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91|回复: 1

闽东戏剧概况

[复制链接]
音乐虫子 发表于 2009-6-5 21: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闽东戏剧活动始于宋代,兴于明代。据《古田县志》载,宋淳祐间,古田县大桥中村临水官,敕封增设建戏台。周宁县浦源乡的郑氏宗祠在宋代即有戏台。     明崇祯十年(1637),寿宁知县冯梦龙所撰《寿宁待志》记载:“西溪人多习戏,然力不能具行头,多往浙合班,大家有庆喜好事者,则于福安迎之。”清代福安诗人李枝青《西云诗抄》卷一有《题林纲秋孝廉(附子)传奇》诗三首。林纲秋名滋秀,福鼎人,乾隆六十年乙卯科举人。可见当时闽东各县已有戏剧活动。时值中原战乱,大批北方艺人避乱逃荒南下入闽,故而造成闽东戏剧发展的繁荣。明代,霞浦农村常演傀儡戏。清嘉庆年间屏南龙潭村始见“四平班”。清道光年问,屏南有了“平讲”戏班。嘉庆至同治年间,闽东地方戏曲盛行。各地兴办的农闲短班不计其数,专业长班亦为数不少。如屏南的“老祥云”四平班,寿宁的“廷家祥”北路班,宁德的“新回春”平讲班都负有盛名。清末,闽东北纵深地带相对稳定,“平讲戏”在这一带盛行一时,其中福安下白石莲房头人林聚利所掌的“新长兴”平讲班,聚集屏南、古田、福安、霞浦、福鼎、寿宁、罗源诸县老艺人于一台,长年活动于宁德、闽北,亦曾到闽侯、连江、长乐、福清、平潭等地演出,影响颇大。
    “五·四”运动后,“白话剧”(话剧)传人闽东。福安、霞浦、福鼎等县的进步学生,在开展反帝爱国活动中,高唱《打倒列强》歌曲,上演白话短剧,掀起反帝热潮。
    民国初年,闽剧在福州地区兴盛起来,当时霞浦海上交通发达,与福州经济交流频繁,闽剧班也就随之进入霞浦。同时,古田等福州方言区也开始流行闽剧,加上闽剧名旦郑奕奏、傅亿浓唱片流行,闽东爱好闽剧者日益增多,并开始组织唱班,甚至发展到农村。民国初期,屏南际头村张荣璃请福州闽剧艺人洪基为导演,组织了闽剧班,颇有名气。民国.11年(1922)福安韩阳大户周洛卿倾资兴办正宗京剧班,以演出《芦花荡》、《祭东风》、《探阴山》等传统京剧,轰动全县,继而巡回闽东、闽北各县,名噪一时。民国14—15年间,坐庄福州的福安茶商陆续引进“一奇”(善传奇)、“三乐”(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二头羊”(赛天然、庆乐然)及霞浦的“群芳女班”、“清云俱乐部”等到福安演出,引起轰动。20年代末30年代初,外地名班陆续到闽东演出,且来去频繁。自此以后,闽剧逐渐取代了当地平讲班、北路班、四平班。古老的“四平”、“北路”、“平讲”戏逐渐衰落而转向民间。
    1927年2月,北阀军曹万顺部途经福安休整三天,在军民联欢会上演出了讽刺贪官污吏的话剧《乌先生》。1934年中共闽东特委机关报《红旗报》刊登组织工农剧社启事,指出:“剧社系创造工农大众的艺术,队级斗争的工具,暴露旧社会黑暗,指示新世界光明,为苏维埃而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多数戏班,改称剧社,上演京剧、闽剧及宣传抗日的短剧。各地学校进步师生、社会爱国人士自发组织业余剧社和由抗敌后援会领导的“抗建剧团”,上演宣传抗日的闽调节目和“文明戏”,影响颇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专区和各县相继办起文艺宣传队或文工队,配合土改剿匪、抗美援朝演出《白毛女》、《血泪仇》、《赤叶河》、《新仇旧恨》及一批小型自编新剧目。自1949年冬霞浦县成立霞浦县闽剧团后,各县也相继成立剧团。1950年10月福安成立福安县闽剧团,1951年7月古田成立古田县闽剧团,1954年4月,宁德成立宁德县闽剧团,1957年屏南成立屏南县闽剧团。1958年周宁县成立周宁县闽剧团。温州著名越剧演员吕爱宝为支援福建前线,率温州“信陵”越剧班人闽,同年十月成立福鼎越剧团。1954年3月柘荣也成立了柘荣越剧团。寿宁与福鼎分别于195l、1954年成立了京剧团。寿宁还挖掘整理古老剧种北路戏,于1960年10月成立了寿宁县北路剧团。福安于1960年3月成立了福安县平讲剧团。同时对旧戏班进行整顿、扶持,改称职业剧团或业余剧团。业余剧团的活动极其活跃,仅霞浦一县便有业余剧团三十多个,甚至出现霞浦洪江“一村五团”的繁荣景象。较为著名的如福安仙岩、穆阳业余剧团、屏南四坪平讲剧团、福安留阳平讲剧团和宁德洋中的钟洋业余剧团等。尤其屏南龙潭四平剧团是唯一现存的四平剧团。
    这一时期,各剧团的演出剧目非常丰富,不少剧目赴省参加了历届戏剧会演。1952年霞浦剧团的《白蛇传》参加福建省第二届戏曲会演。1954年折子戏《闻宫》又参加了福建省第二届会演。福安闽剧团的现代小戏《走上靶场》、《自云山上货郎担》,寿宁北路戏剧团的《张高谦》,柘荣越剧团的《草岗变茶岗》、《魁洋赤卫队》,福鼎越剧团的《梁祝》、《钗头凤》以及福安平讲剧团的折子戏《采桑》、《赠钗》、《断桥》等参加省历届会演均获好评。
    这期间,戏剧艺术教育也有很大发展,1958年福安专区成立戏曲学校。1959年寿宁开办北路戏训练班。各个县剧团也都开办团带班,全区共有学员110人参加了培训。
    文化大革命中,剧团全部解散,艺人大部份下放农村,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取而代之,专演样板戏,地方剧种不复存在。
    粉碎“四人帮”后,我区戏剧又获新生。1977年2月福鼎县越剧团首先恢复了建制。接着古田、宁德、柘荣、寿宁、周宁、霞浦、屏南、福安各县剧团相继恢复建制。地区1980年元旦改建越剧团,1981年成立地区海岛文工队,开始了新时期戏剧的繁荣。这期间,各剧团演出剧目丰富,演出场次增加,观众观看踊跃,舞台新人迭出,演出质量提高。1981年7月地区剧目工作室成立,大力抓剧目创作,促进了我区戏剧创作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剧目,参加省历届会演,获得了优异成绩。如《丹桂嫂》、《同意不同意》、《小包断案》、《好汉吃了眼前亏》、《小花争蛋》、《草人护笋记》、《岳云出征》、《浴血琵琶》、《英雄难过面子关》、《天公地道》、《青姑》、《溜冰场上》、《四季恋》、《和尚三告状》、《金秋曲》、《急避巷》、《彩莲闹婚》、《武夷狐疑》、《山里人》、《钦差选贤》、《野草情》、《醉秀才》、《孩子剧团》等。其中《浴血琵琶》获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题材剧本二等奖。《孩子剧团》获1992年全国儿童戏剧评奖剧目一等奖等八项奖。1992年1月古田闽剧团的《野草情》晋京演出。1990年6月《剧本》发表《孩子剧团》剧本,这是我区戏剧创作的新突破。
    这一时期的艺术教育亦有很大发展。1980年福建省艺术学校宁德地区越剧班成立。同年古田县戏剧班开办。1985年寿宁县北路戏曲班开学,接着屏南和柘荣职业中学也相继开办戏剧艺术班。各团以团带班学员亦时有招生,培养了一大批戏剧表演人才。1983和1989年参加省第二、第三届中青年演员艺术比赛,有邢雅惠等人荣获金银铜牌奖。
    至今,全区九县各有一个县级专业剧团,地区有一畲族歌舞团。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根据省文化厅调整布局、分类指导的精神,经省文化厅评估,我区古田、周宁、福安、柘荣、福鼎、寿宁、宁德、霞浦等县剧团被评为二类剧团,屏南闽剧团被评为三类剧团。
林中水榭 发表于 2009-6-9 11: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哦,了解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12-31 01:06 , Processed in 0.15315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