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519|回复: 8

福州两小孩离家出走寄居麦当劳一年

[复制链接]
银狐 发表于 2009-12-29 11: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东南快报记者 孙韬 林风 实习生 可闻 洪冷冷 文/图
  昨天又降温了,越来越冷的福州,一入夜,繁忙的街道马上冷清下来。
  津泰路麦当劳里,17岁的男孩小林穿着一双凉鞋,没穿袜子,拿着吸管、扑克,给顾客表演一些他自学的“小魔术”。虽然有失误,但还是能博得掌声。
  另一家万象城的麦当劳里,昨天凌晨3点,14岁的女孩倩倩穿着单薄的衣服趴在桌上睡着了,间或醒来,她对着玻璃窗跷起兰花指,浅唱低吟。
  麦当劳的员工们说,两人寄居在麦当劳近一年了。
  走近他们,会发现他们身上都有故事。同样生活在破碎的家庭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而离家出走,每天为了要吃什么发愁,大冬天的都只能穿着单薄的衣裳……
  在这样仅求温饱的环境下,话语间他们还是反复提到了两个字:理想。小林说,他要当魔术师;倩倩说,她的理想是做闽剧花旦。
  小女孩的闽剧梦
  醒过来,她伸了伸因寒冷蜷缩起来的身体,解开马尾辫,对着麦当劳的玻璃,当镜子梳起妆来,跷着兰花指,一招一式都带着唱戏的范。
  12月28日凌晨3点,万象城麦当劳里,倩倩趴在餐桌上睡着了,画着浅烟熏妆的脸庞贴在一本杂志上。杂志的封面是一首诗:是谁说,“你一个人冷”;是的,我,一个人,冷;我想,我还是抱住自己……
  醒过来,她伸了伸因寒冷蜷缩起来的身体,解开马尾辫,对着麦当劳的玻璃,当镜子梳起妆来,跷着兰花指,一招一式都带着唱戏的范。



凌晨三点多,倩倩(左)睡得正香,旁边有个男孩和她一样在麦当劳




  黑色风衣、黑裤子、高跟鞋,十指涂上暗红色指甲油。看起来成熟的装扮下,不过是14岁小女孩。麦当劳的员工说,这名小女孩在这里快一年了,晚上就趴在桌子上睡。
  前几天的一个晚上,麦当劳清场,工作人员告诉倩倩,为防止传染病,餐厅消毒。
  “原来晚上时间这么难熬。”倩倩说,她不停辗转于商场、超市、KTV,一家家店全部关门,最后辗转于银行自动取款机窗口、电话亭甚至楼道。“晚上还是睡觉最幸福。”倩倩说。
  27日晚,倩倩来得很早,9点多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因为天气冷,身高164厘米的她蜷缩得很小,只穿薄薄2件衣服。麦当劳里只剩几个人,很安静,安静得能听见她肚子里“咕咕”的声音。她晚饭还没吃,就睡觉了。
  倩倩说,她过完年就从家里出来,就是不想回家。
  除了寒冷,她每天都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今天怎么吃饭?因为未满16周岁,也没有身份证,打工也没人要。偶尔自己找点散工打打,或是有好心人给她留点钱,是她唯一的经济来源。麦当劳一位员工介绍,有几次,他看见小女孩偷偷捡起客人剩下的食物吃。
  倩倩说,她离家出走是因为与父亲关系破裂,而最主要的原因是爸爸掐断了她学闽剧的梦想。
  她介绍,因为喜欢,她决定去学闽剧,演花旦。在家人的帮助下,她进入一家闽剧团,跟着师傅学了起来,闽剧团在闽侯,里面很多人都认识她爸爸。一天,一条她唱得不好的消息传到父亲耳中,父亲就不让她学了。
  “我知道啊,他就是为了他的面子。”从此,她与父亲的关系越来越差,直到离家出走。
  “只要可以学闽剧,我什么苦都愿意吃!”倩倩说,她经常学习闽剧的发声技巧,只要看到有演出,都会站在那里看到谢幕,她还告诉记者,她最崇拜的是戏剧演员李玉刚,爱看他反串演出的曲目《贵妃醉酒》。
  小魔术师的执著
  魔术以外的话题,他经常都用“无所谓呀”的口头禅搪塞,一聊到魔术,脸上立即绽放出光芒。
  昨日上午,在津泰路麦当劳里,也睡着个17岁的男孩小林,一件短袖加上一件不厚的灰色外套,脚上一双黑色凉鞋,没穿袜子。麦当劳员工说,他在这里呆了将近一年。
  倩倩说认识小林,以前自己也在津泰路麦当劳住过一段时间,“就是那个变魔术的。”后来两人闹矛盾,倩倩就换了地方。
  同样也是因家庭矛盾离家出走的小林一般白天睡觉,晚上表演魔术,夜里则经常到网吧玩通宵,QQ昵称为“奇迹的魔术师”。
  前晚,小林拿着扑克牌,在几个女生面前表演扑克魔术。喜欢黑色还是红色?小林问女生,一个说黑,一个说红。
  切牌、发牌,一连串熟练的动作,加上丰富的表情,几个女生看得目不转睛。打开各自面前一对牌中的第一张,两名回答的女生分别拿出一张黑桃A和红心A,大家开心地笑了。
  “好玩吧,想学只要10块钱。”小林说,真有个女孩想学,掏出10块钱,一下破解了这个魔术的奥秘。
  一看到有用餐顾客上来,小林就试图接近并不停地摆弄手中的扑克牌,大家往往都被逗得哈哈大笑,但很少人愿意掏钱。
  表演完魔术,他又到了麦当劳附近的网吧玩通宵,这么冷的天,他只穿了两件衣服,一双拖鞋。一个魔术交流比赛的视频,他看了许久。随后,小林又在百度上输入“扑克牌魔术教学”,对着视频拿出扑克牌模仿起来。
  魔术以外的话题,他经常都用“无所谓呀”的口头禅搪塞,一聊到魔术,脸上立即绽放出光芒。他告诉身边的人,他的梦想就是当一名魔术师,希望拜师学艺,但一直没有机会。
  “我发现他是个倔强但是执著的人,所以让员工们对他客气些!”餐厅值班经理胡家良说,“只要不影响客人,他都可以在这里休息。”餐厅员工也经常帮助小林,小林经常缠着客人,他们也会出面阻止。为了充饥,他会在帮忙收餐盘时顺手捡些剩余食物。
  “看见很多人帮助他,我想,我不应该放弃他。”胡家良说。
  流浪的孩子 破碎的家庭
  上个月的一天晚上,气温从摄氏20多度降到9度,小林母亲带着2岁女儿,到麦当劳找小林,带来了一件灰色外套。
  等了1个多小时,又找了半个小时,林妈妈终于在一家网吧找到小林,一见到妈妈,小林跑了。林妈妈只能不停地摇头。
  据她介绍,他们家就在南后街,她很早便与小林的爸爸离婚,后来改嫁给一个在福州生活的日本人,又生了一个女儿,日本人对小林还不错。但后来两人又离婚了,她又跟了个东北人,生下现在这个2岁的小女孩,但是也没走完这段婚姻。
  小林小学开始变得难以管教。初中读完后,就不读书了。林妈妈给他找了个师傅学,没多久就不学了,“我再也管不住他了。”林妈妈说,后来他又说要学魔术,林妈妈没同意。
  小林今年开始每天都不回家,她多次找到麦当劳去喊小林回家,但每次都没有结果,最后也只能偶尔去送送衣服。林妈妈与儿子在语言上几乎没办法沟通,“没说几句就会吵起来。”
  “他一直怪我为什么要离婚,至少没离婚还有个爸。”林妈妈说。
  倩倩也与小林一样,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中,据她介绍,妈妈在她30天时,就离开了这个家。后来爸爸又找了几个女人,但是都没有成功。
  她对妈妈的印象,就是在她7岁时,妈妈来看过她一次,妈妈很高,有一米七多,很有气质。她说她爸爸脾气不好,经常打她,在福州做生意,但是快一年了,爸爸都没来找过她。对于这些,记者无法找到倩倩家属核实。
 楼主| 银狐 发表于 2009-12-31 11: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告楼主:《讲座》的碟片没有图像的呀?为什么不做成有主讲人在讲的呢?那样不是更好卖了么?
闽剧铁杆票友 发表于 2009-12-31 08:48



哈哈
人家是在“广播电台”的“空中闽剧院”工作

当年,象郑依奏那样的演员,恐怕没留下多少影像资料,因为连彩电可能都没太普及......
音乐虫子 发表于 2009-12-31 13: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下午两点半经常收听“空中闽剧院”,现在没这栏目了。
 楼主| 银狐 发表于 2010-1-2 07: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支持闽剧事业,我还是喜欢买,也认为买得对。不过,说实话,没图像的片子,别人可不会买。
闽剧铁杆票友 发表于 2010-1-1 10:05



该CD主要是作为资料!
买的人也基本上是作为收藏

没有什么很现实欣赏意义,因为其内容是课程为主,伴以闽剧名家或大师的唱段加以讲解
音乐虫子 发表于 2010-1-3 19: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7# 闽剧铁杆票友
这些CD上的资料都是很早以前的,那时候根本就没有图像资料,老艺人的唱段现在是很难听到了,我就是作为把它作为珍贵的收藏!呵呵!
 楼主| 银狐 发表于 2010-1-4 14: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起码有陈老师坐讲台上讲的画面也好呀!我因爱听闽剧,是无所谓,换了别人,见只有声音无人影,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的。你们具体帮陈老师办这事的人,也得帮周到一些。
闽剧铁杆票友 发表于 2010-1-4 10:15



不象梅兰芳
是国家首长对其影像要求专门拍摄!!!

就算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京剧大师程砚秋,也只留下《荒山泪》一剧,不多的画面!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大师,甚至没有任何影像资料存世!

陈淑英老师当年主持电台(看清啦,不是电视台)的《空中闽剧院》,根本没人会去考虑给他录像!!!

如若您一定要有图像的
真办不到!!!

说实话,我也很想得到程砚秋的更多图像
周恩来在世时,只能办到替他留了这出《荒山泪》

其后继任的几位国务院常委,几乎全是京剧迷,却只能“望声而不见影”

更何况闽剧!!!???????

请您多理解!能留下声音让我们听到就不错了!!!
 楼主| 银狐 发表于 2010-1-4 14: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是为了较全面了解闽剧各种唱腔,作为退休后学习用。话说回来,有图像不是更好吗,现在刻录又是那么容易!
============================




为了满足广大戏迷和领导对京剧的喜好

在李瑞环同志的支持下

花费巨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将先前只有音,没有像的资料
收集整理,请当今活跃在舞台上的中青年演员配上图像资料
用时十几年(1986--2002)
完成《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

闽剧有没人花几十亿
也来做一个这个????
 楼主| 银狐 发表于 2010-1-6 09:5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实际上现在并不很难,许多农民都买摄像机拍“电视剧”呢,怎么说得那么吓人。我是出于为你们的销路着想。你们钻牛角尖。不说了!
闽剧铁杆票友 发表于 2010-1-5 09:57



您怎么不明白呢??!
那时几乎没有“摄像机”!!!!

哎........怎么说,您才能明白呢?!!
bin598 发表于 2010-1-21 06:4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觉得有录音都算不错了,这些资料非常珍贵的。该知足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5-5-10 13:04 , Processed in 0.16070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