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于海内外的福州闽剧,是福建“五大剧种”之一。它的音乐曲调丰富多彩,主要包括“逗腔”“江湖调”“洋歌”和“小调”四大类,其中以“逗腔”为正宗,也最具特色。 然而“逗腔”的“逗”字只是根据艺人们的“口传音译”,究竟怎么写,它的含义是什么,由于年代久远,文献无征,至今无人知晓。曾有人认为“逗腔”即“吊腔”,也有人认为“逗腔”为“调腔”,还有人认为“逗腔”系“兜腔”,因为“吊”“调”与“兜”在福州话的发音里都和“逗”字相似。 持“吊腔”者说,这是为了“吊念”明末上吊殉国的“闽剧奠基人”曹学佺,而他创制的新腔取名为“吊腔”。由于“吊”字不祥,后被文人改为“逗”字,这是一种说法。第二种说法是“调腔”,即按严格曲牌体演唱的腔调,但浙江有个古老剧种叫“调腔”,为了避免混淆,便改“调”为“逗”。第三种说法是“兜腔”认为这种腔调听起来“兜缓绵长”,但“兜”字不好写,便以“逗”代之。 以上三种说法,孰是孰非,至今仍是一个谜。但是,笔者在曹学佺的《石仓诗稿》等遗著里,发现不少地方提到艺伎演唱“时调”,有“翠管时调凤”“时调已从新”等记载。这种“时调”是当时盛行的“昆弋腔调”经曹学佺等人创新后,而成为闽剧独特的声腔。它具有“迂回婉转;典雅绵曼”的特点。这种“腔调”三百多年来,未见定名。直到20世纪30年代创办的《闽剧月刊》上首次出现“逗腔”二字,从此便沿用至今。 |
|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12-21 19:48 , Processed in 0.1326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