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福建闽剧网 闽剧研究 动态报道 查看内容

闽剧传承杰出贡献者---陈淑英

2010-12-12 12:51| 发布者: 剧团二伯| 查看: 568| 评论: 0

<> 抢救闽剧遗产 六旬"老电台"重操录音仪器 编撰 《闽剧唱腔讲座》和CD专辑

   “不把它们编撰成书,我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我们这代人一走,这些闽剧的‘化石级’艺术遗产可能会随我们而去。”69岁的陈淑英说。前不久,看到自己主编的《闽剧唱腔讲座》书和CD专辑出版了,她终于松了一口气,仿佛成功抢救了一个垂危的病人。

     然而,陈淑英自己就是个病人。近两年来,她带病将半辈子积累的闽剧珍贵音频和文字资料编成书和CD专辑,并自费出版。这些资料有不少是失传后又被她“抢救性挖掘”出来的。目前这些书她已无偿赠送了好多本。“我想让更多年轻人把它们好好保存、传承下去。”

     “老电台”重操录音仪器

      陈淑英的这套书和CD专辑名为《闽剧唱腔讲座》。

     陈淑英是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陈春轩的女儿,1964年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福建省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戏曲编辑。陈淑英,主持创办《空中闽剧院》栏目13年。退休前是福建人民广播电台戏曲编辑室主任编辑,长达30多年的工作让她积累了众多闽剧资料

     20多年前,该栏目曾热播一个名为“闽剧唱腔讲座”的子栏目。当时她录制、整理了一批由著名演员演唱的闽剧选段,和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王耀华共同撰稿,向听众逐一详细介绍闽剧的四大曲牌体系“江湖”、“洋歌”、“逗腔”和“小调”。讲座播出后,听众纷纷致信要求将其制成盒带公开发行,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

      这一耽搁就是20多年,2008年年初,她重新操起了录音设备和采访本,决定在当年栏目的基础上将闽剧艺术的精髓——四大类唱腔体系和杂腔研究系统地重新整理、采录,编撰成出版物,以便流传。

     6句唱词奔波一个多月

    起初,陈淑英没想到自己的这个决定带来的将是多么繁杂艰难的工作。上了年纪后,她患上了多发性脑梗、糖尿病、颈椎病等疾病,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风风火火地四处奔波采集录制资料。“最大的困难是寻找那些失传的唱词。时隔20多年,我当年录制的100多个曲牌唱段都已找不到唱词,演唱者有近1/3已经去世了。简直是大海捞针。”陈淑英说。

    譬如一段由已故闽剧表演艺术家郑奕奏演唱的《红楼梦》选段“晴雯补裘”,6句唱词的书面记载早已“失踪”。陈淑英反复听录音也“译”不出来,便和丈夫史宗毅多方查资料,回家又听了数十遍,终于把唱词全部“译”了出来。“我和老伴为这6句唱词折腾了一个多月,家里的录音机因为在‘听译’中被按键太多次,差点坏了。”她说。

   自掏腰包出版赠书只为传后

       编出这套书和CD专辑,陈淑英和老伴的白发又多了,但眉头上的皱纹似乎少了。“看到面临失传的资料一一‘复生’,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陈淑英说。

     可是接下来,书和CD专辑的出版经费又成了问题。陈淑英和丈夫一咬牙,掏了2万多元找了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将书和CD专辑正式出版。

     “看到这些传统艺术精髓有了传承的载体,我们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史宗毅说。书一印出来,两位老人就将它们赠送给了不少人。他们特别希望有越来越多对闽剧感兴趣的年轻人看到它们,把它们一代代传承下去。

  若这些地方都找不到,他们就设法联系那些还健在的演唱者或唱段作者。如果连演唱者和作者都想不起来,他们便只好一遍遍艰难地“听译”。

 除了唱词,寻找失传的音频资料和增补新的音频资料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陈淑英为此辗转于许多音像商店、电台资料库和闽剧演唱者的家,终于搜集到了50多位著名闽剧演员的经典演唱音频,共141首曲牌,不少已面临失传。

  

<> 七旬老人自费出版 福建“戏曲小辞典” 201010

     一位72岁的老人,竭尽晚年所有心血,整理编写并自费出版了两套闽剧CD光盘和两本闽剧的唱词,这是她继出版《闽剧唱腔讲座》后出版的第二、第三套闽剧CD光盘。而在此之前,她还整理编写并自费出版了一部《戏曲小辞典》。她,就是家住福州西洋社区白马花园的陈淑英女士。

   “这本书一问世,我的一大心愿也总算了却啦。”陈淑英捧着还散发着油墨香气的新书,像端详着自己的“孩子”一样,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个“孩子”叫《纵横捭阖皆文章》,是香港文学报社出版公司最近印刷出版的,作者正是陈淑英。它不但记录了福建戏曲界从1950年到1995年的发展变化与各种重大活动概况,而且翔实介绍了150多位历史上知名的闽剧、福州评话、福州伬唱演员,以及400多出戏剧曲目(闽剧曲目占90%以上)、300多个评话与伬唱节目、30多个相声节目等。

   “通过这本书,很容易就能找到知名的闽剧曲目。”陈淑英说,“很多人都记得经典闽剧《贻顺哥烛蒂》,但最后贻顺哥的情况又如何呢?《贻顺哥烛蒂》还有续集《贻顺哥戴高帽》,通过这本‘小辞典’的目录,几秒钟就可以找到这个续集的介绍。”

  

<> 出版第二、第三套闽剧CD光盘

    有感于现在市面上缺乏闽剧百科图书的现状后,她便带病去收集闽剧等戏曲资料,并像大海捞针一样寻找濒临失传的唱词。

     “不把闽剧资料整理出来,我怎么也放心不下。我们这代人一走,这些闽剧的‘化石级’艺术遗产可能会随我们而去。”陈淑英说,前不久,看到自己主编的闽剧CD专辑出版了,她终于松了一口气,仿佛成功抢救了一个垂危的病人。

     “这两套闽剧光盘共有24盘,内容非常丰富。”陈淑英说,既有优美动听的闽剧曲牌音乐、福州十番音乐、福州民间禅和音乐等,又有妙趣横生、幽默风趣的讽刺戏剧《贻顺哥烛蒂》、《荔枝换绛桃》、《渔船花烛》等作品,此外,还有1980年福州市举办的闽剧唱腔汇演节目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陈淑英自费整理的两套闽剧CD光盘中,收录了不少珍贵的闽剧资料。如闽剧《炼印》、《夫人城》、《三斩薛仁贵》、《话说福州》等。新中国成立初期,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林赶山、林务夏等表演的闽剧《炼印》,曾被拍成同名电影,在全国播映过。如今60岁以下的福州人绝大多数都不了解这部用闽剧唱腔演绎的电影,因为该片的拷贝早已失传。而在陈淑英整理的闽剧原声碟中,却有1955年版电影《炼印》的75分钟录音剪辑,而且该电影中闽剧演员的对白用的全是普通话,十分珍贵。

     “最大的困难是寻找那些失传的唱词。我当年录制的100多个曲牌唱段都已找不到唱词,演唱者有近1/3已经去世了。”陈淑英回忆道,为寻找6句失传的闽剧经典选段唱词,她跑遍了福州的各大闽剧研究机构,找了数不清的老闽剧人,在多方查找无果后,回家听了数十遍录音资料,才把唱词全部“译”了出来。

     如今,陈淑英将这些珍贵的资料编撰成了第二、第三套闽剧CD光盘。陈淑英表示,目前她已经整理了36首了,她还打算继续做下去,直到整理到100首为止。

 

<> 免费赠书

    目前,她已经送给福州年轻的闽剧演员及戏迷票友300多套闽剧CD了。

    2009926日,史宗毅、陈淑英夫妇赠书给青春闽剧研习社的80后、90后闽剧迷们。

  陈淑英,事迹详见福州晚报2010年12月27日A2版,70岁被提名参选 2010“感动福州十大人物”。

   

最新评论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4-20 11:21 , Processed in 0.14590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