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福建闽剧网 闽剧研究 闽剧研究 查看内容

福州市志-戏剧文学

2009-5-22 02:07| 发布者: 剧团二伯| 查看: 1317| 评论: 0|原作者: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来自: 福州市志

   福州戏剧文学创作最早见诸记载的,是元代福州人陈以仁,字存甫,号复斋,流寓杭州时作杂剧两种:《十八骑误入长安》(又名《雁门关存孝打虎》,北京图书馆藏有明抄本。又有《孤本元明杂剧》和《元曲选续编》铅印本);《锦堂风月》,已佚。

   明万历前后,著名的昆曲作家屠隆、吴兆曾到福州参加戏剧活动,屠本俊、顾大典、汪道昆等都在福州做过官。福州戏曲家如侯官王应山写有《千斛记》,闽县陈价夫著《异梦记》,闽县林世吉作《合剑记》,侯官陈轼著《续牡丹亭》,福清何壁撰校《北西厢记》,福清林章有《青虬记》和《观灯记》,其中《合剑记》残齿句还保存在明刻本《群音类选》一书中。

   明末,福州著名藏书家徐火勃在于山鳌峰坊建红雨楼,珍藏传奇、杂剧剧本140种。

   清乾隆年间,闽县陈烺作《紫霞巾》、《花月痕》传奇二种,侯官郑振图著《荔枝香》传奇。

   清嘉庆、道光年间,福州编演地方故事戏《白扇记》,闽县林仰东著《浣纱石》传奇。

   清光绪年间,闽县林纾作《合浦珠》、《天妃庙》、《蜀鹃啼》传奇三种,均由商务印书馆印行。相传闽剧剧本《上金台》亦为林纾手笔;一说署名秋悟生的《霜劫》、《落花风》二剧也是他的作品。

   近代戏曲家长乐陈尺山作《病玉缘》传奇,由中华书局印行。

   (一)话剧创作

   30年代至40年代初,创作话剧剧本有林舒谦的《生眼睛的子弹》、《喷火口》、《毒》、《战》,还有林舒谦与陈启肃合作或分别创作的《同一线上》、《恋爱与阴谋》、《好汉子》、《久安客栈》、《最后一幕》、《第二号汉奸》等。

   民国34年(1945年),仓山青年话剧队创作方言话剧《榕陷重光》。

   1965年至1993年,独幕话剧有陈松溪的《喜报传来之后》,陈表贵的《荔枝问题》,陈福生的《接车》,张英慧的儿童剧《长胡子的青蛙》、洪可人的方言话剧《红白喜事》,周平的独幕话剧《锁》,小品有马文正的《夜路》、《人约黄昏后》、《考验》,陈明如的《一粒灵》等,其中大都得到各种奖项。

   (二)歌剧创作

   1982年,王嘉祯、刘大鸣创作的小歌剧《推磨》,获1982年福建省歌剧、舞剧调演创作奖、演出奖、作曲奖和演员奖;陈宜、刘大鸣创作的小歌剧《塑像》,获1982年福建省歌剧、舞剧调演创作奖、演出奖和演员奖。

   1991年,马文正、岳平(徐鹤苹)创作的五场大型歌剧《茉莉之歌》,由福州市歌舞剧团演出。

   (三)闽剧创作

   闽剧传统剧目有1400多出。如古装戏《紫玉钗》、《墦间祭》、《女运骸》及严天铎创作整理的《伍老与周良显》、《黛玉葬花》、《黛玉焚稿》、《晴雯补裘》、《珍珠塔》、《刘知远》、《百蝶香柴扇》、《红裙记》、《灯花缘》,林大瀛创作的《龙凤金耳扒》,陈元创作的《金指甲》、《灵芝草》,叶邦煊创作的《嘉桂岭》,邹元启创作的《嫁妻养母》、《僧鞋记》、《橄榄记》,李廷元创作的《古田案》,林舒谦创作的《思儿亭》,朱丽泉创作的《吴三桂与陈圆圆》、《松江府》、《四香缘》等。近代戏有《林则徐禁烟》、《虎门战》、《满汉不通婚》等。时装戏有严天铎创作、改编的《救国救民》、《孤儿血》、《新茶花》、《蔡松坡》、《马占山》、《夜光杯》、《蒋老五殉情记》、《玻璃恨》,林飞创作的《象园与金门》、《蔡廷锴淞沪抗日》,郑如秋创作的《壮烈牺牲》。还有《马达加》、《大桥十八命》,连台本戏《岳飞传》、《施公案》、《火烧碧云宫》、《梁天来》、《彭公案》、《双驸马》、《隋炀帝看琼花》、《白玉堂》、《三祭铁丘坟》、《西游记》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0年代前,闽剧新创作、整理的古装戏剧目有:《钗头凤》(陈贻亮、陈明锵改编),《平顶山》(郑闲萍编剧),《荔枝换绛桃》(林飞、陈明锵编剧),《起轿胶》(欧天海等整理),《渔船花烛》、《陈若霖斩皇子》(林飞整理),《炼印》、《梅玉配》、《六离门》(林舒谦整理),《夫人城》、《去思碑》(林亨仁编剧),《灵芝草》、《燕梦兰》(郑长谋改编),《双玉蝉》、《贻顺哥烛蒂》(邓超尘整理、改编),《申屠女》(陈启肃整理)等。现代戏有:《九命沉冤》(郑闲萍编剧),《劝导员》(林飞编剧),《海上渔歌》、《牧羊歌》(林舒谦改编),《芦虾记》(唐崇煊编剧),《不能走哪条路》(陈明锵、唐汉斌编剧),《红桥》(卓青、郑长谋、黄彬编剧),《红色少年》(姚颖华编剧)。

   “文化大革命”时期闽剧创作剧目较少,只有《东海战歌》(集体创作、杨基执笔)、《一分之差》(林芸生、林光耀编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闽剧创作剧目有:《汉宫梦》(吴金泰、刘舜耕编剧)、《洪武鞭侯》(岳平、卞卡编剧)、《蔡夫人》(夫渠、林芸生、林光耀编剧)、《林则徐充军》(陈表贵执笔、陈建编剧)、《贻顺哥戴高帽》(洪可人、卞卡编剧)、《曲判记》(林芸生、张哲基、张品生编剧)、《遗恨姑苏台》(陈元挺编剧)、《魂断燕山》(洪川执笔、凡夫编剧)、《天鹅宴》(陈道贵编剧)、《丹青魂》(吴永艺、陶闽榕编剧)、《拜石》(又名《拜石记》,周祥光编剧)、《御前侍医》(吴金泰编剧)、《孙权与张昭》(吴永艺、周祥光编剧)、《血砚记》(陈表贵、林广编剧)。还有现代戏《彩云归》、《秋水芙蓉》、《回首天涯路》(均由郑长谋编剧)、《王喜一家》(陈表贵编剧)、《今宵月正圆》、《月光朗朗》(均由马书辉编剧)。以上剧目多已由中国唱片社上海分社、厦门音像出版社、福建音像出版社灌制成盒带。其中《洪武鞭侯》、《林则徐充军》、《魂断燕山》、《天鹅宴》、《丹青魂》、《拜石记》等在《剧本》发表。

   (四)戏剧电视剧创作

   1988年,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福建省制作中心与福州闽剧院一团联合拍摄闽剧电视连续剧《郑唐传奇》。其中第一、四集陈表贵编剧、第二集林芸生编剧、第三集林光耀编剧,后因资金原因,未摄制完成。

   1989年10月,闽剧6集电视连续剧《孟丽君》,林戈明编剧,由长龙影视公司与福州闽剧院一团和福州闽剧院红旗剧团合拍。
  

最新评论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6-17 01:14 , Processed in 0.1457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