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第24届戏剧会演评选结果日前揭晓,由福州市艺术学校创排的新编闽剧《红裙记》一举夺得优秀剧目、优秀剧本、优秀导演、优秀音乐设计、优秀舞美设计、优秀灯光设计、服装等7个最有分量的奖项。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到了福州市艺校校长、中国“梅花奖”获得者、《红裙记》主演陈乃春。 2009年11月19日晚,闽剧《红裙记》在金山剧院演出。该剧为本次戏剧会演中闽剧的代表剧目,编剧为福建戏剧创作“三杰”之一王仁杰,导演是“五个一”工程奖得主徐春兰,主演为“梅花奖”得主陈乃春和国家一级演员林梦萍。强大的阵容收获了丰硕果实。闽剧《红裙记》演出结束后,观众不约而同地涌到舞台下,为演员们鼓掌喝彩。专家和戏迷们共同夸奖道:“这才是真正的闽剧!真正的闽腔闽韵。”福建省艺术研究院院长王评章这样评价:“闽剧《红裙记》,编、导、演、音乐、舞美,浑然一体,已近无可挑剔,其艺术的成熟度,在历届会演中都是少见的。把一段市井的生活,演绎得那么精美雅致,这是数十年来闽剧文化品位的一次精彩回归,是剧种丰富性的一次华丽显身。” 《红裙记》是根据清代福州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的。福州书生王成龙嗜赌成性,一日,家徒四壁的他将其妻柳氏的一条红裙当做赌资,转眼输尽。王成龙投水闽江,幸被陕商许希和救起带回长安。历十三年,柳氏守节抚孤,其子王达官渐渐长大,每日上街卖饼分担母忧。 王成龙在长安入赘许家,奉命到福州经商,偶遇王达官卖饼,知其为亲生骨肉,又闻柳氏之贤,不胜感慨。他来到故宅,思虑再三,留房契一张、白银千两、红裙一条,与柳氏母子作为补偿,他觉得自己已负柳氏,不可再负许氏,含泪扬帆而去。 《红裙记》自问世以来,已经上演了一百多年,涌现出多种改编本、演出本。成为闽剧唱腔中最好听、最有特色的代表。还是培养和训练闽剧演员的必学剧目。这次由王仁杰改编创作的《红裙记》,在正戏中揉进具有闽剧特色的插科打诨,文与白相间的对白,生活气息浓郁。导演徐春兰更是明确提出“演出风格要把握一种纯粹的传统戏曲风格——古朴、单纯。不豪华包装折腾舞台,不大乐队过于喧嚣,不伴舞伴唱喧宾夺主,不标新立异卖弄技巧。”就是要“把传统往精致去创作。”连音乐设计也是鲜明的“回归传统”,从闽剧传统的“江湖调”、“飏歌”、“唠唠”、“逗腔”等唱腔中挖掘宝藏,导演说:“让传统的闽剧唱腔音乐在新版《红裙记》中得到精彩、完美的展示,体现出当代审美价值,这是我们这次创作的主攻方向。” 在剧中扮演王成龙的陈乃春告诉记者:“这次表演是180度的转弯。”他出生梨园世家,在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主持创作并领衔主演了《林则徐充军》、《林则徐与道光帝》、《丹青魂》、《孙权与张昭》等闽剧大戏,大多是威武的老生与须生的形象。这次在《红裙记》中,他的行当跨到了小生,“家庭戏,读书人,都是第一次演。”他对角色做了深入分析,认为其虽然身上有些恶习,但是本质是好的,所以表演上不能太过。于是,他在小生程式上把握住人物的特殊性,又抓住人物的生活化,把导演和音乐的安排变为自己的思路。王成龙年轻时的散漫、轻薄、孩子气,十三年后的成熟、有情有义,陈乃春都演绎得栩栩如生。演出结束后,大家都说:“这就是真正的王成龙。” 林梦萍扮演的柳氏是个具有传统美德的贤妻良母形象。她说:“以前学演青衣时,都是黑衣、苦脸,眼睛不敢往上看。这次有了很大变化。”首先角色服装就不是单调的黑色,而是古朴淡雅的生活装。在导演指导下,她仔细揣摩人物善良、坚忍的内心世界,在唱腔、动作上塑造出独特形象。她的唱腔字正腔圆、收放自如,在闽剧界是公认的首屈一指。这次在《红裙记》里更是得以充分发挥。比如在第五场“回家”里,柳氏见到假睡的王成龙,惊讶、伤心涌上心头。林梦萍用深呼吸下的气声唱腔,加上全身随着剧情而动,声泪俱下,极为感人。在王成龙驾船离去之后,一句“奴伤心泪,已由江上风吹干”,透出几多辛酸苦痛,令人回味无穷。 扮演王达官的是年轻演员张林娜,她说:“这次是彻底的反串和跨行当了。”她是花旦行当,唱腔柔美,却反串演起了小生。刚开始还真不适应。动作、声调全都是陌生的。在导演和师长们的鼓励指导下,她认真观察揣摩男生的动作、神态,融进自己的表演中,终于把小达官的天真、懂事演得活灵活现。在第六场追赶爹爹的表演里,她把小达官那种见了父亲又要离去的撕心裂肺、泣不成声表现得淋漓尽致。受到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
|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5-7-2 14:16 , Processed in 0.11919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