦、花旦、青衣、武旦等角色都很擅长。同时还能将多种角色的表熔于一炉。她的唱腔质朴甜润,韵味浑厚。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深受同行和广大听众的好评,曾三次荣获省戏曲会演演员奖。1987年荣获省广播电视大奖赛二等奖,1989年荣获省水仙花戏曲唱腔优秀演员奖,现在她是古田县闽剧团党支部付书记。古田县人民代表,省剧协会员。下面先请听她的获奖节目“包公下陈州”选段。(放10’32”)
接下来,再请听林丽华演唱的闽剧“花亭会”选段。(放5’52”)
最后请听林丽华演唱的闽剧“情海花”选段。(放8’43”)
听众朋友,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就播送到这里, 撰稿编辑陈淑英,播音刘薇,下次“戏曲天地”节目将继续介绍古田县闽剧团几位演员,欢迎到时收听,再会!
(1990年3月11日、18日省电台播出)
(开始曲)
听众朋友,在这次“戏曲天地”给您继续介绍古田县闽剧团几位演员的简单情况,然后播送他们演唱的精彩唱段。
刘智南也是古田县闽剧团的著名演员,至今已从艺三十一年。三十多年来,他成功地塑造了梁玉、许仙、刘彦昌、高文举、建华太子、吴竹岩等人物形象,受到好评。别有一格,曾荣获省优秀青年演员奖,省中青年演员比赛铜牌奖。现他是古田县闽剧团付团长,古田县第九届人民代表,省剧协会员。他和林丽华不但是舞台上的好搭档,而且是生活中的好伴侣。好,下面请听刘智南和林丽华演唱的闽剧《双凤争龙》选段。(放11’46”)
再请听刘智南演唱的闽剧《双凤争龙》中的“板下闯”唱段。(放3’07”)
赵守琼是古田县闽剧团的新秀演员,1980年开始学戏,攻老旦和青衣。10年来,她曾在《夫人城》中扮演老夫人,在《楚宫恨》中扮演齐姬等主要角色,受到好评,先后荣获宁德地区戏曲会演演员一等奖,宁德地区中青年演员比赛优秀演员奖。好,下面请听她演唱的闽剧《楚宫恨》选段。(放7’10”)
曾美仙也是古田县闽剧团的新秀演员,1980年开始学戏,攻花旦和青衣。10年来,她曾在《楚宫恨》中扮演公主,在《功臣怒》中扮演皇后等主要角色。受到好评,曾先后获得宁德地区现代戏会演演员奖,宁德地区青年演员比赛一等奖。好,下面请听她演唱的闽剧《情海花》选段。(放3’10”)
听众朋友,这次“戏曲天地”节目就播送到这里,撰稿编辑:陈淑英,播音:刘薇,谢谢收听,再会。
(1990 年3月18日、25日省电台播出)
戏曲天地传佳音
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福建戏曲艺术工作者在党的关于“历史题材和现代戏题材两条腿走路”以及“新编历史剧、传统戏、现代戏三并举”、“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等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表现现代生活,编演现代戏方面硕果累累,例如前不久在省现代戏调演中演出的京剧《山花》、闽剧《君兰恋》、芗剧《侨女英魂》、越剧《孩子剧团》等。从我省部分现代戏的审视、剖析、探讨中可以看出福建戏曲在编演现代戏方面有四大进步。省电台“戏曲天地”节目将介绍。届时,您还可以欣赏到闽剧现代戏的精彩唱段。
(原载1991年10月16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开始曲)
听众朋友,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先给您播送一条戏曲信息:由福建省文化厅举办的“1991年福建省戏剧创作会”于10月8日至10月12日在福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各地、市文化局长、剧团团长、编剧、音乐、舞美工作人员以及省直文化系统有关单位负责人,剧作者,曲作者和新闻记者共200多人。省委宣传部长何少川和付部长许怀中在会上分别作了“认清当前形势、明确任务、解放思想、开柘新的创作领域”和“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追求高品位”的重要讲话,省文化厅长李联明也作了关于明年庆祝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和明年举行省首届民间艺术节的工作布置。会议中,大家学习了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同时对如何进一步提高现代戏创作水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大家聚首共商、士气高昂,坚定了对现代戏创作前景的信心。
听众朋友,下面请您欣赏闽剧现代戏《江姐》选段,由林培新,胡奇明演唱。(放2’33”)
接下来给听众朋友播送一则戏曲评论:福建戏曲编演现代戏的四大进步,由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张泉俤供稿。(放闽剧音乐混播)
建国后,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戏曲艺术工作者在党的关于“历史题材和现代题材两条腿走路”以及“新编历史剧、传统戏、现代戏三并举”和“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等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表现现代化生活、编演现代戏方面取得很大成绩,硕果累累。我省戏曲经过四十多年来的多次会演、调演和日常的编演工作,涌现出比较好的有一定影响的现代戏就有几十个。在前不久举行的省现代戏调演中,京剧《山花》、闽剧《君兰恋》、芗剧《侨女英魂》、越剧《孩子剧团》等就是其中的五个。从建国后我省部分戏曲现代戏的审视、剖析、探讨中,可以看出在编演现代戏方面有四大进步。
第一个进步是创作题材比过去多样化,过去现代戏题材必须直接为某个“中心工作”服务,也就是所谓的“写中心、唱中心、演中心”,这样作者选择的题材必然会比较简单化,狭窄化。这就使剧作难免会出现概念化、脸谱化、公式化的毛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省现代戏编演开始注意题材领域的不断开拓,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明确文艺的多功能作用,这样就使剧作的题材丰富多彩。例如省第十八届戏剧会演和前不久举行的省现代戏调演就充分体现了这一个进步。
第二个进步是创作思想比过去了有了很大的发展,过去强调写真实,反映真人真事,如闽剧《九命沉冤》等。现在强调追求艺术真实,注意塑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典型人物形象,如闽剧《君兰恋》等,就是比较成功的例子。
第三个进步是在编剧技巧方面,涌现出一批从生活素材与塑造人物形象需要出发,对传统编剧手法有所突破与创新的剧目。例如京剧《东邻女》、梨园戏《枫林晚》、京剧《山花》等都是散文式的诗剧,不同于传统的剧本结构。《东邻女》既没有提心吊胆的戏剧悬念,也没有奇特曲折的戏剧情节,更没有势不两立的矛盾冲突,整出戏犹如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四个进步是:从舞台艺术二度创作看,由“话剧加唱”的话剧化,到突出剧种艺术的戏曲化,是我省戏曲编演现代戏的又一个重要发展。建国后,我省戏曲艺术家们在探索运用传统的表演程式来塑造新型人物,表现现代生活方面是下了一番苦功的。从我省许多现代戏的编演,可以看出编、导、演在着意克服“话剧加唱”通病的同时,力求从人物性格特征出发,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设计表演身段和舞蹈动作,努力创造音乐语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如闽剧《海上渔歌》、莆仙戏《鸭子丑小传》等,都是我省戏曲在运用传统艺术形式表现现代生活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的例证。(音乐放完止)
下面请大家欣赏闽剧现代戏《瑶山春》选段,由李丁正演唱。(放3’05”)
最后请大家欣赏闽剧大联唱《闽曲新潮》由陈德忠、翁持更编配电声交响乐队伴奏、林瑛、胡奇明、林聪中、李少华、林培新、陈乃春、林宝英、林秀英、张品生、张青、张建斌演唱。(放)
听众朋友,这次的“戏曲天地”节目就播送到这里,责任编辑陈淑英,播音刘薇,谢谢收听,再会!
(1991年12月2日省电台播出)
引人瞩目的荒诞闽剧《潘金莲》
前不久,省闽剧实验剧团在福州演出了荒诞闽剧《潘金莲》,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给榕城戏剧舞台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荒诞闽剧《潘金莲》是根据同名川剧移植的。这是一出思路独到的戏曲,它运用了幻觉、荒诞的联想和跨朝越代、跨国越州的大幅度的跳跃等新颖手法。通过潘金莲与张大户、武大郎、武松、西门庆这四个男人的关系演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细腻地表现了潘金莲这位纯洁善良的少女,如何在封建制度的摧残下,从挣扎到沉沦,从无辜到有罪,最后堕落成杀夫罪犯。编剧魏明伦,导演陈小言,领衔主演林瑛。
(原载1986年11月24日《福建广播电视报》)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空中闽剧院》节目时间,各位听众,在这个时间里播送荒诞闽剧《潘金莲》全剧实况录音剪辑,由福建省闽剧实验剧团演播。
荒诞闽剧《潘金莲》是根据同名川剧移植的。编剧:魏明伦,导演:陈小言,音乐设计:陈新国、黄蔓琳,领衔主演:林瑛。
亲爱的听众朋友,在播出节目之前让我先给您们读一读俄国文学家别林斯基在论《哈姆雷特》这篇文章中一段话:
“天知道事情是发生在什么时代啊?
悲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属于历史,而是属于诗人的,尽管这个人物具有历史的名字。(悲剧主角)既是有罪的,同时也是无罪的。!”
好,下面就请大家听荒诞闽剧《潘金莲》全剧实况录音剪辑。
(出第一场前奏音乐伴唱完 混播)
在武松怒杀潘金莲的锣鼓声中,施耐庵手棒线装书念道:
(放“青竹蛇儿口”一段,在“随我一观”后混播)
施耐庵登上云阶,手指处,四个女人蹁蹁起舞,在一旁观看的吕莎莎也跟着舞蹈起来。
(在“潘金莲”音乐后混播)
潘金莲以传统戏荡妇的面貌出现,混杂在四个女人中健舞。
(在“一步走向沉沦”后混播)
张大户、武大郎、西门庆、武松四个男人环绕着潘金莲舞蹈。潘金莲在四个男人的狂笑中惨叫一声:
(放“苦啊”,在第二场“随我来”后混播)
在张大户佛堂单调的木鱼声中,家院引武大郎上场。
(放“大户今日”一段,在“万事休”后混播)
潘金莲奔出佛堂,一阵夜风吹来,她在门前停步。
(放“风吹树摇”,在“欢娱楼”后混播)
张大户欲行非礼,潘金莲奋力反抗。
(放“执迷不悟”,在音乐中混播)
左右云阶上同时出现贾宝玉和吕莎莎,贾宝玉深情地唱道:
(放“女儿”一段,在第三场开始一段后混播)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后以民女打扮在家“打饼”。
(在“进去进去”后混播)
三个地痞上场。
(放“肩托”在“乐悠悠”后混播)
现代阿飞也上场。
(在“一看”后混播)
阿飞跳起了现代舞。
(在“可耻可悲”后混播)
软弱无能的武大郎心甘情愿地从地痞流氓的裤裆下钻过,潘金莲伤心地嚎啕大哭,左右云阶上站着安娜卡列尼娜和吕莎莎,安娜唱道:
(放“这样的夫妻”,在第四场开始锣鼓后混播)
此时,士兵吗锣,彩旗开道,武松披红挂彩,打马游街,一路向众人招手致意。
(放“披红彩”,在“不要动”后混播)
吕莎莎和潘金莲都出来观看。
(放“谁家的”,在“闪眼前”后音乐中混播)
霎时间,猛虎跃上,武松挥拳打虎,吕莎莎急忙拍照,潘金莲钦佩神往,贾宝玉上场看见这情景唱道:
(放“左瞧”,在“一、二、三”后锣鼓声中混播)
武大郎手携武松引见潘金莲。
(放“弟兄”一段,在“打”后混播)
地痞阿飞醉汹汹地又来欺负武大郎,却被武松一人打得屁滚尿流,潘金莲鼓掌叫好。
(放“打得好”,在第五场开始音乐中混播)
在抒情的音乐中,潘金莲心事重重,托盘摆酒,她先摆三个酒杯,想了一下,又收回一个,剩下双杯,面貌喜色地唱道:
(放“一夜朔风紧”,在音乐中混播)
武松冒着风雪急急回到哥哥家中。
(放“归家”,在“实难料”后音乐混播)
潘金莲听到武松这句话,非常悲伤地唱道:
(放“归期”一段, 在“未嫁时”后混播)
潘金莲酒后吐真言,武松听了勃然大怒,推翻酒杯。
(放“怒冲斗牛”,在“滚”后混播)
武松推倒潘金莲后扬长而去,武则天出场,后面跟着上官婉儿和鸾舆仪仗队。
(放“武则天驾到”,在第六场开始音乐中混播)
西门庆摇着扇子兴悠悠地走过来了。
(放“梦子娇”,在“减春愁”后混播)
潘金莲挑起窗帘,一只蜜蜂撩面,她挥竿驱蜂,却被窗外的西门庆看见了。
 (放“谁家碧玉”,在“有看头”后混播)
王婆暗暗上场,偷听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对话。
(放“蜂儿蛰手”,在“一臂之力”后混播)
西门庆赏银,王婆见钱眼开,两人商量演出了下面这场戏。
(放“嘻嘻”,在“金莲请”后混播)
潘金莲和西门庆随王婆一起来到王婆家。
(放“请”,在“水”后混播)
潘金莲捧茶水给西门庆喝,突然看见床头斜着武松,她吓坏了,顿时杯盘落地,她再定神看时,床头的武松又变成了西门庆。
(放“心迷幻”,在“金莲”后混播)
西门庆从慢中闪出,向金莲伸出双臂,金莲再也抑制不住一腔潜情顺从地投入了西门庆的怀抱,云阶上又出现了施耐庵。
(放“哼”,在锣鼓声中混播)
武大郎进屋被西门庆一脚踢中心窝,立即吐血昏迷过去,潘金莲见状大叫:
(放“天啦”,在“新法庭”后混播)
吕莎莎和人民法庭女庭长上场。
(放“庭长同志”,在“赶快制止”后混播)
雷声隐隐,潘金莲拖着沉重的步伐,与西门庆会面。
(放“金莲”,在“逼东门”后混播)
在电闪雷鸣中安娜卡列尼娜又出现在舞台上。
(放“我站在”,在“地狱见”后混播)
潘金莲高举砒霜,正想服毒自杀,武则天制止了她。
(放“住手”,在“错姻缘”后混播)
潘金莲在武则天指点后向武大郎跪地恳求。
(放“大郎”,在“下手”后混播)
潘金莲在西门庆的逼迫下,终于下毒了,武大郎惨叫一声:
(放“唉呀”,在“堕落”后混播)
施耐庵手执巨笔又出场。
(放“一笔收煞”,在第七场“惊人心”后混播)
潘金莲一脸麻木奔上,武松满面杀气追上要杀嫂嫂。
(放“杀吧”,在“挖我的心”后混播)
武则天出来阻刑,后面跟着张大户、贾宝玉、芝麻官、地痞阿飞、女庭长等,她们各抒已见。
(放“刀下留人”,在“杀”后混播)
潘金莲终被武松一刀开腔,倒在血泊中,吕莎莎怀抱“电吉它”上场。
(放“吉它”直到终)
刚才播送的是荒诞闽剧《潘金莲》全剧实况录音剪辑,由陈淑英写稿编辑,听众朋友,这次《空中闽剧院》节目播送完了,谢谢大家收听,再会!
(1987 年11月24日《福建省电台播出》)
闽剧折子戏欣赏会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听众朋友,现在播送闽剧折子戏欣赏会节目,请你们欣赏闽剧优秀传统剧目《六离门》和《起轿胶》以及《夫人城》选场。
闽剧《六离门》和《夫人城》是1959年原福建省戏曲巡回演出团赴京参加庆祝建国十周年献礼的剧目,曾受所广大观众的赞扬。敬爱的周总理观看了这两出戏并接见了全体演员,还和演员们亲切握手并一起留影,这给闽剧演员以极大的鼓舞。
闽剧“起轿胶”1954年曾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得好评。
已故著名闽剧演员郭西珠表演艺术精湛,演唱真切动人,选谐很深。她那清脆圆润的唱腔,悠然悦耳;她那纯朴细腻的感情,耐人寻味。她在“六离门”和“夫人城”两个戏里,把洪母的大义凛然和韩氏那种坚贞、多谋善断的爱国者的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著名闽剧演员金谷兰,唱腔韵味浓厚,表演真挚。她在“起轿胶”剧中,把林秀英这个女孩子的温柔、善良、坚强、勇敢的性格刻划得惟妙惟肖,令人回味无穷。爱好闽剧的听众,下面请你们欣赏这些闽剧名演员的演唱吧!
先请听闽剧“六离门”。“六离门”说的是明朝大臣洪承畴被俘失节,投降清兵,某日回家探亲,洪母闻讯,万分痛心,制“六离门”(表示六亲不认、众叛亲离)拒之于门外。而洪承畴定要与母相见。洪母在“六离门”内严责其子后,举火自焚,表示与叛臣贼子决绝,这是一九五九年的录音。郭西珠扮演洪母,周淑琴扮演洪妻,李铭玉扮演洪承畴,杨木铨扮演洪子。(放)
刚才大家所听到的是闽剧《六离门》,下面请大家再欣赏闽剧《夫人城》中“夜巡”和“威脅”两场的录音。
闽剧《夫人城》剧情是这样的:晋太原三年也就是公元378年,秦王符坚为了独夺天下,派遣儿子符丕为侵南大将军,猛攻中原。坚守襄阳城的宋将朱序听从母亲韩氏的建议,修固城池准备抵抗。某夜,朱序带兵劫营,由于内奸李伯护的出卖,不幸被擒。韩氏带领众将继续坚守襄阳城。符丕攻城不下,将朱序绑在城下,以杀朱序来威胁韩氏出城投降。韩氏虽然心痛儿子,但为了顾全大局,终以爱国大义说服了媳妇杨氏和孙女巧儿,决不弃城换子,并且派遣巧儿冒险出城请来救兵,除去内奸,大破秦兵,保住了襄阳城。众百姓为了感谢韩氏的智勇,把襄阳城改名为“夫人城”,以为纪念。现在播出的是1959年的录音。郭西珠扮演韩氏,周淑琴扮演扬氏,黄碧琳扮演朱巧儿,李铭玉扮演朱序,林赶山扮演李伯护,王安安扮演符丕。(放)
刚才大家所听到的是闽剧“夫人城”中的“夜巡”和“威脅”两场,下面请大家再欣赏闽剧“起轿胶”。
闽剧“起轿胶”内容是:明末,福建长乐县岭前乡有个少女林秀英,自幼由父亲作主,与表弟马端官订了亲。当时表姐弟两人因年幼不知此事。后来马家败落,秀英父亲嫌贫爱富,将女儿另配刘家。嫁期将近,马家知道此事,愤愤不平。端官外祖母陈陆氏与端官母马陈氏就借“起轿胶”(系地方风俗:女子临嫁时,凡姑姨辈必邀侄、甥女餐宴,表示亲热和吉利)为名,邀请秀英来聚宴。宴间,马家倾诉前情,试探秀英心意。秀英生性贤淑,明理达义,听了这事,痛恨父亲为富不仁。她又见表弟为人不俗,终身可托;而与刘家完全陌生,毫无感情……反复寻思,终持正义,决然弃刘归马,拒绝回家,与表弟共结佳偶。这是一九六一年的录音,由原福州闽剧院三团演唱。金谷兰扮演林秀英,李小白扮演马端官,郎梅英扮演马陈氏,王幼玉扮演陈陆氏。(放)
刚才大家听到的是闽剧折子戏欣赏会节目,是由陈淑英编辑写稿,听众朋友,这次节目播送完了,谢谢收听,再会。
(1979年1月22日省电台播出)

武夷山下车风传送
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播送本台记者陈淑英、赖荣采制的录音通讯:“武夷山下东风传送”——介绍浦城县文艺宣传队坚持上山下乡为工农兵服务的事迹。
(放“向阳坡”引子,压低混播)
几年来,浦城县文艺宣传队在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指引下,朝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他们身背挎包,肩挑道具服装,常年累月活跃在峰峦起伏的武夷山下,跑遍了全县所有公社和大队,为工农兵演出了一千四百多场,其中在农村演出九百多场,贫下中农热情赞扬他们是一支“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文艺轻骑兵”。
 浦城县文艺宣传队成立以来,牢记毛主席“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伟大教导,始终把上山下乡为工农兵服务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不管是数九寒冬,还是三伏炎夏,都满怀革命豪情,克服种种困难,坚持送戏上门。有一次他们到本县海拔最高的忠信公社际洋大队演出,途中正逢倾盆大雨,河水猛涨,但演员们坚持跋涉三十六道溪,步行七十华里,顶风冒雨来到际洋大队,贫下中农感动得热泪盈眶,深情地说:“宣传队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哪!”(放插曲1)
宣传队的同志们想贫下中农之所想,急贫下中农之所急,他们不但做到送戏到队,送戏到村,而且还做到送戏到家,送戏到户。有一次他们的一支小分队不怕路途险峻,爬山涉水,来到偏僻的山村——石陂公社象口大队,为一个五保户贫农老大爷演出,演完又专程赶到石陂公社小串大队,为军烈属钟大娘演出。
为工农兵服务,贵在坚持。最近他们多次到工矿、农村、连队去演出。他们到了永兴公社炉铺大队一个偏僻的小自然村,满腔热情地为贫农老大娘一家演出,把戏送到贫下中农的家门口。
(放盼水妈唱段)
贫农老大娘的儿子雷文忠感慨万分地说:“我们住在这边远的山区,你们走了这么远的路来我家演出,这样的剧团就是好,我们非常欢迎。”
武夷山下歌声嘹亮,到处响彻着宣传队同志们高亢激越的歌声。
(放插曲2)
他们的一支小分队还到青山岭砖瓦厂建设工地为工人们演出,工地负责人刘土清激动地说:“同志们,今天具宣传队特地来我们基建工地演出,送戏上门,这是对我们建筑工人极大的鼓舞,我们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搞好生产……”
(放盼水妈另一唱段)
坚持上山下乡,不仅是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问题,也是培养和建设革命文艺队伍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浦城县文宣队的同志们通过上山下乡,和贫下中农搞三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拜工农兵为师,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演英雄、学英雄。近几年,他们认真演出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滨》、《红色娘子军》等,同时还对当地群众喜爱的●剧进行改革,使●剧这一古老的剧种焕发出青春。他们先后演出●剧《杜鹃山》、《磐石湾》、《平原作战》、《审椅子》等,使这些戏中那些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放●剧“杜鹃山”选段)
浦城县宣传队在演出的同时,还组织一个由领导干部、创作人员、群众参加的三结合的创作班子。常年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以本地区三大革命运动中的生动事例为题材,创作演出了小●剧“向阳坡”、“五个工分”、“爆破之前”、“霞岭晨曲”等100多个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紧密地配合了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深受广大工农兵的热情赞扬。
(放“五个工分”的一个唱段)
为了更好地促进思想革命化,走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他们还在梦笔山下办起“五七农场”,开垦出三十多亩荒地,种上了小麦、地瓜、梨、茶叶等农作物,每人每年下农场劳动两个多月。他们深有感触地说:“只有不脱离劳动,才能更好地改造世界观,更坚定不移地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金光大道”。贫下中农称赞他们“台上是演员,台下是社员”。
浦城县文艺宣传队在送戏上门的同时,还坚持做到“上门辅导”。
(出杨水美教唱“龙江颂”解说的音响,混播)
通过文艺理论学习,他们认识到培养训练群众文艺骨干,组织并不断壮大业余文艺术队伍,是关系到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巩固社会主义文化阵地的大事情,也是每一个革命文化战士的光荣职责,绝不是什么“额外任务”。他们决心要把辅导活动做得好上加好。1974年以来,他们建立每年两次下乡辅导的制度。辅导的方式有“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走出去”就是到一个业余文艺宣传队去蹲点辅导,集中一批业余文艺骨干办“训练班”,进行各项短期训练,边演出边辅导,通过这些方法,业余文艺骨干逐步掌握了各种文艺技巧。“请进来”就是采取“带班辅导”的方式,满足一些单位的需要,让他们选派文艺宣传骨干到县文宣队来“跟队学习”。三年来,他们为六十二个单位培养了一千三百多名工农兵文艺骨干。许多业余文艺宣传队在他们热心辅导帮助下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原来不会演戏的学会了演戏,不会识乐谱的学会了识乐谱,不会乐器的也学会了拉二胡,吹笛子等等,他们为浦城县业余文艺活动的逢勃发展做出了贡献。
(放插曲3)
武夷山下东风传送。如今,浦城县文艺宣传队的同志们正满怀革命豪情,迎着风浪,团结奋斗,阔步向前!
刚才播送的是录音通讯“武夷山下东风传送”,——介绍浦城县文艺宣传队坚持上山下乡为工农兵服务的事迹,是由陈淑英、赖蒙采制的,这次节目播送完了。
(1975年4月18日省电台播出)

闽剧新秀广播电视大奖赛工作总结
一、工作简况:
1、目的:为了振兴闽剧事业,发现闽剧新秀,激励青年演员奋进,加强电台,电视台与广大闽剧听(观)众的联系,福建人民广播电台和福建电视台于1986年3月3日至5月8日,联合举办了闽剧新秀广播电视大奖赛。
2、组织:大奖赛由两台文艺部戏曲组的五个人(电台的孔庆晋、陈淑英,电视台的胡兴平、江秀慈、陈锦铭)负责组织工作,并聘请我省有威望的戏剧界名人和闽剧名老艺人以及经验丰富的导演,演员、乐师等组成评议小组,如聘请陈贻亮、郑奕奏、陈春轩、黄荫雾、李铭玉、林务夏、刘小琴、李小白、董小狐、陈平、李香君、胡奇明担担顾问;聘请陈贻亮、陈小言、江东生、林超平、方忠、杨铁城、詹剑峰、李少华、林宝英、黄愿亭、张品生、 陈德忠担任评委。
3、做法:大奖赛历时两个月零五天,经过报名,面试(初赛)复赛,决赛四个阶段。
报名:大奖赛规定:由专业闽剧团推荐年龄16岁至35岁的演员参加报名,地县剧团可推荐2—3名,省市剧团可推荐3—5名。自3月3日通知发出后,各团演员报名踊跃,至3月20日,全省报名的有18个专业闽剧团的66名演员。这18个剧团是:省闽剧团,福州闽剧一团,二团,红旗剧团,永泰闽剧一团、二团,南平市,三明市闽剧团,连江、长乐、顺昌、古田、霞浦、闽清、福安、罗源、周宁、闽侯县闽剧团,报名者最大33岁,最小16岁,平均年龄22岁。
3月21日评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电视台文艺部主任胡兴平主持会议,会上规定:参加初赛的演员一律用一把主胡和一个板鼓伴奏;参加者可任选一个唱段或一个片断,按演唱50%,表演30%,扮相20%评分;大奖赛设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五名,三等奖七台(配角奖另定),获奖者所在单位将发给奖状,以表彰他们在培养青年演员方面的成绩,十五名获奖者的闽剧唱腔将编辑出版。
初赛,3月28日、29日、30日三天上午在省电台大播室进行面试,全体评委都出席,连续三天召开评委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会议,对参赛者进行角逐评选,参加面试的有14个剧团的57位演员,最后评选出12个剧团的29位演员参加复赛。
复赛:这段期间电台和电视台为29位复赛者进行专门录音和录象,然后各分四次播出,让广大听(观)众投票评选。从4月20日至25日这短短六天中,共收到群众来信投票2500多封,平均每天400多封。
4月28日全体顾问、评委集中省电视台演播厅看复赛者的录象,然后开第五次评委会议,对29位复赛者进行认真角逐,最后两台根据评委的评选和群众的投票,决定15名决赛者名单。
决赛:5月8日在福州华侨大厦二楼会议厅举行,上午评委会开第六次会议,对晚上评分作些规定,全体参赛者参加排练,晚上电台进行实况录音,电视台进行录象、现场播出、当场评分、当场发奖,有8个剧团的15名演员获奖。一等奖是福州一团的陈乃春、林培新和省闽剧团的刘胜旗;二等奖是福州一团的张青,张建斌、曾光利和省闽剧团的陈明森以及福州红旗剧团的林秀萍;三等奖是省闽剧团的林锦芳,霞浦剧团的黄瑛,顺昌剧团的郑小玲,长乐剧团的陈红,省闽剧团的林红缨,连江剧团的何峰,福州二团的谢晓洁。此外,省闽剧团董爱民和连江闽剧团黄敏惠获配角奖;福州二团郑杰,倪美秀获新苗奖;省闽剧团、福州闽剧一团、二团、红旗剧团和长乐、连江、霞浦、顺昌县闽剧团这八个单位均获得奖状;李榕、陈昭奇、叶蕾、林梦平、林建、尤华、郑则国、游晓琴、陈则平、胡巧玉、杨冰藩、连琼这十二位演员获新秀奖。当晚,全国人大常委、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吕骥,付省长陈明义、省顾委付主任黄明、省新闻学会会长孙泽夫、省文联党组书记杨滢,省广播电视厅厅长黄祖惠、省电台台长吴徕和省电视台台长黄岑等领导同志亲临观摩指导,并在会上讲了话;闽剧老前辈郑奕奏、林务夏和省戏剧家协会付主席陈贻亮、胡奇明、林瑛也在会上发了言,决赛从七点半开始一直到深夜一点才结束,自始至终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二、大奖赛的反响:
这次大奖赛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影响之广都是两台建台以来所没有的,也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刚开始时,我们还担心搞不好,没想到影响会这么大。的确,大奖赛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广大听(观)众纷纷来信投票,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战士、干部、医生、教师、学生、工程师、科技、文艺工作者、离退休干部、监狱看管员、港澳同胞、民革、民盟会员等。上至86岁的老人,下至12岁的小学生,他们每天来信来电使我们应接不暇,他们来信中对这次大奖赛给予极高的评价。长乐县吴航镇青年农民黄崇荣来信说:“这次大奖赛从听觉和视觉的艺术结合中,在注重唱功的基础上兼顾表演和扮相,这样就能全面衡量一个演员的唱、念、做、打素质,这是一次新的尝试,这对争取更多的闽剧听(观)众,特别是年青的一代,将是一种动力。”南平工商业联合会干部叶金梅来信说:“这次大奖赛是两台在解放后第一次成功的创举,是闽剧改革创新的新成就”。福州仓山区工商局干部罗棠和张尚真来信赞美:“这次大奖赛对发展闽剧艺术,培养闽剧接班人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它为全省新老闽剧演员起了一个带、帮、学的示范作用,它活跃了听众文艺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连江一中纵见听友来信说:“近来许多戏剧界同志大声疾呼戏剧危机,要培养青年观众,我认为戏剧能否引起青年人的兴趣,主要还在于戏剧本身是否有激起人们兴趣的可能性,这次大奖赛演员表演好,录音,录象质量高,有看头,听了也舒服,从这可看出闽剧的振兴,演员的表演是非常关键的”。安溪县举口小学李少江老师来信说:“这次大奖赛给人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演员个个如‘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真是大饱眼福,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长乐县闽剧团郑茂国来信说:“这次大奖赛是我们广大闽剧演员的多年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它极大地鼓舞了我们为振兴闽剧的勇气与信心”。福州市文化局陈竹曦来信说:“这次大奖赛,你们是办了件大好事,对各方面都有好处,通过这次活动,定将促进闽剧青年演员上进,推动闽剧表演,唱腔的发展,吸引有关领导和观众对闽剧的兴趣,密切电台、电视台与闽剧界的联系。”省文化厅戏研所张泉弟来信说:“这次大奖赛赢得全省戏曲界和广大听(观)众的啧啧称赞,意义很不一般。它已经并将继续对全省戏曲界产生促进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你们两台为地方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许多老艺人,老听(观)众都感觉到我省地方戏愈来愈得到党和社会各部门以及广大群众的重视、关心和支持,这是非常可喜的!”《福建戏剧》负责人袁荣生说:“想不到你们广播电视有这么大的威力,你们这次大奖赛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我们办刊物所起的作用”。
(还有不少听友来信,具体请见1986 年5月5日《福建广播电视报》的报道。)
三、收获与体会:
通过这次大奖赛,主要收获有三点:增强了信心,扩大了影响,闯出了新路。
1、我们看到了闽剧广播电视在广大听(观)众中具有潜在的深厚基础,它完全能自强不息,完全能与其他艺术形式并存,从而增强了我们办好闽剧广播电视的信心与勇气。
2、大奖赛扩大了闽剧广播电视的影响,提高了闽剧广播电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而争取了一大批闽剧听(观)众,尤其是青年听(观)众。
3、通过大奖赛,我们在争取闽剧听(观)众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这次大奖赛是开门办闽剧广播电视的一次尝试,是广泛发动群众、联系群众、争取群众的一条新路,是我们办活闽剧广播电视的一种好形式。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
通过这次大奖赛,我们有如下六点体会:
1、这次大奖赛办得好的关键在于两台领导的重视、支持与关怀。这次大奖赛首先是通过两台领导的同意才举办的。大奖赛期间,电台台长吴徕、付台长陈廉和电视台台长黄岑、付台长李桂芹等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并接见看望所有的顾问、评委和参赛者,同时与他们亲切交谈。此外,两台文艺部领导也给大奖赛以极大的支持和关怀。如电视台文艺部主任胡兴平亲自挂帅、副主任史宗毅和电台文艺部顾问孙寿礼、副主任林良实、许孙兴等都给予多方帮忙与关怀,这一切都是办好大奖赛的关键。
2、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工具的作用。是办好大奖赛的主要原因。
(1)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节目报的作用。大奖赛期间,我们力争在每期的广播电视节目报中刊登有关消息、剧照等,以扩大影响,前后共登了八篇报道,两版剧照。
(2)充分发挥两台新闻节目的作用。大奖赛期间,每阶段进展情况都在电台新闻节目和早上报摘节目中加以报道,前后共播出八次;电视台也在晚上新闻节目中播出六次,以扩大影响。
(3)充分发挥闽剧广播电视节目深入千家万户的优势,复赛期间,两台将29位复赛者的录音录像分别在《空中闽剧院》和《八闽剧坛》中播出四次,引起广大听(观)众的浓厚兴趣,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这当然与这次的录音录像质量有很大关系。由于这次全部都是用现代化的录音设备(立体声)和录像设备(转播车)而县都是专录的,所以节目质量较高,广大听(观)众很满意。
(4)充分发挥电台“戏曲与听众”,“文艺窗口”、“广播与听众”节目的作用。大奖赛期间,我们将初赛、复赛、决赛的情况和听(观)众来信情况陆续在这三个节目中广播以扩大影响。
3、两台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保证了这次大奖赛的顺利进行。这次大奖赛的工作人员不多,只靠两台戏曲组的同志,他们齐心协力,任劳任怨,一丝不苟,知难而进,尤其是电台的责任编辑陈淑英和戏曲组组长孔庆晋以及电视台的江秀慈、陈锦铭这四位同志在保证日常播出节目的同时,全力以赴投入了“大奖赛”,大家事无巨细,份内份外,样样都干,自始一至终做了大量的工作。此外,电台戏曲组的夏枫、王宏同志和北京广播学院实习生檀占云同志也为大奖赛出了不少力,帮了很多忙。还有电台录音员何志杰、许若智、陈允忠三同志也给予大力支持,在录音中认真负责,加班加点,毫无怨言,精神可嘉。
4、这次大奖赛之所以办得好是与各级文化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分不开的,这次大奖赛受到各地、市党政领导和文化主管部门领导以及各剧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如福州市文化局副局长高淑华对这次大奖赛非常重视,她亲自派人到各剧团去摧报名;又如顺昌县宣传部副部长郑钟立亲自来电询问大奖赛的情况;又如福州红旗闽剧团团长林超平和古田县闽剧团团长林汉湘来信赞扬说:“你们两台向闽剧观众推荐新秀,扩大影响,这对于争取新的闽剧观众以及激励闽剧青年演员努力奋进,无疑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新办法,我们由衷高兴,并积极推荐新秀参加”。还有福州闽剧二团领导也来信说:“我团接到大奖赛通知后,感到格外高兴,党支部、团委会及艺委会立即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具体方案。”又如省闽剧团和福州闽剧一团的领导接到通知后也立即研究方案,推荐新秀报名。此外,连江、三明、南平、永泰、霞浦等剧团领导都推荐本团最优秀的演员参加。由于各剧团推荐的都是尖子、骨干,他们都有扎实的基本功,才保证了这次大奖赛的质量,大奖赛期间,各剧团领导亲自带队、亲临现场指导。例如永泰二团领导宁可放弃一个晚上的演出(损失400多元)也要带着演员从遥远的长乐乡下赶来录音录像;霞浦、古田、长乐三个剧团的领导也是亲自带演员从几十里外的农村赶来录音录像,录完后当天晚上又赶回演出;省闽剧团副团长陈小言亲自陪演员来录音,从上午七点半陪到深夜二点多,中午也没休息,一直坚持19小时;三明市闽剧团团长林可清亲自带演员来录音,第一次录不行,第二次又亲自带队来录,在省闽剧团领导和福州闽剧一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这两团的乐队同志不辞劳苦,日以继夜地为地县剧团演员伴奏,保证了大奖赛的顺利进行。此外,顾问、评委们本着对青年演员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评选,毫不含糊,这些也促使大奖赛比较健康地进行。
5、大造社会舆论也是办好大奖赛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奖赛期间,我们力争把有关消息分别刊登在福建日报、福州晚报、福建戏剧、省剧协剧谈、电影戏剧报、中国新闻社等有关报刊上,以扩大影响。
6、这次大奖赛不仅给闽剧青年演员一次互相观摩、学习、提高的大好机会,而且也是对我省闽剧艺术事业的一次大检阅、大促进,它推动了剧团的工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闽剧代有才人出,何愁舞台不风骚”。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
由于是首次举办这样全省规模的“大奖赛”,没有经验,加上经费少,人手少,所以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1、由于大奖赛各个阶段的时间都定得比较仑促,所以有时显得计划性不够,例如初赛只限三个上午,致使有四个剧团的9位演员因超过规定时间而未能参加初赛,这难免有遗珠之憾;而复赛才一星期,显得很仑促。
2、由于评委中绝大多数是省团和市一团的,他们当中有些人有本位主义,致使有些地县剧团的演员在决赛当场评分时分数偏低,这难多有不公正之处,从而引起地县同志和一些群众的不满。
鉴于上面情况,我们建议:
1、今后再搞大奖赛时要加强计划性,聘请评委要慎重,不宜过于集中。
2、今后可以多搞类似大奖赛的活动,以丰富我们的戏曲节目,扩大戏曲广播电视的影响,这次是两台合作,用的钱较少,人手也少,可影响很大,今后两台还可继续合作,共同把戏曲节目办得更活更好!
3、希望两台领导重视戏曲广播电视、在经费、人力、物力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便我们大张旗鼓、大胆放手地干。
省电台、电视台戏曲组
执笔 陈淑英
1986年6月19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12-31 02:11 , Processed in 0.2074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