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景道具 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闽剧的布景被习惯地称为“福州派布景”。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居然有自成特色的布景艺术闻名于世,风靡东南亚各国,这在拥有几百个剧种的我国戏曲舞台的漫长历史中并不多见。 清中叶时,徽班在城市会馆演出,江湖班、平讲班在乡间庙台演出,凭借戏台正中板壁上的“福禄寿喜”、“天官赐福”、“蝙蝠团寿”等图案为背景,图案左右两门贴有“出将”、“入相”或“出风”、“入雅”横额,供演员上下场,表演区仅一桌二椅,常以桌为山,倒椅为井。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李燕友为闽班演出《刘香女得道》一剧绘制写实布景。 软幕,首开福建省戏曲画幕布景之先河。 20世纪20年代,俞鸿冠和贺逸云、贺馨如、贺梦云三兄弟制作在裱纸竹框上绘制山、石、屋、墙等的硬片布景,以及由画幕背景与硬片布景组合的所谓“平常幕”,即由宫殿、大厅、花厅、公堂、庵堂、卧房、神庙、寺院、丧堂、野外、花园、街道、监狱、贫家等十四幅画幕背景与石桥、瀑布、城楼、水景、火景、营房、山石、村舍等硬片布景,分别根据剧情需要组合的布景。 民国11年(1922年),贺馨如为闽剧《水淹汤阴县》绘制了竹扎油条式滚动水幕,转动起来,舞台上真如水浪滔滔,开创了闽剧机关布景。不久,贺逸云为闽剧《刘香女游十殿》设计制作了一套抱火柱、下油锅等阴森恐怖地狱景像的机关布景。他们为闽剧《陈靖姑》、《窦娥冤》、《白蛇传》、《火烧碧云宫》、《梁天来》、《西游记》等设计的机关布景都很著名。 民国15年(1926年),闽剧布景师俞鸿冠、贺逸云先后被延聘到上海为京剧设计布景,开创上海海派机关布景之先河。俞鸿冠为京剧《开天辟地》设计的机关布景,为该剧所述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地故事增添了神奇的色彩。还为京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设计《霸王别姬》、《封神榜》等的机关布景,使用紫外线灯、萤光粉、镁粉等材料,巧妙地综合绘画、机械、电工、木工、纸扎、魔术、光学折射等技术手段,在舞台上创造出瞬息变化的戏剧场景,甚受观众欢迎。著名舞台美术家陆阳春先生说:“当时上海舞台美术界有三帮,最厉害的是福建帮,以俞鸿冠为首。他们……包下了三星舞台和其他五、六个小舞台,在上海是比较有势力的……” 20世纪20、30年代上海舞美界的“福建帮”中,福州派(福州籍的)布景师主要有俞鸿冠、蔡鹤汀、蔡鹤洲、洪三和、赵凤翔、黄子曦、陈一芗等;“连江籍的”主要有贺氏三兄弟、林景籁、郑斌、罗智仁、黄霖宝、贺有秋、林子祥、黄作腾等。其中林景籁于民国21年(1932年),还应聘赴泰国为暹京老赛宝丰潮剧团设计绘制机关布景,被誉为“布景皇帝”,后还应邀赴缅甸、新加坡、马来西亚为各剧团设计机关布景。蔡氏兄弟、洪三和民国26年(1937),应邀赴天津为叶盛章、叶盛兰、尚小云等的演出绘制布景。民国36年(1947年),洪三和还应邀赴越南为粤剧团设计布景。俞鸿冠、贺氏兄弟的弟子遍布上海、天津、西安、广州、武汉等地及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各国。 20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家郁达夫在《说闽剧的布景》一文中写道:“看了闽剧的布景,才知道这里的舞台面,又是一种派别。镁光一响,舞台面一变,神奇古怪的动作,与景物半真半假的变换,移易都来得很快。这种魔术似的布景,十年前在上海,原也盛行过一时,有人说上海的布景,有时候也系到福州来定的,这也许是事实。”“我对于闽剧的布景绝对赞成。并且更希望多利用电器装置,以电光来充实场面的变换。若利用得当,多少可收到科学化的效果”。 中央戏剧学院孙家铨教授曾著文称:“俞鸿冠、贺逸云是我国舞台美术界的开国元勋。”“在我国早期的舞台美术家中有很大一批人是从福建走向全国的”。 舞台效果 闽剧的火焰,又叫火彩,也是闽剧舞台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以撒出松香粉,通过夹在手指间的纸叠火扇头部的火苗,形成火焰,为剧情中的鬼魂行踪、火烧、火战场面增添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闽剧在继承传统舞台美术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革新创造,舞台面貌又有了很大的新的变化。 |
|联系方式|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PC版|站点统计|福建闽剧网 福州闽剧 京ICP备09042978号-1
GMT+8, 2024-12-5 03:34 , Processed in 0.1283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