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闽剧网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福建闽剧网 闽剧研究 动态报道 查看内容

《梅玉配》主创33年后再聚首

2012-5-9 23:01| 发布者: 剧团二伯| 查看: 798| 评论: 1

     昔日掀起榕城首轮追星潮

    《梅玉配》主创33年后再聚首 -- 原班人马将重新上舞台

上岁数的闽剧戏迷都看过李少华、林聪忠、陈楠等人主演的戏。自从林聪忠1989年赴美、陈楠1993年去香港、李少华1995年移居美国后,这三位艺术家就没在榕城舞台上露过脸。李少华、林聪忠、陈楠近日相继回到福州探亲,著名表演艺术家林瑛以1979年版《梅玉配》剧组的名义召集国家一级演员朱善根、黄愿亭、陈新国等人重聚。时隔33年,老友相见,忆起当年创业经历,不少人流下热泪。

 《梅玉配》连演39场轰动榕城

福建省实验闽剧团“文革”后分成一团和二团,一团由老演员构成,二团都是35岁以下的年轻演员。传统闽剧《梅玉配》第一次与观众见面是在1958年,由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李铭玉、金谷兰、郭西珠主演。1979年复排《梅玉配》,由李少华、林聪忠、林瑛等人主演。

李少华演苏贞玉、林聪忠演许金梅、林瑛演沈红芳、陈楠演王九妈、朱善根演老爷、黄愿亭演长老……当时被戏迷称为青春版的《梅玉配》,在福州引起轰动。那时省实验闽剧团团部设在白马路上的“火药库”内,没有固定的剧场,演《梅玉配》是租用茶亭路上的公交俱乐部礼堂,现场能容纳近千名观众。据回忆,首轮青春版《梅玉配》连续演出39天,休息一天后进入第二轮,又连演了20多场。

  难以忘怀的青春岁月

年近七旬的李少华是闽剧泰斗郑奕奏的徒弟,18岁那年起,她在老师家学戏三年,被认为是继承郑奕奏唱腔最到位的演员,她当选过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李少华回忆,“演《梅玉配》时戏票分三个等级,一等票6角,二等票4角、三等票2角。为了看戏,不少观众是天不亮就来排队,每人还限购两张。”

陈楠介绍:“‘文革’期间我和少华演过李铁梅、林瑛演过阿庆嫂,那时观众追的是角色,没有人追演员。《梅玉配》让榕城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追星族,那时追李少华、林聪忠、林瑛等人的戏迷很多。每场戏演完,都有戏迷守候在剧场外,护送演员回家。李少华的戏迷曾集资送给她一个小冰箱,那个时候冰箱在福州算得上是稀有之物。”

林瑛特别提及那时《年轻的朋友们来相会》家喻户晓,演完戏她们时常哼着这首歌回家,幻想着21世纪的美好未来。

  明年将《梅玉配》搬上舞台

如今望着电视机里那带有马赛克画面的录像,李少华开玩笑:“都不敢相信画面中的贞玉是我演的,33年了,我已从当年的众人迷变成老太婆了。”当大家都说李少华风韵依在时,她说:“想起往事心会痛。《梅玉配》最红火的时候,我们的演出没一分钱资金。我当时一个月工资40多元,我爸是老艺人,工资有200多元,我30多岁时还靠父亲补贴家用,是个典型的啃老族。后来遇上了出国潮,我们相继去国外了,生活有所改善,可闽剧丢了。”

林聪忠现住在纽约,出国后的主要工作是为当地华侨的红白喜事当司仪,他说:“那时闽剧演员的经济条件太差了,如果当时我们能参评梅花奖,有机会获得政府奖励的房子,也许结局不一样了。”据记者了解,林聪忠、李少华现都住在纽约,时常会参加当地华人组织的社团活动,偶尔还会上台亮一嗓子。

陈楠的老公是做酒店生意的,目前在香港和福州均有资产,她已退居幕后成了全职太太。

重聚时刻,林瑛倡议,剧组原班人马将《梅玉配》重新搬上舞台,争取为后人留下完整的影音资料,此建议得到大家响应。只是林聪忠、李少华明天就要回美国了,实施该计划必须等到明年。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lyhnt 2013-2-18 19:40
这次重聚、回首,真让人感慨万千呀。闽剧该走什么样的路,该为谁服务,在对比中,比出了高低。过去的闽剧是艺术+大众化,现在呢是艺术+政治。不,是只见政治,不见大众化了。我想,林瑛们也要好好反思一下。

查看全部评论(1)

QQ|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4-25 15:26 , Processed in 0.14346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