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红酒绿、长发飘飞,在震耳的迪士高音乐中,一群少男少女在舞台上尽情绽放着青春活力⋯⋯乍一看,还让人以为是歌舞团的演员在排练。实际上这是福州闽剧院排演的无场次现代闽剧音乐剧《红舞吧》,而这也是我第一次出演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戏。 面对这个精彩而复杂的世界,年轻的我们常常分辨不清真伪善恶。本剧主人公徐蕾蕾就是在善恶交织的情感冲突中,为了摆脱毒品投向光明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给我们排戏的是全国知名的湖南省湘剧院导演黄天博。黄导要求我们排练时就像进“红舞吧”玩一样.越松驰越好。他还提出“三化”的要求——唱腔歌化,台词生活口语化.形体动作姿态化(生活动作与现代舞结合)。整出戏没有锣鼓点、没有程式、没有亮相.完全打破了我在学校里学的那一套戏曲理论和表演规则。更要命的是我极少去迪吧.根本不会“蹦迪”,而我扮演的徐蕾蕾偏偏是个魅力四射的领舞!我心里还真有点发虚。幸运的是湘剧的“徐蕾蕾”专程来福州给我ff]~ll舞蹈。那一个星期我在风湿膏的气味中学完了全剧的舞蹈.从颈椎到脚跟的筋骨都被重组了一番.磨破了两双练功鞋和两条练功裤……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是有点领舞的样子了。 对于黄导提出的“三化”要求,我也想方设法完成。由于我平时喜欢民歌,也学过一些声乐.练唱腔时我就把唱歌的那一套发声方法和乐感用上了。在行腔时去掉了戏曲常用的颤音、滑音等各种装饰音.极力避免拿腔拿调、一板一眼的唱法.同时将“说唱”的感觉融合到一些曲子里,以此来增强现代感和生活气息;为了使台词口语化,我请教了一些“老福州”.把剧本中所有的书面语和普通话语法都改成了福州土话和福州话语法。比如“否认”改成“不承认”.“受不了”改成“载不起”,“交不了差”改成“没办法交差”,“唱得美妙”改成“唱得好听”……直到我说出来的台词街坊邻居们能听懂为止;在形体动作方面.很多地方我没像演传统戏那样给自己编排固定动作,而是尽量凭排练、演出时的临场感觉自然地流露出来,直到觉得舒服、到位了才将动作大致固定下来。 其实我个人觉得最难的还不是这些,而是表演节奏。传统戏都有锣鼓或音乐送演员上下场.到情绪激烈的地方也用锣鼓音乐来强化节奏和突出表演。可是这戏一个锣鼓点都没有,完全要靠演员准确的心理节奏和情绪起伏来控制外在的一系列节奏,包括台词节奏、动作节奏和舞台调度节奏(走、跑、跳、踱、抢步等)。尤其是台词节奏。这出戏的念白不像传统戏那样可以用锣鼓垫底或是用拖腔、拔调门等方式来强调逻辑重音和情绪的表达,处理不好的话,要么就显得怪声怪气,要么就流于平淡。 比如剧中徐蕾蕾有一大段独自,其中几句是“我想了18年的爸爸。家里没钱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我戒毒活不下去的时候,我都想爸爸!”原先我按照剧本的标点符号来断句。总觉得情绪累积不起来也爆发不出来。什么地方欠一点火候。后来黄导让我把最后一句处理成“我戒毒活不下去的时候我都想.爸爸”。这决不单是断句问题,而是情感使然。18年来蕾蕾从未体验过父爱,可当生父终于出现时.她却发现他就是诱骗自己吸毒的凶手。在强烈的爱恨交织中.这一声“爸爸”背后隐藏着蕾蕾多少复杂的情感,叫出口是多么困难!最后演出时我是这样处理的:“我想了18年的爸爸。(弱起)家里没钱的时候,( 心潮开始起伏,稍强)过生日的时候.(较大停顿,猛吸气,爆发)我戒毒活不下去的时候我都想(憋住,强压心酸,稍顷颤抖着声音),爸爸!”每次说到最后一句时.我都情不自禁地胸VI发紧喉头哽咽.泪水一下子涌出来!别看这小小的细节变动,不仅打动了我更打动了观众。一个多月后,《红》剧终于与观众见面了。正如所料,反响不小,分歧也不小。有人批评此戏已然是“闽歌”.改革过头了;有人赞扬这是吸引年轻观众的大胆尝试……其实排此戏的初衷就是为了吸引年轻人。那么他们到底接受《红》剧吗?答案是肯定的! 我是演员,更是一个年轻人。如何才能让和我一样的年轻人来看闽剧?记得在省中青年演员培训班上曾听蔡怀玉老师打过一个比喻,他说:“戏曲就像烟和茶.不会抽烟的人觉得烟是臭的,不会品茶的人觉得茶是苦的.不懂得看戏的人不知道戏曲的妙处。但是一旦学会了抽烟和品茶就会上瘾,戏迷们不就有戏瘾吗?”对于那些不会“抽烟品茶”的中青年观众,你非要给他抽进口的正宗雪茄.非要给他喝酝酿酽浓的极品铁观音,他受得了吗?清淡的过滤嘴和微甜的茶饮料不是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吗?我们难道不能先将其“骗”进门,再慢慢地引导他们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戏曲?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不知不觉染上“戏瘾”,到时候不用你骗,他们自己也会找上门来。 戏曲演员的命运与本剧种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怎样把传统戏曲一代代继承下去?怎样让年轻观众一代代承接上来?我想,这是每一个热爱戏曲事业的青年演员都应考虑的问题。 |
|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12-21 19:59 , Processed in 0.12520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