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976|回复: 1

闽剧韵浓 夕阳更红

[复制链接]
音乐虫子 发表于 2009-10-3 22: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沙县老年大学闽剧班,学员年龄最大的91岁,最小的57岁,平均年龄71岁,是一个老年人的队伍;2006年底闽剧班开班,现在还不到3周年,又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但正是这样一个“老”而“年轻”的团队,在沙县掀起了一股闽剧风,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重头戏”。      
     琴弦和鸣,闽韵绕梁。日前,笔者来到沙县老年大学闽剧班时,看到20多名学员正在排练开唱,一招一式,严谨认真;一唱一和,颇见功底。“国庆前夕,老年大学要在府前广场举办一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这些天,大伙儿正加紧排练新剧目呢。”闽剧班班长高纯金说。     闽剧班作为沙县老年大学一个新兴的充满活力的团队,从成立以来就活跃在各个舞台上,他们的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有心栽花”之作    

     沙县老年大学闽剧班的成立属于“有心栽花”之作,“栽花”的人是闽剧班的指导教师李已朝。 闽剧,又称“福州戏”,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瑰宝,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以前,沙县传唱的有京剧、越剧,却没有唱闽剧的风俗。闽剧流传到沙县,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1941年3月,福州沦陷,一部分生活在闽江口的福州人,举家逃难至福建西北部的建瓯、将乐、沙县、永安等地,闽剧也随着福州语系流传开来。     闽剧是用福州方言演唱,局限了它在沙县的发展;但闽剧又是现存用福州方言演唱、道白的唯一戏曲剧种,因此也显得弥足珍贵。     李已朝今年68岁,原是沙县公安局的干部,他接触闽剧,是在退居二线之后。刚开始时,只有七八个闽剧戏迷在家里拉拉唱唱,活动范围小,纯属自娱自乐。2006年,沙县老年大学准备扩大招生规模,开办特色科目,李已朝找到老年大学校长陈金泰,提出了创办老年闽剧班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     消息传出后,经常与李已朝在一起拉拉唱唱的老“唱将”们纷纷前来报名。与此同时,铁心促成闽剧班的李已朝也开始四处游说,动员闽剧戏迷一同入学。几天的工夫,从前台到后台,10多人的老年闽剧班很快成形。随后,在老年大学和相关部门的提议下,沙县闽剧团也相应成立,李已朝担任闽剧团团长,闽剧班学员全部是闽剧团成员,并且队伍慢慢扩大。目前,闽剧班学员已发展到22人,闽剧团则达到36人。

    在协作互助中成长

    闽剧班开办伊始,经费紧张,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是学员们对学闽剧的热情依然高涨,他们除了坚持上课外,还捐出了不少公共设备。     “前后台需要的服装、道具、乐器,全部都是学员们自己购置的。后台主胡的张锦康已经76岁了,他花费3000多元,两次亲自去福州买二胡;指导员叶道章是供电公司退休职工,自己出资1000多元为剧团制作道具灯光;实验小学退休的陈彬老师,从VCD古装戏中,一字一句地把剧本抄录下来做教材……我们闽剧班是在大家协作互助中成长起来的。”李已朝说。     闽剧音乐曲调丰富多彩,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包括曲调婉约的“逗腔”、粗犷激越的“江湖”、通俗流畅的“扬歌”,以及清新活泼的“小调”等四大腔,后台乐器包括二胡、三弦、月琴、笛子、唢呐、锣等。演出时,要求唱和演、前台和后台配合紧密,具有较高的难度。     今年65岁的林丽娟是闽剧班前台演员,她说,学员们年龄偏大,学一出新剧目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艰辛,从VCD中抄录剧本、分配角色、背台词,到对台词、后台配乐、表演,都要大家相互揣摩,一起配合,才能完成。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闽剧班每周上两节课,但学员们认为:“光靠课堂上学唱还不够,重在平时的勤学苦练。”每天早上,91岁的学员赵震家中最为热闹,学员们把他家一楼客厅当作排练场,都聚集到这里反复练习,风雨无阻,从不中断。     高纯金说,两年多来,在学员们的共同努力下,闽剧班已达到相当水平,其中《父子两状元》等一些专业剧团才能演的大型剧目,他们也能比较完整地表演下来,且具备一定的“含金量”。

      激情演绎夕阳更红

    “闽剧表演必须与时俱进,要创新才有生命力。”李已朝说,闽剧班在保留闽剧原汁原味唱腔风格的同时,加入了不少现代元素,“比如,为让当地群众听得懂,改编并排演一批深受观众好评的《卖洋桃》《担花记》等传统剧目,把普通话融入唱词中,用普通话演唱,让群众听得懂、看得乐。”     自编自演有地方特色的剧目,是闽剧班的另一创新。李已朝、陈彬,还有83岁的学员林泽生,是闽剧班里的创作主力,他们先后编写创作了《沙县小吃闯天下》《颂改革开放三十年》《赞人民警察》《六劝市民莫赌博》《赞龙坑村民好榜样》等30多个剧目,以快板、三句半、表演唱等形式演唱,表现形式和内容丰富了许多,获得观众的普遍认可。     虽然闽剧班成立还不到3年时间,但他们已成为沙县大型节日活动的“常客”。逢年过节、庆典活动,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文化“三下乡”,他们的演出是观众乐于享受的一份文化大餐。     在登台演出的同时,闽剧班还经常下乡、进厂,活跃在沙县城乡,通过义演给群众带去欢乐。每个星期日上午,闽剧班学员准时出现在滨河路小广场演出,受到群众的追捧。陈金泰介绍说,闽剧班每年参加各类演出40多场次,观众达万余人,在沙县培养了众多的闽剧“粉丝”。(罗邦铭 黄其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闽水情 发表于 2011-4-21 15:5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难能可贵的闽剧情。说得好,闽剧表演必须与时俱进,要创新才有生命力。
舞狮.gif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5-5 13:46 , Processed in 0.2090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