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闽剧音乐特色之我见 陈新国 区别剧种特色、风格在于音乐。一个剧本可以移植、改编到全国戏曲团体乃至世界的歌、话剧;一个导演可以超越剧种的限制。一个舞美设计也可以从歌剧设计到越剧、闽剧、芗剧等剧种;戏曲的舞美设计可以到歌舞团进行设计或绘景;灯光、服装、化妆的设计更是如此。唯独戏曲音乐则不然,除极个别长期研究某剧种音乐进行设计或配器外,绝大部分音乐设计都在本剧种范围内活动。从未听说搞莆仙戏的音乐设计会写好闽剧唱腔、写闽剧音乐的人会精通芗剧音乐的规律和旋法。由此可见,戏曲音乐在综合性的戏曲中有着特殊的位置,是剧种的灵魂,音乐特色是剧种的生命。闽剧音乐自衍化,吸收后形成了自己音乐特色。作曲家们经过数十年的辛勤笔耕,绞尽脑汁进行继承与创新工作虽有功效.但由于传统闽剧音乐吸收、溶化、归纳不健全,不统一,先天营养不足尽管令人极力强调音乐特色,仍不见突出的成效,其音乐的特色与其它影响较大的黄梅戏、越剧相比尚有差距。闽剧风格、个性的不鲜明,存在着诸多因素。 特色薄弱之症结 一、闽剧音乐有声腔和器乐两方面。声腔由四大类组成,即:《逗腔》、《江湖》、《扬歌》、《小调》。由于过去闽剧音乐吸收面很大,如《逗腔》、《江湖》吸收浙江高腔和江西弋阳腔;《扬歌》吸收江西傀儡戏;《小调》吸收江浙一带小调,音乐上缺乏全面的归纳、洗练和融化工作。因而听起来曲调繁杂,不够集中,不比黄梅戏等剧种的曲调较为简练、通俗,容易记忆,可哼可唱,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四大类曲调中《江湖》与《小调》差异很大;《扬歌》与《逗腔》反差强烈,造成音乐风格的统一之难,听之难于记忆印象淡漠。 二、唱腔韵味的淡化。现在闽剧唱腔的发音技巧提高了,音准、音色也好起来但总体来说,唱腔的韵味在大大退步。不少演唱者存在着重优美发声轻韵味特色的错误审美观念,使闽剧唱腔特色逐渐淡化。字不正腔不圆现象时时出现;由于缺乏传统唱腔基本功男声低四度、五度、八度的唱法处处可见。长此下去,本来音乐个性薄弱的闽剧会慢慢地被人忘却。 三,不少音乐设计不能抓住闽剧唱腔最有特点、韵味最浓和最有代表性的曲牌作为全剧的不断贯穿反复吟唱;不能在剧中重要场次和重要人物安排适当的曲调,而是利用一些音乐素材,随意性地进行“改造创新”,致使音乐“走味”;离开了闽剧音乐的框架而另起炉灶。因之观众反映不象闽剧音乐;还有写前奏曲、伴奏曲前后不统一似电视、电影或器乐曲问题,也相当突出造成唱腔与伴奏乐缺乏有机联系;配器方面器乐压过声腔,特色乐器少用甚至不用特色乐器被淹没。这些都导致音乐特色的淡化。 四、演奏方面问题。闽管、闽笛、椰胡、高音小罗等均是闽剧的特色乐品。多年来不少闽剧团不用或基本不用。过去有特色的闽笛如今被独奏的曲笛替代,两种乐器音色存在着差别,闽笛比独奏曲笛大,按孔也不一样,闽笛音色浑厚,声音宏亮,尤其吹《逗腔》时最适合,很优美动听,能带动乐队演奏和演员唱腔其韵味很浓郁;闽管相当有特色,在深沉浓重的《逗腔》中“泪透”、“观容吟”等曲调使用,最能强化音乐特色。更严重的是,目前各剧团吹闽管的人越来越少,长此下去有绝种的危险;再则拉弦乐器的手指法,吹奏乐器的特殊装饰音、曲调之外的“加花”等多倾向歌舞的演奏法。这些也造成了共性多,个性少演奏特色冲淡的趋向。 五、打击乐方面的问题。闽剧打击乐大部分仿效京剧,如“急急风”介头与京剧一样,其它介头大部分是一样,只是名称不同而己。闽剧界老乐师们一致承认京剧“介头”是闽剧的祖先,一律学习的榜样。长期以来闽剧界一直崇尚京剧打击乐。当然京剧“介头”是丰富的、合理的,但毕竟是京剧,岂能生搬硬套?闽剧打击乐不但照搬京剧,自己特色的高音小罗,小堂古的特殊打法也少用(也有作曲的责任),更造成缺乏自己的独特“介头”,这也是闽剧音乐特色淡漠的重在原因。 强化闽剧音乐特色的几点做法 一、繁杂的闽剧曲调必须归纳、洗练。我有个设想,是否可以选准几个最有特色的,且有内在密切联系、听起来类似而又别致的曲牌,作为一个戏的唱腔主旋律,如《江湖》类的“江湖叠”“涝水叠”或“北调”的结合使用,反复吟唱,必要改革时要不时地回到该乐句上面,使人听起来和谐统一,印象深刻,容易记忆,且特色浓郁;《逗腔”类的“宽板”、“宽板吟”、“观容”、“观容吟”、“急板”、“急板叠”、“叠牌”、“宽三眼叠”、“水过浪’,等可以结合使用,因为曲牌彼此关系贴近,乐意相似;《逗腔》的“泪透”和《扬歌》的“清言词”虽不同类,但很类似,同样是半终止音落在“商”,终止音结束在“羽”;江浙一带引进的与闽调反差较大的《小调》类要慎用,少用,因为用的量多很容易偏离剧种。我认为最代表闽剧特色的曲调是《逗腔》、《江湖》类,轻松活泼的《扬歌》要简练用之。如果这样来集中、归纳、洗练闽剧曲调,不断在反复中求变化,能加深观众的印象,达到悦耳,容易记,顺口唱的特点。 二、唱腔韵味淡化的纠正方法。第一要强化闽剧老传统唱法的特点:咬字准确,强调,即字正腔圆。腔要按照字的咬音准确来装饰,腔中要有福州话的韵,让福州语系的五区八县的闽剧唱腔咬字都统一在标准的福州话上,这样才会字正,加上方法对头的发音才见腔圆。若格守某地、县的口腔来咬字则听起来不顺、拗口。闽剧唱腔的特点是既细腻又粗犷,强调音头,字重腔轻,若腔重字轻则失去闽剧唱腔韵味。第二要强化正确的审美观念。闽剧就是闽剧,不是“闽歌”或越剧,闽剧唱腔的美和价值是在充分继承传统韵味的前提下融入科学的发声技巧和现代审美意识要认识到强化韵味的“土”就是有剧种唱腔个性,特知。风格,广大观众以至于专家都同样欣赏这种“特殊味道”,闽剧唱腔要强调“虾油味”、“福州味”。 三、闽剧音乐必须遵循著名作曲家郭祖荣先生提出的“戏曲音乐必须在本剧中各曲牌音乐的框架内进行创新”的理论而设计。应用最有特点、最代表闽剧的曲牌在舞台上,革新要保持与传统韵味的统一性;前奏曲、伴奏曲要有主题思想,统一风格,最好能在闽剧曲调上进行改造。使之听来有根有据,奏之优美,听之亲切。配器应以主调音乐和支声复调为主,加之一定程度的复调音乐,宜多用民族化的和声,结合西洋和声的作法,要使音乐浓淡相济,充满弹性和张力,并能突了出主奏的特色乐器和演员唱腔。 四、演奏方面的改正方法。闽剧特色的闽管、旧式闽笛、椰胡、高音小罗、小三弦等老传统乐器必须强调使用,保持特色和鲜明的音乐个性。演奏法要强调老传统的韵味,演奏员要求会精通各个唱段,能哼能唱,并能唱出韵味才会奏出特色。演奏员本身也要有“字正腔圆”的概念,才能合理地、自觉地加入特殊的装饰音和弓法,以至于乐谱之外的“加花”演奏。摒弃一味崇尚歌舞,独奏曲的错误演奏法。 五、闽剧特色的打击乐如高音小罗在曲牌中不断贯穿使用;小堂鼓在过门中的应用,闽剧自己的介头,如“火炮”、“四不象”、“脱壳”等都应充分保留,并反复强调使用,加深观众印象。“介头”多数照搬京剧应逐步改变。有个新的设想,能否把福州“十番”音乐的富有独特色彩的打击乐较多地应用到闽剧里,成为闽剧为主的打击乐?或加以合理的改造,创出有自己剧种风格又有新意的闽剧特色打击乐?如表演紧张逃跑时场面,不用京剧的“急急风”、“急长追”或“抄锣”等,而大胆用“十番”锣鼓代替之,岂不使闽剧音乐的特色浓郁?川剧、莆仙戏不是有自己独特的打击乐吗? 综上所述,闽剧音乐的出新必须不断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音乐语言和体系,方能征服广大观众方能在戏曲音乐中占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特珠地位。
|
|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12-21 20:11 , Processed in 0.1922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