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中文名注册 登录
福建闽剧网 返回首页

剧团二伯的个人空间 http://fjminju.org/?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董生与李氏》观后

热度 3已有 2881 次阅读2013-1-23 00:40

古色古香的布景,韵味悠长的唱腔,悬丝提线的步履,余香沁齿的曲词,恍惚间,我从竖排古本中感受到的仅仅勾画在头脑中的对于宋元南戏的模糊印象,在《董生与李氏》的娓娓敷衍中,渐渐清晰。

许是见了太多古典的失落,听了太多空洞的口号,心中不免有些怅怅然。进场之前看到导演的话,暗想“重拾古典戏曲之古风遗制,回归古典戏曲之自由精神,彰显梨园古戏之本体特色,弘扬古典艺术之时尚品格”真的可以实现吗?

可幸的是,在丝竹的清新疏淡和唱词的细腻雅致中,我渐入佳境。

剧一开场,小鬼对李氏“小蛮腰,樊素口”的评价就让我对后面的内容有所期待,我坚信细节见功夫,真正回归古典的探寻绝对是越细处越真切。果然不假,当二小鬼用腿当琵琶,用哭丧棒当二胡为郭员外伴奏时,我马上联想到《张协状元》里小鬼装门的设计,梨园戏保存了很多古典戏曲的演出形态,此处的虚拟和诙谐,与《张》剧如出一辙。

随着剧情的敷衍,表演的精湛,唱词的精妙越发让我应接不暇。郭员外舍不下如花似玉的爱妻,“妻妾眼前花,死后冤家,每是墓前草未绿,则见她别长了情芽”的忧虑让他想到了一个自认为聪明的办法,托付隔壁的董四畏代为看管遗孀李氏。“亦广文,亦五柳,古人文章,描我在前头,今日出场缘何事,细思量,端的无来由。”将那董生带出场,简简单单的“端的”二字,细思量还是有一番来由的。听说郭员外让他监视李氏,酸腐的秀才连连推却,“鸡鸣狗盗所为,煮鹤焚琴何异。吾乃堂堂儒生,乃教斯文扫地,一世清名毁于兹。”但无奈郭员外临终不肯闭眼,秀才只好斯文扫地一把了。

第二出名为《每日功课》,书童们在他们的“每日功课”中唱道“人生识字糊涂始”,似乎暗语先生的古板迂腐。果然不假,没有来上课的先生“一路经书遮羞颜,不敢抬头走”,亦步亦趋地跟在妇人身后,履行自己对于郭员外的诺言。李氏在这一节的[短相思]颇有元曲意味:“巫山云散,霜雪折雁行,角枕泪痕湿,五更钟鼓独自伤。虽每坟前细细诉,又一语何曾到冥间。只落得,满目凄凄芳草,长随个迂腐秀才郎,空对着断梗飘絮,古道夕阳。”不肖说曾静萍的传神演绎,单单读这曲词,凄婉哀怨的情绪都会渐渐浸润你心。接下来的隔巷相望中,李氏的眼波流转令空气里弥漫着一丝淡淡的暧昧气息:“学馆隔巷相望,尽日书声绕梁,且听那诗三百,九曲回肠,也好见他老冬烘,恼人痴模样。”二人一不小心,目光碰了个正着,呆傻的书生先言“门儿半掩,南风微卷珠帘,玉影隐约更教书生何以堪。”继而哀叹“每日里但求一瞻”,坦言“岂心如止水,风乍起微谰”。而李氏也失落于“放落珠帘,一抹余晖入翠轩,小巷里,琅琅书声断。读书人,渐行已渐远。怎奈何,帘里人,意未阑,倚栏独顾盼”。于是李氏送来谐音“留恋”的榴莲,董生不禁失态,“竟一时有了那非分想”。

自作聪明的董生跟踪数月也未发现李氏的不轨行径,他想到自古偷情都在夜晚,于是月夜窥探邻院。第三出《登墙夜窥》中,戏剧冲突向着高潮攀升,虚实掩映之间,清澈的月光伴着清丽的唱曲令人恍惚间置身于花枝扶疏的后花园。类似于许多古典戏曲,后花园总是萌生爱情催发爱情的最好场所。二人在此的唱和极尽古典曲词之优美。优美的唱词如同月光般轻泻而出。李氏的[双闺]唱道:“彩云归去月满庭,岂独对青蛾翠画屏。素手推绿窗,为向银河窥双星”,而董生的[寡叠][潮影]也延续着后花园的浪漫情调:“月影花影树影共灯影,更哪堪亭亭玉立佳人影”,“书生何幸,如到桃源境”。李氏哀叹“空对着朗朗窗外月,独守那荧荧榻前灯”。而引用自元人【天净沙】的“东邻多病萧娘,西邻清瘦刘郎”从曾静萍的喉中自然溶泄,空旷悠远宛如天籁,引逗得痴痴傻傻的书生借着酒意微酣不仅遮得满面羞,还惊叹于李氏“乍见一身缟素,霎那间春衫窄窄衬柳腰。灯下对镜重把双眉画描……却比文君别样娇”,一时间“魂儿销,心旌摇”。貌美聪慧的李氏发现了董生攀墙而窥的行径,也似乎明白了秀才攀墙的原因所在,于是她不着痕迹地打发了梅香,接下来的唱词变换地大胆泼辣,句句直冲董生而来:“骂你个短命,骂你个短命薄情材料,小可的无福怎生难消。想着月下星前约,受了些无打算凄凉烦恼。我呀,想着记着梦着,想着记着梦着又被这雨打纱窗惊觉了。”果然傻秀才中计,被这元人小令中的淫词滥调气得连声惊呼。李氏继续作弄秀才:“([福马郎])提灯,我今提灯出绣闱。掩门,我来掩门闭了双扉。再整罗裙共云鬓,绣弓鞋,莫得斜欹。我恰似,红拂私奔女,莺莺赴佳期。莲步今夕何处移,堪怜墙上一个,望眼欲穿时。”墙头的书呆上了圈套,恨唱[逐水流]:“把你行径,俺看了真切,原是你风流穴。……一对野鸳鸯,好欢悦,正是捉奸好时节。只是呀,此岂书生所为?我又何太绝。”可爱的书生进退两难,“此时有计计计拙”,最后心一横学了张君瑞的翻墙行径,从墙的那头到了这头。

第四出《监守自盗》,男女主人公正式相会,情爱的点破也就在层层铺垫下顺理成章了。月下西厢,门里门外,两人的心儿皆似撞鹿。李氏本怀着捉弄书生的目的,这时却也“人在西厢,心事在回廊。他呀,但见他咫尺如天涯,禁不住,禁不住我倚门望,笑他书生行藏,为何我一时也心慌忙。”董生则一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亦兢兢”的模样在“西厢门外,欲进无胆,欲退不能”,独善其身和受人嘱托的矛盾让他焦虑为难。当然,书生还是抱着“把你淫妇奸夫双双擒”的目的闯进了闺房。李氏窃笑书生的迂阔,长叹一声“秀才呀”,点起灯让他仔细看分明。秀才自然是寻不到他人影,汗颜之下连叹“我苦了我苦了”,“这闺房变作了白虎堂”。原本哀哀怨怨顾影自怜柔弱凄伤的李氏对亡夫托人监视自己的怒火和对董生懦弱迂腐的怨恨在这里一并喷发:“你,你这无用秀才,今生投了王八羔子胆。枉有贼心无贼胆,心想使坏使不了坏,……贻笑天下究可哀。”不骂则已,这一骂竟诱发了董生心底情愫和男子气概。这一处情节安排的巧妙不禁让人拍手叫好。虽然动情于李氏的美貌媚态,董生最多也就是借《诗经 卫风 硕人》作些臆想,再了不起也就偷偷窥视李氏两眼,究竟是不敢轻举妄动的。李氏这一骂真真是骂的妙,她不骂秀才半夜私闯闺房居心不良,不骂秀才无端对她操守的猜测让她自尊受辱,而是一下子就道出了心底的大实话,再呆再傻的男人也能听出话语中的无限暗示。在我看来,此处堪称全剧的“剧眼”。董生的态度一百八十度转弯,以前的种种掩饰层层盔甲都甩落在地,大呼“痛哉快哉”,“[慢头]一声臭骂好快哉,骂得我大汗淋漓,骂得我如芒在背,骂得我浑身通泰。”一把抓住夫人手,“[短潮]但见她一团红晕上玉肌,纤手抚弄香罗带,眼底里,半嗔半怪,脸庞儿万千仪态”。书生在这里回想以前种种,只觉得自己呆到极点,“灵魂儿飞到了天外,一时间我万般难捺”。迂回曲折后终于柳暗花明水到渠成,郎情妾意之下成全了这一对有情人。一双红绣鞋,含蓄而大胆地体现了丰富的内容,却又不落流俗,和全剧的文化风格相匹配,任何一类观众都不至于尴尬。其他的话,则由剧外的乐员说了出来。接着,又一个峰峦迭起,提及郭员外,董生从温柔乡的美梦中醒了神,一手契书一手红绣鞋,跌入下一个矛盾中。

如果说前四出是将故事娓娓道来,观者沉醉于清秀典雅的曲词,戏谑调侃的宾白。第五出坟前舌争则如狂风暴雨将冲突推至顶峰,“跋涉过山坡,素衣裙牵住了藤萝。李氏恍如作夜死,重到墓前滋味多。”([玉树后庭花])而董生也“昔日来时快如风,今日只觉路千重”。郭员外的鬼头刀一出,李氏的倔强直率敢做敢当突显了出来:“万千事莫惶恐,自有妾身能担当。”“愿甘引颈受刑,不愿命如浮萍。秀才快动手,愿血溅坟庭。”而懦弱的董生也胸中一股浩然正气,捍卫自己的爱情:“自古我儒生,浊世为精英,威武不能屈,危难见坚贞。董生诚不肖,未敢污令名。”“书中百万兵更作不平鸣”,到这里,董生还不忘从圣贤书里找自己的行动依据,着实让我忍俊不禁,“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不事人,焉事鬼?”仁乎?智乎?问得鬼魂哑口无言。于是董生安劝郭员外“泉下安睡,莫到人间作祟”,“何必再把活人累”。书生的骨气感染了李氏,赞叹“先生,壮哉!乍以为国中无男儿,谁知你凛然正气,刮目重相看,正儒者雄风再继。”结局自然皆大欢喜,“馆后小圆屋一椽,相如赋得白头篇。”

综观全剧,可圈可点处比比皆是。舞台演出的优美有目共睹。从文学角度上分析,欣赏其曲词,流丽华美不失清俊典雅,编剧王仁杰的抱残守缺不能自拔成就了此剧氤氲如烟的古典美。品味其宾白,幽默诙谐而又本色当行,比如丑角梅香骂书生“狗跟屁”,自言“一日吃三顿,万事皆不问。管你天子啥名姓,日落我就爱困。”骂猫言“要死,疯猫公!一场好梦正待圆,猫咬老鼠化飞烟。”符合人物性格,入木三分。分析其矛盾,清楚明晰而又波澜迭起,郭员外和李氏的矛盾,郭员外和董生的矛盾,李氏和董生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明里暗里作足了戏。当然,从文化的内涵上看,这部古典梨园戏引人入胜之处自然在于它还有深刻的韵味蕴涵于其中,限于学识的浅陋,自觉难以通透辟里,洗耳恭听前辈之言吧。

   【作者】赵莎莎

刚表态过的朋友 (0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4-16 13:24 , Processed in 0.14924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