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福建闽剧网 闽剧研究 闽剧研究 查看内容

用普通话唱闽剧,好!

2009-5-13 19:11| 发布者: 音乐虫子| 查看: 1052| 评论: 2|原作者: 陈曲

闽剧是福州文化宝库中的瑰宝,然而,她目前的发展却不容乐观。省实验闽剧院独辟蹊径,提出大胆改革的设想:改用普通话演唱闽剧。此议可谓新颖,素来痴迷闽剧的我也是举双手赞成。

此改革的最大好处,就是打破地域的限制,对福州地区以外的戏剧爱好者产生欣赏的魅力。因为,懂福州方言的人口毕竟有限,而能够欣赏闽剧的人更少。闽剧编剧不乏奇才,当初演出《贬官记》《炼印》,可谓名重一时、誉满八闽。然而,对不懂福州方言的外地人来说,只能是望“戏”兴叹;外地人边看字幕边看舞台,剧情的魅力就大打折扣了。改用普通话后,只要有好剧本,闽剧就有可能冲出福州,走出福建,扩大闽剧的影响。

以往,方言闽剧很难在年轻人中引起共鸣。譬如,舞台丑角说:我和你“一把米甩壁——毛石粒加粒”(意为“我和你毫无关系”),老观众就会会心地笑起来,而年轻人可能茫然不知何意;二是年轻人不耐烦头摇来摆去边看字幕边看舞台,因为他们认为戏剧欣赏应该轻松而不应该受累。闽剧改用普通话以后,可能会吸引年轻人的注意,使他们坐得下来、听得下去。

戏剧文化是在比较、交流中发展的。方言闽剧在比较、交流方面少有施展的空间。原因就是了解福州方言魅力的人太少。记得当初闽剧《贬官记》晋京演出,就临时改用普通话。这样,语言方面的魅力虽已经大打折扣,然而此剧还是获得了“十大精品”的称号。如果长期使用普通话,在用字押韵、唱腔发挥方面更讲究一些,效果可能更佳。何况,我们已有普通话演出闽剧的实践,为什么不大胆走得更远一些呢?

当然,普通话演出闽剧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舞台音乐与独具魅力的方言是原闽剧的两大支柱,两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如今去掉一个支柱,只保留了原来的曲牌、音乐,原有的方言押韵的唱段以及道白都要重新设计。既要考虑普通话用字的押韵,又要讲究北方语言幽默的风格。若要取得改革的成果,非下九牛二虎之苦功不可。

改革必有磕磕碰碰,必有坎坷曲折,然而,它符合我们时代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因而笔者支持这种改革,并向筚路蓝缕的改革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赵一凡 2010-10-31 19:06
好,我赞成.
引用 游客 2009-5-15 12:59
践踏 闽剧

查看全部评论(2)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6-17 00:38 , Processed in 0.1498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