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66岁的胡奇明,举手投足,仍让人记起她当年的“大红大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胡奇明是闽剧界响当当的人物,她戏路广,行当宽,扮演角色精妙得当,被誉为“闽剧皇后”。如今,她已退出舞台17年,整日里往福建艺术学校跑,忙着培养闽剧下一代演员,期待他们创造新的辉煌。 但事过境迁,辉煌难再。上世纪90年代,电视、音像、网吧等高科技传媒迅速发展,文化娱乐新项目层出不穷,文化市场开始多元化,竞争激烈,古老的戏剧艺术受到冲击,一些剧种甚至开始消亡。 “文化多元化是一件好事,它促成了戏剧的变革。”胡奇明说,闽剧必须在不断变革中,广纳博蓄,融会创新,丰富发展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 胡奇明说,过去闽剧传承,靠的是民间艺人在街头巷尾拉拉唱唱,他们也在民间吸收各种说唱精华。现代闽剧同样借鉴了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如采用电影表现手法,在背景布置上使用灯光投影效果,营造舞台气氛;过去下雪、刮风要靠乐队演奏来表达,现在刮风可以用鼓风机来吹,下雪也可以用纸片抛洒,化“虚”为“实”。 “戏剧能够生存下来,自有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表达的部分。”胡奇明说,戏剧沉寂了一段时间后,把它挖掘出来,重新包装,观众反而又觉得耳目一新。近两年来,活跃在福州地区的民间职业剧团中闽剧团有100多个。创新后的闽剧也开始受到学生们的青睐。 |
|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5-4-19 20:32 , Processed in 0.6971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