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福建闽剧网 闽剧研究 闽剧研究 查看内容

守护都市舞台的闽剧戏迷

2009-5-21 09:39| 发布者: 音乐虫子| 查看: 1372| 评论: 0|原作者: 林娟

娱乐方式多元化,城市戏剧市场低迷势所难免。据了解,目前,中国戏剧300 多个剧种已有4/ 5“濒危”。不过,就在人们抱着“水流花谢”的心态感叹戏剧式微的同时,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仍有许多票友以实际行动托举着那些古老的艺术。他们的热情喝彩,给专业演职员们以前行的动力,他们的执著痴迷,感动着浮躁的娱乐圈……

元旦放假三天,电视晚会轮番播出,让人目不暇接。不过,老卓仍然迷他的老节目———戏剧。

每天下午5 点左右,老卓总要收看央视戏曲频道的节目,雷打不动,延续了好多年。当然,老卓更喜欢看现场的戏剧演出。他平常还研读戏剧评论,学习古典诗词,创作闽剧唱词自己谱曲,常作为票友上台表演过戏瘾⋯⋯总之,凡是与“戏”字沾上边的,都能让老卓乐此不疲。

老卓的父亲曾是福州一家闽剧院的职员,戏园子是老卓童年的天堂。台上的演员画了脸谱咿咿呀呀地唱,台下话还说不清楚的他咿咿呀呀地跟。如此耳濡目染,小小年纪,他就能哼唱大段大段的戏文,让戏园里的叔叔阿姨们啧啧称奇,闲时还逗他上台扮演各种角色。年长些,他想正儿八经地学戏,父亲却死活不肯,当专业戏剧演员的梦想终成泡影。然而,老卓对戏剧的痴迷始终未改,与戏剧相伴着一路走来,不觉已六十有八。老卓迷戏,原本得到的只是一己之欢,想不到有一天竟找到了“组织”,找到了诸多同好。

那是2002 年年初。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决定成立一个戏迷俱乐部,对外发布新闻。老卓得知,喜出望外,连忙前去报名。同时报名的还有30 多位戏迷,共同的喜好,让他们相见恨晚,一见如故。

老林痴迷闽剧的经历与老卓不同。她天生一副清亮的嗓子,自幼钟情音乐,业余喜唱美声,年过半百仍对闽剧一窍不通。有一回,老林生病住进了医院,同室病友是个闽剧迷,无事就哼唱片断。闽剧唱腔高昂激越,朴实粗犷,又不失细腻柔婉,老林一听就被吸引住了,从此不仅常看常听闽剧,还学唱,学的是老前辈黄愿亭的唱腔,成了一位铁杆闽剧迷。

                                           

                          

俱乐部戏迷里年纪最大的69 ,最小的28 岁。阿辉年纪较轻,他说,从上幼儿园起就开始看闽剧,感情可谓与生俱来。阿辉不会唱也不会演,但会看。专业演员们喜欢阿辉评戏,也很怵阿辉评戏,因为他总能看出门道来。舞台上的唱念做打上有些微差池,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总能评到点子上,让人不得不服。

俱乐部成立后,每周星期六成了戏迷们的节日,固定聚会。30 多个人聚在实验闽剧院旧赛乐茶艺居里,一起吹拉弹唱,交流观剧经验,也话家常,偶尔还一起出去旅行。但光这样聚会,戏迷们觉得不过瘾,他们想化戏妆登台演戏。

这戏,在台下看着赏心悦目,真表演起来可不那么容易。手眼身法步,生旦净末丑,一丁点都不能含糊。票友的业余水平与上台正式表演,距离不小。为满足戏迷,省实验闽剧院腾出排练场地,请来著名闽剧老艺人陈平给他们当导演。年逾古稀的陈老先生接受任务后,不管刮风下雨,总按时为他们排戏,甚至到戏迷家中指导。剧院的专业演员得空,也手把手地教他们唱腔、身段。

这样的好机会戏迷们自然倍加珍惜,他们苦学苦练一点都不马虎。在剧院和戏迷的共同努力下,《卖洋桃》、《贻顺哥烛蒂》、《梁祝》、《王茂生进酒》、《窦氏女》、《庵堂会母》、《金瓶缘》等经典剧目片断顺利排出,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演了折子戏后,戏迷们信心大增,戏瘾也大增,盼着演一台全本大戏。2002 年夏,恰好闽侯有一个戏约,要求演《五女拜寿》,剧团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戏迷俱乐部。戏迷们欣喜不已,放弃了所有的业余活动,热情高涨,投入排练。

老刘身材高大,平常客串小生,她嗓音浑厚,性格粗放,但一进入排戏就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别细腻真。饮食讲究了,怕刺激嗓子;起居规律了,保证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他们使出浑身解数,生怕砸了实验闽剧院的牌子。

为了这场演出,剧院也倾注了全力,派了48 位专业演职人员配合戏迷们演出。“戏迷中真是藏龙卧虎,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五女拜寿》的成功,让实验闽剧院副院长林丽娟感慨万千。

对剧院的扶持,戏迷们感激不已,并将感激化成真诚的回馈。剧院每出新戏排练,戏迷都要抽空前去观看评点,正式演出更是一场不拉, 剧场里鼓掌鼓得最起劲,喝彩声最响亮的,总是这帮铁杆戏迷。

去年12 ,实验闽剧院当红小生陈洪翔晋京举办个人专场。作为方言戏剧,在京城能否吸引众多观众? 会不会冷场? 戏迷们思前想后,怎么也不放心。一合计,他们决定自掏腰包,组织一支十几人的拉拉队,进京捧场。

除了陈洪翔个人演出专场,近年来,剧院在省外的其他重大演出活动,戏迷们也都是自掏腰包前去捧场,在他们看来,能随剧院出省演出,看看外地观众对闽剧的反应,是极为愉快的人生体验。

参加俱乐部,得到专业演员的指导后,戏迷们的演艺水平大为提高。现在,连阿辉都能有板有眼地唱上几折,有的还在几届闽剧票友大赛中拔得头筹。他们常常出现在于山老人活动中心等舞台上,成为都市的一道风景。

为闽剧的演出捧场,为闽剧的发展鼓与呼,力争使闽剧吸引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是戏迷们眼下正不遗余力做的事。他们说,为闽剧的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这门古老的艺术给了他们无限的欢乐。

最新评论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6-16 23:55 , Processed in 0.1360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