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福建闽剧网 闽剧研究 闽剧研究 查看内容

闽剧儒林班探源回顾

2009-3-17 11:41| 发布者: 音乐虫子| 查看: 775| 评论: 0|原作者: 徐鹤苹

        官桂铨《曹学佺不是闽剧之祖》(刊10月26日《闽海神州》)认为:“曹学佺是闽剧之祖,这是近20年福州闽剧界造的神,影响既深且远,应予推翻”,“而蒲三善倒是闽剧值得纪念的人物”。为此,有必要回顾20年前闽剧儒林班探源的相关情况。

  闽剧艺术的研究是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的,因抗日战争爆发而中断。真正对闽剧艺术进行系统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步展开的。20世纪60年代初期,曾收集了一批资料,编成《闽剧历史资料汇编》一至五辑。关于闽剧的源流,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仅儒林班创始人就主要有曹学佺说和蒲三善说两种。

  1983年3月,因编纂《中国戏曲志·福建卷》需要,市文化局成立《闽剧志》编辑部,着手对闽剧源流诸说作梳理、甄别。由于曹学佺、蒲三善都说是洪塘人,又在洪塘办儒林班,编辑部特派人数次到洪塘调查。几次召开乡中老人座谈会,老人们都说,洪塘乡从来没有姓蒲的,也没听说蒲三善此人,而谈起曹学佺的事迹则津津乐道。调查中还发现了当时尚健在的三十二代、三十三代、三十四代儒林十余人,其中年长的84岁,年轻的也60多岁了。老儒林们一致表示,洪塘儒林班是曹学佺创办的;并猜测因洪塘儒林班和洪塘普度有历史渊源,而洪塘普度是莆田人、“三善教主”林龙江为追荐明嘉靖年间惨遭倭寇残杀的乡亲而倡办的,因而衍生出“蒲”“三善”创办儒林班的传说来;还推举福州市邮电局退休职工、三十四代儒林弟子林宝榕为代表,写了《关于洪塘儒林一些史料的回忆》。最后一次到洪塘调查是1984年元月25日。那天我们先后看了三善教主林龙江在洪塘传教的龙江寺、曹学佺故居石仓园、洪塘普度中心金山寺,又和老儒林们座谈。

  此后,我们又到北京、福建省、福建师范大学等图书馆查阅文献史料,未寻及蒲三善的著述或生平史料,倒找到曹学佺所著游记、散文、诗词数百篇。其中有关戏曲活动的资料,就有《曹能始先生小品》、《西峰字说》,散见在各种选集中的诗词几十首。还有曹学佺挚友徐、林古度等叙述在石仓园和西峰草堂欣赏曹学佺家班弹唱新曲感受的诗词。这些文字资料和老儒林们的口碑资料基本吻合。这才初步确定采“曹”说弃“蒲”说,着手编写闽剧源流稿件。经反复查证,前后修改了八稿,才通过了《中国戏曲志》省卷编辑部和总编辑部的审稿。市文化局《闽剧志》编辑部通过调查和史料查证,在“曹”、“蒲”两种儒林班创始人传说中,确认了曹说,并没有强求大家非得认同曹说。官桂铨同志主张“蒲”说,亦无不可。

  至于曹学佺何时建石仓园,我看曹学佺及其友好记述的,应比后人所著志书更可靠。《陈汝翔、谢在杭、徐兴公到园内》一诗,据福建师大图书馆所藏《曹大理诗文集》明确注明是曹学佺万历辛丑,也就是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回闽小住所作。《列朝诗集》丁集卷十四收录的安徽休宁人、《白练裙》传奇作者吴兆所著《癸卯冬至夜集曹能始园亭观伎》诗,明确地说“癸卯”即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聚集在曹学佺的“园”。都说明早在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之前,曹学佺已建有石仓园。

  陈汝翔、谢在杭、徐兴公共同研究音韵声律凡三十余年,可见钱谦益著《列朝诗集》中关于陈鸣鹤的介绍。另徐《红雨楼集》中《叙曹能始石仓集》,对曹学佺作品有“若使五音克谐,可咏可歌,一篇合道,可诵可观”的评价,也可见曹学佺、徐在声律方面同有追求。

  《七夕荔阁上听施长卿弹琴,文娟、小双、玉翰三姬度曲》的“度曲”,既可作按谱歌唱解释,也可作作曲解释。但诗一开始便是“理曲复鸣琴,无非写此心”。显然此处的“度曲”,更侧重“作曲”即“音乐创作实践”解。

  《邀屠纬真、阮坚之诸子集乌石山亭》诗,曹学佺作于“癸卯”中秋后一日,“癸卯”即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全诗为“双石突於眼,开樽选此亭。江来松际白,山入烧中青。明月悬为幔,华灯绕作屏。闾阎有歌曲,醉里亦堪听。”头四句说的是在乌石山喝酒及周围的景色。五、六两句的“幔”、“屏”,是将此处作为演出场所的场景描写。“闾阎”本指里巷的门,但亦借指平民。在本诗中显然指的是平民、地方民众。

最新评论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4-27 00:31 , Processed in 0.1518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