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福建闽剧网 闽剧研究 闽剧研究 查看内容

联话闽剧

2009-3-18 21:32| 发布者: 音乐虫子| 查看: 1255| 评论: 0

十年尚忆钗头凤
  今日欣看烛蒂哥
    这是1962年老舍、张庚、田汉、阳翰笙、曹禺等来福州观看闽剧《贻顺哥烛蒂》后,老舍即兴赋诗《观闽剧〈贻顺哥烛蒂〉》中的一个对句。《钗头凤》、“烛蒂哥”(《贻顺哥烛蒂》)都是闽剧的优秀传统剧目。


    闽剧是福州地方戏,居福建五大剧种之首,流传在闽中、闽东、闽北和台湾一些通用福州方言的地区,是中华民族戏剧舞台上的一颗明珠,列入“福州十大名片”。据古籍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五代时期,福州地区就已盛行音乐、歌舞、百戏、曲艺、木偶、杂技等各种民间艺术。南宋时,南戏《张协状元》就是采用福州民间小调《福州歌》和《福清歌》作为曲牌。到了明朝,昆山腔、弋阳腔等开始传入福州。
    福州洪塘人曹学佺,回乡后在洪塘建石仓园,创办“儒林班”。至清光绪年间,福州先后办了达云霄、贺云天、赛月宫、仿桃园等13家“儒林班”。当时还有“平讲班”,是明末清初由福州方言区民间歌舞小戏发展起来的,而“江湖班”,则是明末江西艺人避乱入闽时带入的。这些外来戏曲和逐渐兴起的福州方言戏曲互相融合衍化,并吸收徽调、京剧、皮簧等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发展成为“闽班”。
辛亥革命后,闽剧进入兴盛时期,出现了“三乐(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一旗(善传奇)两头羊(赛天然、庆乐然)”等班社。涌现了郑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马秋藩等“四大名旦”,郑奕奏还被誉为“福建梅兰芳”。旧赛乐、新赛乐、三赛乐、新国风等班社还赴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演出,深受欢迎。
    1924年,郑振铎将闽剧剧本《紫玉钗》等送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闽剧”名称第一次正式“面世”。
    20世纪30年代,上海益闻书局出版许多闽剧曲本,香港百代、高亭、联星等唱片社灌制了许多闽剧唱片。如郑奕奏的《孟丽君写批》、傅亿侬的《王昭君》、林芝芳的《妙善哀史》、林依豹的《苏东坡游赤壁》、黄铭卿的《王莲莲拜香》和林亿媛的《劝同胞勿忘国耻》等。
    “七·七”事变后,福州舞台上宣传抵御侵略、鼓舞抗日斗志的闽剧演出很受欢迎。抗战期间,演出《戚继光》和揭露日军轰炸福州王庄罪行的《福州时事》等,在福州城引起轰动。
    1952年,《钗头凤》晋京参加全国首届戏曲观摩大会,老舍看了印象很深,十年后仍记忆犹新。1954年,由“闽剧三宝”名丑林务夏与其师兄林赶山、唐秀山联袂演出的《炼印》,参加华东地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获剧本奖、导演奖和一等演员奖。第二年,《炼印》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戏剧艺术片。
    20世纪80年代后,闽剧再展新姿。上北京,出国门,登上世界舞台。在参加中国戏剧节、全国展演、省市会演等活动中,屡屡获奖。

最新评论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12-30 22:41 , Processed in 0.12624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