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346|回复: 5

“闽剧之源”平讲戏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剧团二伯 发表于 2009-4-12 00: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扭头、捏指、盘腿、撇嘴、扮鬼脸……仿佛一生的演绎,都幻化成一个个的动作;一生的坎坷,都在一笑中带过。

  当得知平讲戏已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时,古稀老艺人张贤读高兴地为大家表演起自己最擅长的一些“丑角”高难度动作。张贤读,是福建屏南“闽剧之源”平讲戏的第九代传人。

  听他讲,平讲戏系闽剧前身之一,是明末清初流行于闽东民间的“驮故事”(也称“肩头棚”)表演艺术演变而成的,形成于清代初期,鼎盛于清咸丰、同治年间;起源于福建屏南,流行于闽东北及福州等广大地区。它用当地方言唱,平俗如讲话,因而得此名。

  “经调查发现,自清初以来,屏南全县有一百一十五个村庄办过平讲戏。从屏南平讲戏的班社发展情况来看,福建平讲戏的发祥地就在屏南。”福建屏南县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陆则起说。

  据屏南际头村张氏族谱记载和相传,龙际平讲班建于康熙年间,前身由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耿军和屏南龙岗寨寨主张良瑞兄弟策划反清复明时引进的“江湖班”逐渐衍成。明末平讲戏名旦张志慎,二十岁从艺,三十岁成名,被后人称为平讲戏“一代宗师”,就是从龙际平讲班出道的。

  一九八四年,在屏南棠口乡龙源村陆姓老艺人家里,发现了清嘉庆年间该村龙源平讲班遗留下来的两箱戏装,共三十一件,内有生、旦、净、末等角色穿戴的衣裙、莽挂、帽盔等,刺绣精美,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所发现的数量最多、有明确年代记载的古戏装。

  “东山岗,平讲班,台搭后门山,丈夫去做戏,妇女管田山,演过六月四,还有八月三。”当地民间流传的歌谣,可见屏南平讲戏的盛极一时。在清光绪末年到民国初期,平讲戏与儒林戏、江湖戏开始结合俗称“三合响”,形成今日闽剧的雏形。

  如今,儒林戏、江湖戏已不复存在,仅音乐唱腔保留在闽剧里,而平讲戏依然以独立的形式在屏南存留。受各种因素制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平讲戏基本停演。近年来,屏南开始开展平讲戏艺术的抢救挖掘工作,又使平讲戏焕发新的光芒。屏南平讲戏已被中国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去年八月,屏南县平讲戏剧团应马来西亚沙捞越屏南公会与福州公会的邀请,分别在马来西亚诗巫、美里两市演出。别具风格的唱腔,趣味十足的演艺,让海外乡亲倍感亲切,也令当地民众大开眼界,进行演出的剧场座无虚席。

  对十四岁开始学演平讲戏、十六岁登台演出的张贤读来说,平讲戏让他生活有着落,更重要的是给他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和喜悦。老艺人不仅戏演的好,而且是个好导演,通过自身的回忆写下了许多失传的剧本。他非常希望平讲戏能不断地传承下去,但学戏的人越来越少,老人对此很担忧。

  当确认平讲戏已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时,老人说不出的高兴,“枯树发新牙,平讲戏的传承有希望了!”老人说,只要政府重视,他将不计报酬和得失,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弘扬平讲戏的责任。
闽苑欣韬 发表于 2009-4-18 02: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雨,长见识了。顶帖了...
闽苑欣韬 发表于 2009-4-18 02: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雨,长见识了。顶帖了...
bin598 发表于 2009-4-19 1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岚哥,了解了点
 楼主| 剧团二伯 发表于 2009-5-15 23:5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虫子的稿子,我给调整了一下格式, 不是我的,大家误会了,抱歉呀!
闽苑欣韬 发表于 2009-5-17 21: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谁的都一样啦,你就不用客气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12-21 22:22 , Processed in 0.1997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